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包用品网

陇关:关中之关的壮丽风光

08-11

陇关:关中之关的壮丽风光

安戎关遗址。

沈红军告诉记者,这里是安戎关城墙。

安戎关保护碑。

陇关古道。

洪家滩大震关遗址。

曾经商队络绎不绝的“关陕锁钥”

关中周边的关不敢深究,一深究,在历史上都是那么至关重要。陇关,亦被视为关中西端的关塞,只是散关位于宝鸡西南,而陇关位于宝鸡西北。陇关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不亚于散关。

宋代学者宋敏求编撰、清朝陕西巡抚毕沅校正的《长安志》记载:至秦孝公都咸阳,秦并天下,置内史以领关中【内史周官《关中记》曰:秦西以陇关为限,东以函谷为界,二关之间是谓关中之地】。

可见,将陇关视为关中西界的时间,也很久远。

两移关址

文献记载,陇关在历史上,亦非固定在一处。

其关城最早建于西汉初年,设于陇山梁旁陇县固关镇洪家滩,由于位于陇山之上,得名陇关。汉武帝刘彻到西北巡行,经过陇关时遇到雷电,从此陇关更名为大震关。

唐宣宗时期,认为大震关作用十分重要,但是建在山顶之上,山高坡陡,来去不便,附近又缺水,于是移到洪家滩东北直线距离7公里左右的固关镇二桥,并改名安戎关。这之后,称大震关为故关,安戎关为新关,两关同时派兵戍守。也有学者认为安戎关在今固关镇政府所在地固关街自然村。

至明代,因安戎关道路受阻,将道路改至南边,在安戎关东南直线距离约10公里、今陇县曹家湾镇咸宜关村建咸宜关,安戎关不再作为关防戍守之处,称故关。

自古有人将此三关统称为陇关。

“一夫守险,万人莫当”

7月24日记者从西安出发,到宝鸡市区东,就见前方南北走向的山峦高耸入云。此便是陇山。陇山又名陇坻、陇坂、陇首。因置关隘,又名关山。其海拔2000多米。古人云:“其坂九回,不知高几许。欲上者,七日乃得越。”

过了固关镇向西南进入关山沟山谷,行驶约4公里,有四五百米一段变得开阔,且汩汩流淌的河流偏向南边山崖。这即是小地名叫二桥的安戎关遗址处。两边山峰壁立,丛林荫翳。再往前行,不仅河谷变窄,而且坡度加大。

家住三桥自然村的固关镇固关街行政村副支书沈红军带记者继续前行到陇山山梁后,弃车沿着起伏、弯曲的山梁步行1个多小时到老爷岭,见到一个垭口。沈红军告诉记者,大震关关口就在垭口处,而垭口东约100米的一块盆地,就是大震关城遗址洪家滩。洪家滩南北宽约60多米,东西长300米左右。垭口西边,为甘肃境。

次日记者前往咸宜关村。咸宜关正在一山谷口外,它的东北是宽数公里的盆地,西南则进入山谷。

这三个古关遗址,都具有典型的山区关隘地形,既有“一夫守险,万人莫当”的关口,又有可以屯兵的小盆地,自古被称为“关陕锁钥”。

确认安戎关位置有了依据

去实地采访前,记者向有关方面询问,均说无论在二桥附近还是固关街附近,没有留下可以确认安戎关位置的建筑痕迹,然而在二桥,沈红军指着路北一道被草木覆盖的隆起说,这是安戎关的城墙。

该隆起高四五米,长六七十米,底宽六七米,上宽三四米。

沈红军介绍,当地人把安戎关城称作六郎城。此墙东面称城外。

城墙河对岸,有一高约六米、直径约五米的砾岩。沈红军指着被野草、浮土覆盖的岩石顶说,当地人把这块岩石称旗杆石,传说是六郎守关时插旗的岩石。他以前在这上边见到直径20厘米左右的圆孔。

三桥自然村88岁的罗思贵老人告诉记者,六郎城城墙是用沙土打的,但没有发现第二道城墙。据老人说,民国初年修关山沟公路时,在城墙南头挖出一对红砂石门墩,后来不见了。当时还发现地下有一层黑炭,可能是城门被火烧毁时留下的灰烬。

