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包用品网

雪中的香炉:西望千峰晚色新

03-23

雪中的香炉:西望千峰晚色新

寒山·三足香炉 摄影 | 李冉@仓巴鹿人



香炉,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常见的器具。

或许在很多人童年的记忆中,都有过年时跟在大人后面,看他们点燃线香,在袅袅烟雾中,祭拜祖先的场景;也有去寺庙中,透过那个巨大的香炉散发的烟雾,看人们来来往往,看佛祖默默倾听人间的愿望……

香炉的存在,并非是单纯为了祭祀,在香道中,它也扮演着生活情趣和文化审美的角色。我们可能常见的是三足形式,但更多的还有博山炉、手炉、香斗、卧炉、香筒等不同形制的香炉;日常生活中也有熏球、香插、香盘、香盒、香夹、香铲、香匙、香筒及香囊等配套器具。



钧窑天蓝釉三足炉

香炉的历史其实已经很久了,但具体什么时候出现的,还没有定论。现有的文物中就可以证明汉朝时已经出现了香炉。


晋代越窑青釉提炉,已同传统的香炉十分接近,也是三足鼎立,但有一造型优雅的把手,上面还有旋纹工,做工精巧,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南北朝洪州窑香炉,釉色呈青黄色,为五只足,粗壮结实,稳稳地站立托盘上,完整无缺。

唐三彩香炉比较少见,露胎为粉红色,黄绿褐彩绘组合,釉自然往下流淌,五爪老虎足,显得沉稳雄健。


乾隆款粉彩绿里百花纹五供-香炉


宋代贵族出身的赵氏皇帝文化素养极高,喜好复古,重视旧礼器。三足鼎式香炉是北宋复古的产物。香炉出现在大宋帝王的内庭,而一些小型香炉则成为文人把玩之物,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为后世所仿制。

宋耀州窑香炉,它是受到越窑的影响发展起来的,炉唇边较宽,釉色青润自然,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美誉。南宋龙泉书房梅子青香炉,精巧典雅,三足鼎立,炉身有三条线纹,足底有褐色。

元代香炉不脱宋代风尚,数量与品种繁多,以中小型香炉为主。明代瓷炉大多数香炉以青花瓷为主,明嘉靖青花香炉,也出现了色彩斑斓的五彩瓷,明宣德皇帝自己本身是天分很高的艺术家,对色彩十分敏感,五彩、斗彩瓷得到空前发展。


望月·萌兔茶宠香插 摄影 | 李冉@仓巴鹿人

仿生竹节香插盖置 摄影 | 李冉@仓巴鹿人


清代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以“孝”治天下,康熙时期祭祀风气盛行,乾隆时期成为社会发展空前繁荣的时期。

景德镇一代名师巧匠,以其聪明才智,将瓷器制作推向历史的高峰。清乾隆豆青釉双耳三足炉,瓷质精细,釉色肥厚,里外满釉,光润匀净,如脂似玉,双耳自然连结,高雅之中不失秀逸。

在西汉的诸多文物中,就有一件错金铜博山炉十分醒目。

香炉通高约26厘米,底座三条镂空的跃龙,头上仰,托起炉盘。炉身为豆形,炉盖被表达成了山峦,然后亟待解决的是如何在空白中诠释峰峦的边界,流行的云纹发挥了奇效。



乾隆款黄铜博山炉

在富于动势的丘壑林泉之间,出没着警觉的虎、豹、猪等野兽,以及伺机捕获它们的猎人。而这一切,都被身居高处的猴子看在眼里。

两千年前的捕猎场景被定格在了一只香炉上——错金铜博山炉,中山靖王的心爱之物(没错,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汉昭烈帝刘备的祖宗)。

创作者最终将炉盖联想为山峰的那一刻,便让这尊错金铜博山炉在艺术史上留下了醒目的一笔。在空白中诠释峰峦的边,流行的云纹发挥了奇效,错金工艺醒目了升腾旋绕的云气,赋予整座山峰充盈的神秘感。


西汉错金博山炉

如果仔细跟踪云气的动势,你会发现,云和石头连贯为一体,也可认为云气的末梢凝固成了山石,或层层叠叠的怪石表面浮动着轻微的烟岚。

而涌动在山脚下的,是云纹盘绕,还是海浪涌动,亦或为了营造两者皆可的错觉。

这是一件香炉,也是千万个香炉带给人们梦幻般的心灵向往。

良工巧匠这种充满不确定的视觉处理,留给了后世观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仿佛能将整个世界变成它的留白。


西汉错金博山炉

在山水意象通过卷轴绘画给人们带来想象之前,汉代的无名工匠们已将山的神秘借以3D思维表达。他们通过一柱青烟,连接2000年后的观者。

时间精密地计算着生命起灭的轨迹,烟云计算着万物呈现的声、色、形,计算着从这头到那头,一念的距离。






主编/仓巴鹿人

撰文/阿森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荷兰垂耳兔多少钱一只?

阿拉斯加犬价格表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