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包用品网

运江古镇:孤岛探秘之旅

09-09

运江古镇:孤岛探秘之旅

来源:当代广西网

经历了一场洪水后,古镇上的房屋显得破败沧桑。网友@想走GG 摄

青石板路今犹在。资料图

古镇老商号“运江旅社”。张存立 摄

运江国民小学校的法式建筑,校名曾为马君武题写。资料图

曾经的船舶管理站。资料图

一千多年前,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谪至柳州任刺史,从柳江泛舟而下时,置身于黛青点染、奇景迭出的青山间,他写下“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为后世争相吟咏。在这“九回肠”的江水之间,处处隐藏着柳暗花明般的景色,静卧在柳江中游的江心岛运江古镇,便是其中之一。

运江古镇隶属来宾市象州县,距离县城20多公里。古镇地处柳江与罗秀河交汇处下游,是一座江心岛,从岸边望去,碧绿的江水化作青罗带,将古镇环绕其中;从高空俯瞰,整座小岛又如浮在水面的一片莲叶。乘船前往岛上,看着身后的河岸逐渐退去,而眼前古镇的样貌愈发清晰,不免有种将入桃源的兴奋和期待。

与同为江心岛的三江丹洲古镇相比,运江古镇静得出奇。河滩上,一艘古老的木舟被绿草缠绕,仿佛在宣告着时光的静止。

据《运江镇志》记载,古镇建成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水运繁华的明清时期,运江有着“桂中商埠”的美誉。即使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每逢圩日,集市上依旧人山人海,商贸火热。1996年,一场洪水侵袭,古镇上的老街被大水淹没,水深达两三米。洪水退去后,镇上的机构和居民也纷纷搬离,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还坚守在这里,古镇也逐渐安静下来。所幸的是,虽然镇上的房屋遭到破坏,但大体上依旧留存原貌,这也让前来寻访的游人不虚此行。

运江古镇上的古民居众多,因功用不同,建筑构造也不同。临江一面,民居多为具有岭南风格的吊脚楼,在土坡上,人们用青砖砌起一个个砖柱,上边架成木楼。这样的“空中楼阁”既坚固又通风,还能抵抗涨水。入夜,昏黄的灯光从木楼上透出来,倒映在江水中,随着阵阵江风摇曳,远远望去,像撒在江面上的细碎星光。

与临江的房屋相比,建造在青石板街附近的民居更为密集,也更呈现出多功能的特性。青石板街是古镇的主要街道,全长300多米,自北向南贯穿全岛。沿街两旁骑楼毗邻,形成两条平行的“荫街”,行人走在其中,能躲毒辣的日头,也能避雨。骑楼为二层式,一楼较高,作商铺用,二楼为居所,通常还带有后院,作为厨房。虽然老墙上斑迹剥落,但依稀可认出残留的店铺商号字样,“永隆酒坊”“和安酱园”“保生堂”“吴兴昌号”……古老的店铺一侧,几乎都建有一米见方的窗台,台上设有小门,这是店家用于摆卖商品,招揽顾客的地方。

在这短短的石板街上,曾汇集了五家享誉国内外的药材铺,还齐聚两家酱园厂、三家卷烟厂、一家国有银行、十余个购销公司。在老人们的印象中,最奢华的要属“同昌号”百货商行,装修豪华,商品琳琅,生意极其兴隆。运江古镇“小香港”“小柳州”的别称,就这样流传开来。

以商贸为主的小镇居民,并不轻视对子女的文化教育,反之兴办学堂,推崇教学。古镇上有一座建于晚晴时期的法式教堂,在民国时期被用于办学。由于学生增多,校舍不足,当地乡贤又兴建了新的教学楼,由当时任广西大学校长的马君武先生亲自题写校名。穿过高十余米,宽近二十米的大牌坊式校门,可以看到这座欧式风格的教学楼主体尚存,操场上,高大的古桉树及几棵椿芽树荫如伞盖,这里也是运江古镇至今保留较为完好的人文景观之一。尽管朗朗读书声已经远去,但透过沧桑的古建,依旧能够感受到蕴藏其中深厚的人文气息。

甘王庙、粤东会馆、古码头……古镇上的遗迹众多,见证了曾经一段段的繁华过往。那些美丽动人的传说、悠久绵长的历史,都成了镇上白发苍苍的老人们口中的故事。若你逛累了,可以随意坐在老屋前被磨得光亮的河石上,享受阳光轻抚,听老人们细语,逗弄屋檐下的小猫,与古镇一同坠入时光的梦境里。

(综合自南国今报、蚂蜂窝网)

哈士奇幼犬换毛期

垂耳兔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