根据这些情况,安戎关应当在二桥。

沈红军告诉记者,他没有见到、也没有听说洪家滩有大震关建筑痕迹。

咸宜关由于关城建筑时间晚,关城很清楚。在咸宜关村南至今还有约13米长、高1.2米左右的一段城墙。咸宜关村的杨根仓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城墙、城门都还在,城东西长约1000米,南边宽120米左右。城墙原来有4米多高,底宽两米多,顶宽1米左右。后来逐渐都被拆了。

遗存有三四公里石板古道

通过陇关的古道,因其翻越陇山,而陇山又称陇坂,初名陇坂道;又因循汧水过陇州,亦称汧陇道。汧水乃今千河古称。西汉建陇关后,改名陇关道。

大震关和安戎关之间,至今保留有三四公里长的石板古道。这令记者再次惊喜。

在二桥西南十里桥上游七八十米远处,沈红军带记者离开水泥路,钻过灌木丛,见到一条弯曲的石板路。此路宽三四米,路面上的所谓石板,实际上都是边长四五十厘米未经人工加工的天然石块,只是选平面朝上。沈红军告诉记者,这就是原始的古道。其到洪家滩有三四公里。

由于古道废弃多年,长满草木,记者没有将此遗留的古道走穿,不清楚中间情况,但在陇山顶洪家滩,记者看到同样的石板古道。

沈红军说,民国初年,修建翻越陇山的道路时,到十桥这里,没有继续沿古道修,而是改道沿山谷前行。当时施工单位在新旧路分岔处立了通青石八棱碑,上刻“沟通秦陇”四个大字。八棱碑在10年前丢失。过去汽车走新修的路,而步行走古道。2010年新路铺上水泥后,才没有人走古道了。

“鬼抱头颅哭故乡”

在古代,民族间常常发生战争,陇关正处于中原与西部民族交界处,历史上西部许多重大军事行动的战火,都烧到陇关。

根据《史记》《后汉书》等,历史上的古羌,频繁与中原朝廷产生摩擦,反叛与平叛战争不计其数。东汉顺帝永和年间,由于地方官员对待羌人要求过于苛刻,引起羌人不满而反叛。东汉朝廷急忙在陇关道等地筑起类似堡寨的坞壁300所。然而,羌人还是烧毁了陇关,进入关中抢掠。东汉朝廷派兵分头平叛。这次羌人反叛以后的十余年间,东汉死亡士卒白骨相望于野,羌族也遭受重大损失,有的支系灭绝,有的远徙他处。

自唐代在青藏高原上兴起的吐蕃,与中原经常产生冲突。特别是安史之乱后,由于唐军马调到东部作战,吐蕃乘虚而入,侵占了甘肃一带,并在唐代宗继位当月,闯入大震关,直抵唐都长安。后在郭子仪等唐将领抗击下,吐蕃才退出长安,又经多年战争,方退出大震关。

这些战争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清代诗人方玉润在《过咸宜关》一诗中悲叹:人流战斗争天壤,鬼抱头颅哭故乡。

唐僧通过陇关前往西天取经

陇关不仅是陇关道的要塞,也是唐蕃古道的一个关口。

根据《旧唐书》记载,吐蕃开始与唐朝取得官方往来后,吐蕃王松赞干布得知突厥、吐谷浑等国君都娶了大唐皇帝公主为妻,便遣使带着大量珍宝前来求亲。经过一番周折,唐太宗答应将宗室女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当年文成公主就是从大震关去的吐蕃。后来吐蕃王弃隶蹜赞也向唐朝求亲,得到应允,金城公主亦是从大震关去的吐蕃。

参加了《陇县志》编写的陇县教育局原党组书记张宝林告诉记者,早在西汉时期,江都王刘建之女乌孙公主刘细君,就是通过大震关,被接去与乌孙国王猎骄靡愿成婚。

有学者认为,陇关也是古代高僧向中原传经、到西域取经所经过的一个关口。东汉时期,汉明帝派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18人前往天竺国取经,就走的陇关。后来蔡愔请到天竺国高僧伽叶摩腾与竺法兰到中原传经,也走的陇关。到唐朝,唐僧玄奘看到流传的经书错误多,便通过陇关前往西域取经,返回时,还是从陇关进入关中。

