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包用品网

海南黄花梨:从乡野深处走向世界

05-07

海南黄花梨:从乡野深处走向世界

故宫黄花梨花几。

文\本刊特约撰稿陆明

【黄花梨小名片】

海南黄花梨,学名降香黄檀(香枝木类),树种拉丁名为: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商品名为:scented rosewood ,是海南特有的优质木材,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因油脂丰润、气味清香、色泽深沉、纹理精美、纤维细密、木质坚实、硬度适中、抗蛀耐腐,位列五大名木之一,深受文人的喜爱,成为中国古典家具尤其是明代高档家具和文房用具的首选材料。

【编者按】

海南,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不论是岛屿上的野生植物生态、动物物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还是海域中的海洋生物、海底矿藏、文化遗存等,都蕴藏着无尽的宝藏。本刊将开辟“海南天成珍宝”栏目,介绍举世公认的海南珍稀资源和文化遗存,旨在“窥一斑而见全豹”,增强世人对海南珍宝的探寻兴趣和保护意识。

海南黄花梨,古书一般称为“花梨”,也叫“花榈”,后来才被称为“黄花梨”,以区别泛滥的“花梨木”。海南黄花梨生长周期极其漫长,能制作普通家具的材料至少生长近百年甚至数百年。明朝末年,海南黄花梨就几乎被砍伐殆尽。时至今日,海南岛上已经难于见到成材的野生黄花梨树木。

海南黄花梨因其优异的品质和稀缺的现实,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昂贵的木材,市场黄花梨价格连年翻番,上好的材料达到每千克十万元的惊人“天价”,堪称“天下神木,寸木寸金”。围绕着海南黄花梨的尊贵地位和堂皇身价,从古至今都有众多美妙的传说和故事。

在朝代更迭中沉浮的黄花梨

由于花纹美丽、色泽柔和、香味淡雅,海南黄花梨很早就被达官显贵、文人墨客视为珍玩。早在唐代,医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说,“榈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宋代地理学家赵汝适在《诸蕃志》中说“土产沉香花梨木等,‘其货多出自黎峒’”。可见,至少在唐宋时期,黄花梨就与沉香、紫檀等,被列为贵重珍稀物产并推介。

中国历代统治阶级都强调自己的正统,并以天地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来为自己的主张造势。朱元璋定鼎南京建立明朝后,与近臣论道经邦,倡言“礼乐之治”,将程朱理学确定为构建王朝政治思想的理论依据。按照五行相生的序列,朱明王朝属土,对应颜色是黄色。因此,明代的皇亲国戚对黄花梨情有独钟,备加追捧,使海南黄花梨成为当时最受推崇的木料。特别是随着皇家园林建筑的兴起、航海技术的发展,为大量采用优质木材提供了现实需要和客观条件。海南黄花梨不仅具有不易变形开裂、加工性能良好,软硬、轻重适中,适宜制作榫卯等特点,更以其独特的暧黄色调,淡雅的清香气味,丰富的肌理纹线,容易进行深颜色和浅颜色的调配,可表现出浅黄、深黄、深褐色,且适合镶嵌,因此成为彰显皇家的气势与身份的首选材料,后来逐渐被统治者和富庶阶层使用。

由于是皇家用材的首选,王公贵族和文人雅士也纷纷效尤,使得成材漫长、本就缺稀的黄花梨几乎被采伐殆尽。到明朝晚期,海南岛上的黄花梨资源已近枯竭。到了清代早期,除了朝庭储存有少量黄花梨大料外,民间已看不到成材的黄花梨材料。

清代时期,一些官员和皇亲国戚对五行相生相克和对应颜色日益信奉,认为清帝属北方水,对应颜色应为黑色,转而对深颜色的紫檀、老红木逐渐重视。上流社会和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也发生了变化,逐渐影响着人们和社会对家居色调和木材颜色的喜好。加上黄花梨已基本绝灭,紫檀取而代之成为首选木材,家具风格和用材也为之一变,宫廷家具讲究雕饰繁美,富丽堂皇。而黄花梨逐渐退出苏广和北京地区,只是在海南、雷州半岛地区被民间用于制作家具、生产工具和栋梁门窗。

