渔具包用品网

揭秘光绪帝登基的神秘时刻:皇冠还是枷锁?

03-24

揭秘光绪帝登基的神秘时刻:皇冠还是枷锁?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

撰文:乔西

编辑:吃硬盘吧

插画:发达蚊


#01.


对四岁的小载湉来说,1875年1月12日的那个夜晚本来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那一天他早早地入睡,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然而甜蜜的梦并没有持续太久,他就被粗暴地唤醒,一群衣着怪异,神色凝重的陌生人闯进了他的家中,七手八脚地将他抱起,抬到了外面的轿子上。


小载湉拼命地哭喊着,他是在抗议这种将他从温暖的床榻上强行带走的行为,但是周围的这群陌生人并不理解他的心情,他们飞速地集结,很快就走出了小载湉的家门,将这座气派的宅邸甩在了身后。不过这座宅邸并没有因为这群人的离去而恢复宁静,宽广的庭院中依稀传来断断续续的哭声,这是一个女人的哭声。


这个女人名为叶赫那拉·婉贞,正是小载湉的生母。此时的她泪流不止,几近崩溃,因为她明白,自己的儿子这一走,今生再难相见。


她的丈夫,道光皇帝的第七子醇亲王奕譞这时尚在昏迷之中。这位老成持重,政治经验丰富的王爷深知,此时除了昏迷,他别无选择。面对着亲生儿子被人从自己的身边强行带走的事实,他也无能为力。事情发生得如此突然,如此戏剧化,这位久居官场的王爷也是始料未及。想当年儿子刚刚出生时,他给他命名为载湉,寓意水流平静,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安稳平顺地度过一生。然而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偏偏被卷入了这个世界上最汹涌,最湍急的水流,这是一条名为政治的水流。


所有事情的起因都源于一个人的死去。1875年1月12日的傍晚,载湉的堂兄,年仅十九岁的同治皇帝龙驭上宾。这位年轻的皇帝一生都活在母亲的阴影下,最终带着苦闷的心情撒手离去。也许死亡对他来说已经不是痛苦,反而是一种解脱,但这却给帝国留下了一个难题。


在传统社会,皇位的传承一直是帝国的头等大事,因为这关系着王朝的稳定与延续。一个皇帝如果没有子嗣,就意味着王朝没有接班人,一旦皇帝不幸发生意外,国家就会陷入没有君主的尴尬境地。在权力高度集中的清代,千头万绪的国家事务都要由皇帝来处理,这样的政治结构决定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君主,将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02.


如今这个后果就摆在了两宫太后和一干朝廷重臣的面前。两年前才完成大婚庆典的同治皇帝突然驾崩,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导致皇位空悬。这是大清立国二百余年来的头一遭,在这二百多年当中,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让这个国家的皇位传承顺风顺水,可现在同治帝的故去将让这一传统无法再次上演,这是对王朝应变能力的巨大考验。


为了应对这一考验,皇帝驾崩的两个小时后,一场讨论新君人选的紧急会议在养心殿的西暖阁召开。会议由两宫太后主持,与会者都是大清国权力中枢的核心人物,他们身居高位,常年浸泡在政治的水流中,深知择立新君的重大意义,因而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很紧,内心更是惴惴不安。


如果按照传统的宗法制度,两宫太后和大臣们需要在同治皇帝的胞兄弟或从兄弟的子嗣中物色一个孩子过继给同治皇帝,来继承他死后空悬的皇位。但同治皇帝是清文宗的独子,没有胞兄弟,所以继承人只能在从兄弟的子嗣中选择。而同治皇帝的从兄弟当中,只有堂兄载治膝下有子,即刚刚满月的溥伦。


但溥伦的名字刚一提出,马上就有人以溥伦血脉疏远的理由表示反对。原来溥伦的父亲载治是过继给道光帝的长子奕纬的,他本来是乾隆第十一子成亲王永瑆的曾孙,此时早已属于旁支宗室,把他的儿子过继给同治皇帝显然无法满足皇室对血统的严格要求。


反对的原因有理有据,西太后慈禧表示首肯,说道:“溥字辈无当立者。”即同治皇帝的下一辈中,并没有继承大统的合适人选。既然如此,在同治皇帝的平辈,也就是他的从兄弟当中寻找继承人,已经成为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据《翁同龢日记》记载,在“溥”字辈被否决后,西太后向群臣发问:“此后垂帘如何?”军机大臣答:“宗社为重,请择贤而立,然后恳乞垂帘。”这句话的意思已经相当明确,即国有长君,是社稷之福。恭亲王奕䜣的儿子载澂就是一个相当合适的人选。



#03.