“丝绸之路”的要隘

不仅唐蕃古道经过陇关,丝绸之路也经过陇关。

陇关及其陇关道对古代商贸活动亦具有重要影响。据学者分析,当年张骞通西域,就是通过大震关去的西域。自此以后,陇关就成为“丝绸之路”的要隘,常有外交使团、商旅往来。由于有中原丝绸的魅力,加上汉朝驿站对西域各国使臣免费供应食宿,因此通过陇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至唐代,陇关及其陇关道更是热闹,驿站随之增加,服务设施更加完备。这些商贸活动,成为朝廷和地方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唐元和年间,吐蕃派使来陇州,要求互市,开放贸易,得到唐朝廷允许。北宋初年,陇关道为宋与西域羌人“茶马互市”之路,起初每年换回的马约5000余匹,后来达到3万余匹。至元代,陇关道依然是中原与中亚、欧州间的主要通道。

沈红军曾听老年人说,过去西去的骆驼商队到固关镇要吃住休息,第二天通过大震关,直接到甘肃省张家川县马鹿镇的长宁驿。

开始在古陇关上做文章

大震关遗址如今为一片植被覆盖,没有人家。安戎关遗址所在的关山沟虽然居住有90多人,但二桥处只有大片农田,没有人家。咸宜关遗址所在的咸宜关村如今是一个有1200多口人的村庄。

根据《陇县志》,由于唐代在二桥建了安戎关,所在的镇唐代后称新关镇,明建咸宜关后称故关镇,民国时期改为固关镇。

如今在固关镇街道许多店铺门面上有“边塞固关”、“丝路驿站”等字样。

固关镇党委书记王晴告诉记者,2016年,固关镇在街西建起了步行街。

记者前去采访,只见街两边店铺风格古朴,路面铺上了石板。其中有一段古驿道车辙上覆盖了玻璃。

种种迹象表明,当地已开始在古陇关上做文章了。

“陇头明月迥临关”

经过已采访过的4个关隘发现,关中周边的著名关隘,基本都有大量古诗与之相伴。陇关亦然,而且围绕陇关,形成一些影响深远的文化符号。

“衔悲别陇头”

由于陇关的存在,大量的诗文抒写陇山,陇山藉此既成为历史名山,也成为文化名山。

开元年间,唐朝军队在青海西打败吐蕃,唐玄宗命右拾遗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前去宣慰。经过陇关时,王维有感而发《陇头吟》: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唐代诗人岑参曾被授兵曹参军,两度出塞,他在《赴北庭度陇思家》一诗中吟咏道:“西向轮台万里余,也知乡信日应疏。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那时,陇关被视为边塞。过了陇关,由于高耸的陇山阻碍,便看不到京都所在的关中,立于陇山之上,征人莫不悲思。他们一想到从此往西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与亲人通信自然也困难了,在即将越过陇山之际,常抓紧时间写家书。

这两首诗均反映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陇头流水,鸣声幽咽”

诗人们不仅仅用陇山这一静态的山来表达背井离乡的忧愁,而且用陇山上的流水来细腻、形象地抒写思乡的柔情。

汉代流传的《陇头歌》唱到:“陇头流水,流离四下。念我行役,飘然旷野。登高望远,涕零双堕。”

南北朝时期的《陇头歌辞》云: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陇水潺湲陇树黄,征人陇上尽思乡。”这是唐代诗人翁绶在《陇头吟》中的诗句。

唐储光羲在《陇头水送别》诗中吟咏:“相送陇头山,东西陇水流。从来心胆盛,今日为君愁。”

陇山为南北走向,水则东西两流。上述诗句,用陇头水比喻亲人分离、思乡的双泪,用陇头水的幽咽声比喻思乡的内心哭泣,可谓有声有色,精妙至极。

“明月照关山”

由于从汉代开始就置关隘,因此陇山又名关山。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历史上有著名关隘的山取名“关山”的,唯独陇山一顶。关山月色优美,被列入“ 陇县八景”。“关山月”自然引起文人墨客的注意。古诗中直接取名《关山月》的,记者见到的就有十多首。

南朝诗人徐陵在《关山月》一诗中吟咏:“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明月照关山,秋风人未还。清光无远近,乡渡半书间。”这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在《关山月》一诗中的精美诗句。

“关山月,关山月, 千里寒光射冰雪。一声羌管裂青云,陇上行人断肠绝”。此为宋代佚名诗作《关山月》。

这些诗令人想起李白的《静夜思》,表达的依然是那缠绵的思乡之情。

“明月出天山”