然而,珍藏在朝廷库房里的黄花梨材料并没有被彻底遗忘。清朝末期,大权独揽的慈禧以年久失修为借口,下令将定东陵隆恩殿和东西配殿拆除重建。重建后的隆恩殿与东西配殿工艺高超,规模庞大,豪华富丽,用料珍贵。三殿中的梁枋架木、门窗隔扇,全部采用名贵的黄花梨木制作;三殿中的彩画,也改成等级最高的金龙和玺彩画,不披麻、不挂灰,直接在黄花梨木上沥粉贴金,更显得豪华壮美,气势非凡。在黄花梨已成为绝世稀有的清末,慈禧仍在陵寝建造中大量使用名贵的海南黄花梨木,奢侈和挥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明式古典家具让黄花梨扬名

中国古典家具,不论是髹漆家具,还是木质家具,都传承着一贯的文化和艺术风格,体现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韵。特别是明式家具,非常注重意境的发挥和表达,既是生活实用器,又是文化艺术品,堪称是中国传统思想与工匠技艺文明的完美体现。

明式家具用料考究。大多用花梨、紫檀、鸡翅木、铁力木等硬木,也有采用楠木、樟木、榆木、胡桃木等其它硬杂木。其中以黄花梨效果最好。黄花梨色泽柔和、纹理清晰、木性稳定,坚实而富有弹性,对家具的造型、结构、工艺和外观美感、内涵意境、艺术效果都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可以不施用油漆,仅抹上透明蜡,彰显木材本身的色泽纹理质感和自然美。

当代著名文物鉴赏家王世襄认为,中国好的明式家具都是使用海南黄花梨制作。现在被世界各地收藏的能代表中国古代经典范例的家具,绝大多数是明代至清代早期用黄花梨制作的家具,基本不加漆饰,注重木材的天然色泽和纹理的美感,简约、清雅、拙朴。虽经岁月的蚕食,增添了沧桑的印记,但魅力不改、风采依然,至今仍显得格调自在、意境高远,令人爱不释手。而成就中国家具“永恒的古典之美”的,除了工艺、造型、结构等因素外,当归功于海南黄花梨。正是由于海南黄花梨,造就了中国家具的辉煌巅峰,为中国古典家具增添了永恒的魅力。而中国古典家具,则为海南黄花梨“著书立说”,让海南黄花梨漂洋过海、名扬天下。

曾经“深藏乡野人不识”

由于朝庭和达官贵胄的青睐,海南黄花梨遭遇过度采伐,加之成长周期长,成材率低,及至明朝后期,能用于制作家具的海南黄花梨大料几乎消耗殆尽,以致“千金难觅黄花梨”。随着资源枯竭尤其是清朝紫檀家具的兴起,黄花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一度被认为已经绝迹。即使是在产地海南岛,人们对黄花梨的认知也日渐式微。

许多当地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称为花黎公、花黎母或“降压木”的树木,就是曾经身价高贵、身份显赫的黄花梨,仅仅当成一般中药材或耐腐耐用的本地木材。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被当成中药材收购的海南黄花梨,最高等级也不过每斤二三角钱,普通等级的只有几分到一角余钱。在海南黎族群众聚居的山区,时常有人把深山狩猎、田野耕作偶遇的黄花梨树头、树根等,顺手采集回来,集存到一定数量后再出售给中药材收购站,作为闲暇之余赚取零钱、弥补家用的副业收入。而少量零星生长的细小黄花梨树木,则大多用于制作犁、椿、牛扼等农具,以及锅盖、饭勺、板凳等简单家具,甚至当成柴火烧掉。一些老旧房屋偶尔存留黄花梨制作的横樑、门窗,或个别人家祖上遗留的黄花梨八仙桌、米柜、床椅等大件家具,也因年代久远、保管不善、包浆浓厚等,被当成普通木料对待,根本想不到会是珍贵的黄花梨。