但西太后却对此不置可否,反而话锋一转,说道:“文宗(咸丰帝)无次子,今遭此变,若承嗣年长者,实不愿,须幼者乃可教育。”


西太后一番话意味深长,她巧妙地将替同治皇帝寻找接班人转换成替咸丰皇帝择嗣,这样一来,自己拥立幼主的理由就显得天衣无缝。当然,西太后拥立幼主的目的绝不在于幼者方便教育,而在于幼者方便自己垂帘。这个权力欲望极大的女人在亲生儿子逝去时,除了感到悲痛外,也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扶持一个幼主上台,自己就又可以成为这个庞大帝国的最高主宰。


而幼主的人选,西太后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她对群臣大声说道:“如今一语既定,永无更改,我二人同一心(指与东太后慈安),以醇亲王之子载湉为文宗次子。”话音刚落,醇亲王奕譞瘫倒在地,史料记载其“掖之不能起”。这位备受恩宠的王爷用昏迷表达了他此刻复杂的心绪,以他多年来在政治之水中劈波斩浪所积累的经验,他很难想不到儿子未来凶险的命运。


西太后性格强势,大行皇帝是她十月怀胎所生,尚且与她关系不睦,而载湉不过是一个过继来的儿子,又岂能轻易讨得她的欢心?况且载湉一旦登基,就必然要沦为西太后的提线木偶,成为她垂帘听政的工具,这样一个受人摆布的人生又有什么幸福可言?


但这些想法也只能在奕譞的脑海中翻腾,他不可能将复杂的情绪表露出来,更不可能违抗西太后的旨意,他所能做的,唯有昏迷而已。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那就是载湉的母亲叶赫那拉·婉贞除了是醇亲王的嫡福晋外,还是如今统揽全局,高高在上的西太后的亲妹妹,想必这也是西太后选择载湉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载湉从这一刻起,将不再是西太后的侄子,也不再是西太后的外甥,他是西太后和清文宗咸丰的养子,是大清国未来的主人。


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二十,未满五岁的载湉在太和殿完成了登基大典,开启了他身为囚徒的一生。



#04.


三十三年后,他又不明不白地死去,为一个时代的落幕画下句点。


三十八年的人生中,前四年他在太平湖畔的醇王府度过,那是一段无忧无虑,轻松快乐的时光,后三十四年的他则生活在无穷无尽的痛苦之中,因为从记事起,他就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处在太后的严密控制之中。


更确切地说,从他被选为皇位继承人的那一刻起,太后的意志就已经向他的肉体和精神发动了进攻。在此后十多年的学习生涯中,他每一天都会被反复地告诫要遵从太后的教导,服从太后的旨意,如果行为稍微不合太后的心意,他就会受到严厉的斥责,然后看着太后冰冷的面孔瑟瑟发抖。


在载湉心中,太后逐渐成为了绝对权威的象征,而他自己则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这绝对权威所造成的阴影之中。太后的存在,就意味着他身为傀儡的命运永远无法更改。


但另一方面,在师傅的教导下,载湉又时刻牢记着自己身为君主的威严和使命。他是大清的皇帝,肩膀上扛着中兴大清,济世安民的重任。他的理想是成为像唐宗宋祖那样供万世景仰的明君。除此之外,他还是那些忠于他的臣民们的希望,无数对西太后心怀不满的文人政客都把他视作领袖,希望他能带领他们打倒西太后的专制统治,然后对这个腐朽、落后的国家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


这是一个相当美好的蓝图,血气方刚、年轻气盛的皇帝实在无法抑制住自己的心动。与其屈服于太后的权威,当一辈子傀儡,不如放手一搏夺回权力,施展自己的抱负,这是年轻的皇帝脑海中唯一的念头。从那以后,他就踏上了与太后斗争到底的路途。


可惜命运的大势还是难以逆转。


公元1898年,戊戌政变发生,载湉被西太后囚禁于瀛台。


全部的努力最终还是归于失败,也许那个时候的载湉才彻底明白:1875年的那个夜里,从天而降的不是一顶皇冠,而是一副枷锁,一副禁锢他一生一世的枷锁。


推荐阅读:

乾隆太过精明,为何把资质平庸的嘉庆确立为接班人

她是清朝史上最无私皇太后,生有两个皇太子却推举养子继位

还原真实的慈安太后,比慈禧更厉害的狠角色,一个改变大清历史的女人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蜜蜡佩戴的功效与作用

郎世宁画真迹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