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包用品网

留青竹刻艺术家贾海滨的独特魅力,你了解吗?

04-28

留青竹刻艺术家贾海滨的独特魅力,你了解吗?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两次豫“商”非遗市集——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销展演活动上(清明假期是全市、4月27日是梁园区专场。)都见到一个“怪人”。之所以觉得他怪,不修边幅、头发凌乱、手很粗糙。第一次见他时,上身穿着一件不知道啥时候买的旧皮衣,里面灰色的衣服,可以看出也不知道穿了多久。这次见他虽然衣着好了些,但一样的头发凌乱,胡子拉碴。只是,每次在低头看他作品时,都被强烈地吸引了。在小小的竹片上,有中国古代的才女图,有栩栩生生的蜻蜓蚂蚱,精致的核桃等,这是眼前这个人刻出来的吗?第一次见他的时候,看他在专注雕刻,就没有敢打扰。这次去的时候,他还在摆放作品,赶紧逮着机会,聊了起来。

他叫贾海滨,著名竹刻艺术家、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留青竹刻”传承人,祖籍商丘,1962年出生于东北,也长大于东北。

(贾海滨展示现场竹刻)

谈到与艺术结缘,贾海滨面带微笑地说,兴趣来自于父亲。“幼时,我父亲是木材厂里管木工的排长。”当时父亲所在的工厂里就有很多木雕的产品,受其影响,自己就喜欢上了木雕和画画。“小时候就照着样板戏里的样子,自己绘制和雕刻木头的刀、枪、小船之类的物品”。

20世纪80年代,贾海滨回到商丘参加工作,但从小有着对雕刻和绘画的喜爱,工作之余,坚持绘画和雕刻,但用他自己的话说,“还不得法”,一直在寻找。

贾海滨居住在梁园区,“梁园三百多里”。史料记载,梁孝王刘武于睢阳东北筑梁园,“梁孝王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梁园又名梁苑、菟园、睢园、修竹园。历来是文人喜欢在此饮酒作诗,尤其,喜欢竹园。“梁孝王有修竹园,园中竹木天下之选集。”传说当时的普通老百姓也会脱口说两句诗,贾海滨置身于这样的氛围里。同时,他说自己也喜欢竹子,竹子是“四君子”之一,寓意“清华其外、澹泊其中、清雅脱俗、不作媚世之态。”和自己的性格非常像。

(贾海滨留青竹刻作品才女图)

但真正和“留青竹刻”结缘是在2000年。那年他去北京,看到一本书《留青竹刻第一家》,花了120多元买了回来。书内写有留青竹刻大师徐秉方一家传承留青竹刻的事迹。看到精细传神的留青竹刻和徐秉方传承传统文化的介绍,好像一下子让贾海滨找到了雕刻的目标,下决心学习留青竹刻艺术。为此,他专门跑到常州去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留青竹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秉方学艺。几经辗转,得以与徐秉方见面。自此,贾海滨不仅和留青竹刻结了缘,而且是不解之缘,并成为这方面的“大家”。“徐秉方老师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决心,他的学生谭文如老师更是手把手地对我进行指导和传授”。

竹刻最早出现在唐代,最初只是平面雕刻,到明代已经日益完善,真正成为一种艺术始于明代,明末竹刻家张希黄在留青刻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首创出阳文浅浮雕的留青技法。

青竹刻,又称平雕、皮雕等,是以竹子表面一层薄薄的竹青为对象雕刻图案,铲去图案以外的竹青,露出竹青下面的竹肌。

 从常州学艺回来后,贾海滨闷头进行了三个月的雕刻,随后,就带着自己的首批留青竹刻作品再次赶赴常州,请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徐秉方老师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他说留青竹刻在河南就靠你了”。当时河南基本上还没有留青竹刻,徐秉方大师的话给予贾海滨压力,更是极大的动力,下决心补上河南在这一方面的空白。

留青竹刻作为竹刻中最难的一种,它利用竹层坚硬的竹皮,与竹肌不同的色差,以中国画笔墨为基础,巧妙地在薄薄的一层竹皮上做文章。这其中,挑选并处理出理想的竹材,就是创作出理想竹刻制品最重要的前提之一。