1963年,海南代表团把黄花梨当作中药材,拿去上海博览会展览。上海一家家具厂慧眼识宝,悉数收购。北京一家工厂发现后,随即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国务院迅速组织专家赴海南考察,证实岛上仍有少量野生树木,海南黄花梨并未绝迹。从此,海南黄花梨被列为国家二类珍贵保护植物。

随着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出版,人们认识到中国最好的明式家具是用海南黄花梨制作的。一些嗅觉敏锐的商人由收购收藏明式家具,转而收购囤积海南民间的普通黄花梨家具和原材料,以致海南民间尚存的一些旧料和小料,甚至连陈旧的门窗料、农具料都几乎收购殆尽。从此,“深藏乡野人不识”的海南黄花梨,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

海南黄花梨整料折叠椅(上世纪70年代)。

海南黄花梨制作的供台和八仙桌。

那些令人唏嘘的故事

伴随海南黄花梨价格持续十多年的不断攀升,各地屡屡传出令人唏嘘的故事。

海南某县级市的一栋老旧办公楼,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近百名机关干部职工天天上下班,从未留意毫不起眼的楼梯扶手,更无人考究和知晓扶手的材质。突然一天早上,人们惊呼楼梯扶手不翼而飞。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神木海南黄花梨。

海口市西南郊的羊山地区,是海南岛上古时代火山爆发熔岩遗留最多最广的地方。这里石多土少,漏斗式的地质地表,导致长年干旱贫瘠,庄稼生长困难,却为耐旱耐热抗风的海南黄花梨提供了独特的生长空间。这里零星生长的野生黄花梨,油性大、密度高、纹理深,成为早先村民起屋建房的首选木料。个别不法之徒开始惦记起当地村民的老旧房屋,时常干些坑蒙拐骗、偷梁换柱的勾当。有的村民一觉醒来,住屋的门板已不见踪影;有的村民在村头吃完喜宴归来,家里的窗户已不翼而飞。更有甚者,一位孤寡老汉清晨两眼一睁,大惊失色:房顶上的大梁已被一根细细的钢管替换,而架设其上的瓦片却丝毫无损。

坐落在海南省儋州市境内的热作两院植物园,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陆续移植栽培了上千种世界各地的珍贵树木,其中有3棵海南黄花梨,树龄达70多年。为了防范意外,植物园配备有专职安保人员,安装有监控摄像头,伺养着守园的狼犬,实行全天候安保警戒。然而,就是这样严密的防范措施,这3棵珍贵的海南黄花梨仍然难逃厄运。2014年5月,犯罪分子第一次光顾该园时,就盗砍了价值200多万元的两棵黄花梨。6月,犯罪分子再次潜入该园盗砍仅剩的一棵黄花梨,因树木倒地发出响声,被安保人员发现追赶,罪犯仓皇逃走。经公安机关数月侦察抓捕,全案告破。这个由邻县8名不法分子组成的犯罪团伙,分工具体,组织严密,专门偷盗锯伐海南黄花梨树,短短半年时间,就在全省流窜疯狂作案80余起,案值粗略估算上千万元。

海南黄花梨新料制作的皇宫椅。

海南黄花梨天然根系作品。

黄花梨和它的“替身”们

黄花梨,原本是特指生长在海南的蝶形花科黄檀属香枝木类树种,海南当地黎族群众称之为花黎母、花黎格。此树木在表皮(树皮)之内有一层白色或淡黄色绵软疏松的形成层,也叫边材,纹理不明显,是树体供应水和无机盐的运输“通道”,容易被虫蛀,无实用价值。形成层或称边材之内,是木质部分,当地人称之为“格”。格木的色泽通常较深且呈褐色,质地坚硬,纹理清晰,是堪作“材料”的主要部分。通常说的黄花梨,就是指这部分材质,故而又称“花梨格”。