由于这类诗歌数量之众,影响之广,“陇头”、“陇头水”、“关山月”等等又往往被借用,因此,在许多诗中,出现这些词汇,并非写的陇关一带,而是泛指边塞,表达去国赴边、生离死别、背井离乡等概念,成为这类文化意象的符号。

南朝宋国诗人陆凯在《赠范晔》一诗中吟咏:“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此处“陇头”就是代表边疆。

“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北宋词人、唐代诗人贺知章后裔贺铸在这首《三更月》词里,也只是借用了陇关流水。

李白的《关山月》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此诗虽然名为《关山月》,但诗句写的是天山的月,“关山月”在此表达的是边关山月。

由此可以看到,关中之关的历史文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的深远和巨大。

“年年战骨多秋草”

古代,由于封建统治者昏庸、暴虐,走投无路的百姓时常举行武装暴动。这些暴动者多为底层百姓。古时就算是盛世,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极其低下,绝大多数人上不起学,因此暴动者基本没有文化,缺乏政治手段,行为难免粗俗野蛮极端,虽然冒着生命危险浴血奋战,结局往往以失败告终。陇关见证了这样的不幸历史。

赤眉军在陇关一带受挫

根据《汉书》等记载,西汉末年,赤眉军攻入长安后,本来形势大好,可是由于他们素质低下,军纪涣散,争功夺利,烧杀掠抢,不但虏暴百姓,而且自相残杀,最终导致关中饥荒,“民饥饿相食,死者数十万,长安为虚,城中无人行”。连赤眉军拥立的皇帝刘盆子都认为赤眉军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可能长久。赤眉军被迫离开长安,寻找出路。当他们向西逾越陇山时,在陇关一带遭到阻击受挫。他们在陇县北今宁夏一带又遇到大雪,大量兵卒冻死。无奈往回返时,在安戎关下边的郁夷即今陇县固关镇再次遭到了堵截,幸好依仗兵多势众获胜,终于返回长安。然而,此时关中城郭皆空,白骨蔽野,没有逃亡而留下的百姓躲在堡寨里不出,赤眉军抢不到粮食,只好出关中东去,结果被刘秀消灭。

赤眉军所经历的沙场,造成数十万人死亡,仅在返回长安后,与刘秀军在杜陵一战就死亡十余万人。

短命的秦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混乱,一些官吏趁火打劫,肆意妄为。据《资治通鉴》等记载,由于北魏秦州刺史李彦残暴,引起部下不满,发生暴动,李彦被杀。这些造反的士卒推举羌人莫折大提为帅。莫折大提自称秦王。不久莫折大提死亡,其子莫折念生继其位,并自称天子,置百官,立国号秦。

起初,莫折念生兵力势不可挡,其弟莫折天生在陇关一带打败了前来征剿的北魏军,占领了陇州即今陇县一带,继而攻到周至。在周至,莫折念生军遭到北魏大军围剿,被俘、斩十余万,退败到陇关以西。北魏将士为抢掠财宝没有及时追击,莫折念生趁机堵塞了陇关道,避免了灭顶之灾。经过一年的修整,莫折念生军队重新壮大起来,再次闯过陇关,攻入关中。正在节节胜利之时,莫折念生被隐蔽战壕中的北魏部将羊侃一箭射中而亡。他的那些没有头脑、习惯任人摆布的将士,见自己的国王死了,便没了主心骨,四散而逃。这个秦国仅存在3年便土崩瓦解。

明末义军多次到陇关

明末,饥饿的陕西农民纷纷暴动。根据《明史》《陇县志》,明崇祯年间,李自成等起义军队来到陇关附近活动,因受到明军围剿,转战到北部甘肃平凉一带。不久义军再次南下,包围陇州城40余日。明五省总督洪承畴派兵前去解围,义军才撤退。后李自成的部队再次攻打陇州城,并攻入,但与洪承畴在陇关一带交战失败,被迫退走。农民义军首领高迎祥被杀后,李自成部队再次进入陇山,在陇关一带被明军伏兵袭击,兵败而遁。后来,经过血雨腥风的反复,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大顺国,并打进北京城,终于推翻了明朝统治。然而,他们很快便暴露出一系列问题,结果被清兵消灭。

唐代诗人张籍在《关山月》一诗中说:“陇头风急雁不下, 沙场苦战多流星。可怜万里秋山道, 年年战骨多秋草。”

宠物蜥蜴

宠物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