随着黄花梨资源的稀缺,家具行内逐渐寻找相似或相近的木材替代黄花梨。于是,海南周边的一些黄檀类树材,或类似黄檀、香枝木的木材被逐渐开发应用,市场上也统称黄花梨并在一定范围内被接受。从明末清初开始,大量的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黄檀木材就源源进入中国。到了现当代,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黄檀木材资源也日益匮乏,人们又把目光扩展到南美、非洲等低纬度热带地区,把一些黄檀类木材甚至纹理相近但根本不同种属的木材,都用于顶替黄花梨,以至现今市场上鱼龙混杂。即使是一些号称黄花梨的明清老家具中,也有不少是此类木材顶替的。但这类木材毕竟远远不如海南生产的黄花梨,无论纹理、油性、香味还是材质,都难于相提并论,其市场价格也相去甚远。

为正视听,业内人士包括收藏界、家具界和木材业等,只得在黄花梨之前冠以产地名加以区别。于是,便有了海南黄花梨、越南黄花梨、柬埔寨黄花梨、马来西亚黄花梨、印度尼西亚黄花梨,以及所谓的巴西花梨、非洲花梨等,不一而足。现在,业内比较一致的共识是,能称之为黄花梨的,只有海南和越南生产的蝶形花科黄檀属香枝木。其他产地的所有木材包括黄檀木,无论纹理、机理、油性、材质如何相似,都一概排除在黄花梨之列。

海南黄花梨,人世间的神木,大自然的精灵,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文玩市场的繁荣,仍将继续精彩……

【海黄知多少】

海南黄花梨市场上简称为海黄,主要是区别于越南花梨而言。海南黄花梨的纹理疏密、油性大小、色泽深浅、孔眼粗细等,并不是因为种类不同而导致的,而主要是生长环境、树龄大小、取材部位的不同而产生的。即使是同一棵树,不同部位尤其是根部与梢部、树干与分支的纹理、色泽、油性、孔眼等,都相差甚远。

黄花梨的纹理:疏密无序、曲直无常,色泽深沉、柔和美丽。有的“虎皮”斑斓万状,有的“鬼脸”变化万千,美不胜收。所谓“虎皮”,是黄花梨不规则的纹理形成的像老虎皮一样的花纹。所谓“鬼脸”,是黄花梨生长过程中树干分叉及结疤形成的更加密集的花纹。这些花纹有直有曲、有疏有密、有粗有细、有深有浅,有的像山水画,有的像人物照,有的像鸟兽图,千姿百态。海南东北部生长的花梨因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水充沛,生长相对较快,因而纹理显得粗疏有序、材质色泽偏黄,纹理与材质色差不大。而中部、西南部的花梨因为山高林密、土地贫瘠、雨量偏少,成长缓慢,纹理显得细密多变,材质色泽显红褐色或偏黑,纹理与材质色差明显。

黄花梨的香味:海南黄花梨不论是新鲜木材还是陈年老料,不论是埋藏于地下,还是暴露在旷野,只要去除表层的包浆,静心屏息就能闻到一股沁人心扉的清香。海南黄花梨燃烧散发的烟气,让人几乎感觉不到焦味和火气,只有宁静致远的清新芳香和卓尔不凡的怡神超脱。因此,有人专门收集黄花梨锯末提炼精油或制作优质香料,也有人根据香气来鉴别真假海黄。需要指出的是,裸露存放的黄花梨原木或成品家具等,随着空气的氧化作用,表层会形成氧化膜或称包浆,黄花梨香气会日渐淡稀,甚至完全消失。只有刮掉表层形成新的切面,香气才会重新散发出来。

黄花梨的材质:海南黄花梨密度为0.82-0.94克/立方厘米,少数根料或结疤较大的材料会入水即沉,多数会显现半浮半沉,或者完全浮出水面。黄花梨富含油性,毛孔细小,材质致密,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很强的稳定性,常温常态下基本不变形、不开裂、不蛀虫,是最适合雕刻凿锉的木材之一,也很容易打磨抛光。即使是原木,把玩盘磨一段时间后,也会显得油光锃亮,温润如玉,甚至会有荧光感、琥珀质感等,不上漆不打腊也很好看,因而是制做家具和雕刻工艺品的首选木材。(陆明)

八哥鸟

宠物的种类有很多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