“不是所有的竹子都可以拿来做‘画’的,一个上好的留青竹刻,需要精选竹材。”贾海滨说竹刻材料要选用竹龄3年到5年的毛竹,采集时间以严冬为上,因为那时竹材的虫害比较少,除此还有很多讲究,不从事此项工作的人难以想象。竹材易裂变、形变、霉变、砍下竹子后立马处理。砍下竹材就地锯段,用沸水煮半小时,迅速捞出用软布擦竹片表面油渍.糖份等脏物,露天暴晒一个月,淘汰劣差等众多程序,然后收回,放三年后使用,这样剩下能用的竹子就很有限了,“淘汰的竹片只能用来练习,绝不会用来创作”。

然而,这还不算,贾海滨说留青竹刻一般需要经过7道工序,用到30多种不同的雕刻工具。留青竹刻还属于浅浮雕,与一般竹刻技法事先削掉青筠的方法不同,“留青”是直接在厚度不足0.5毫米的青筠上雕刻,力度稍微轻点、重点都有可能使作品毁于一旦。留青竹刻作品大都用宽3寸、长8寸的竹片刻制,称之为“臂搁” 去表现中国画的黑白灰,还需要一定的书画功底,方寸之间显本领。“画稿”“切画”“铲底”,贾海滨一般选择凌晨两三点候刀刻竹,这时候夜深人静,精力比较容易集中,也是他思想“驰骋”的时间。有名家看后评价作品其灵动、超具有艺术感染力。异于常人的工作时间和雕刻之苦,贾海滨后来带的5、6个学生都没能坚持下来。

(贾海滨留青竹刻精品)

留青竹刻是一门综合艺术,贾海滨在继承留青竹刻艺术的基础上,文学、美学等兼容并蓄,同时,融合商丘千年文化,终使自己的留青竹刻“清雅俊秀内见含蓄蕴藉,层次丰富中寓变幻莫测。”与此同时,他还常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进入竹林,记录下那些自然带给他的新景,亦将其融汇作品中。

值得一提得事,贾海滨为了完成《中国抗疫图鉴》竹刻作品,自己远离喧嚣的尘世,15个月居住在深山之中,经过无数个废寝忘食的日日夜夜,才完成了主板的雕刻。380位人物栩栩如生,2149个文字跃然竹片之上。整部作品由总长16米的56块竹板组合而成,象征着56个民族众志成城的坚强意志。如果没有对艺术的热爱到痴迷的程度,就连自己的衣着,都没有时间讲究,会如此的投入吗?

在展示现场,贾海滨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件珍品,“事事如意”牙签盒,盒面呈淡青绿色,上面是带有枝蔓和树叶的核桃。他说这样的作品,用的是一种竹子保青工艺,只有宝岛台湾才有,这次摆出了仅有的四块,根本不舍的卖。“笔墨功力与刀工技艺配合得天衣无缝,达到融会贯通的精妙,才能算是一件好的竹刻作品。”

(贾海滨“保青”工艺留青竹刻精品)


看着这么精美的艺术品,一句话不由得脱口而出,这得多长时间才能刻好。贾海滨“一般来说,一块留青竹刻的作品需要40天左右,如果是图案、层次非常复杂的话,则可能需要两个月以上。”对一般人来说,一个创作,坚持几个月,仅想想脑仁都疼。

近年来,贾海滨创作完成了《王亥商队交易图》《玄鸟生商》《李白在梁园》等与商丘历史文化有关的作品;还有其他精品,如《鹤壁千秋》还被鹤壁市博物馆收藏;《向雷锋同志学习》,捐赠给《雷锋》杂志社,并亲手交到《雷锋》杂志社总编辑陶克将军手中。他还经常性地参与公益活动,捐赠自己的留青竹刻作品。

贾海滨作为中原留青竹刻传人,始终牢记老师徐秉方的教诲“不图挣钱,只为艺术”。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他在虞城县建立传习基地,在河南省旅游职业学院、市中小学校和社会上传授留青竹刻技艺。“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留青竹刻,让留青竹刻走向海外。”

(贾海滨在为市民讲解留青竹刻艺术)

贾海滨在国家、省、市群团组织担任多个职务,也有诸多头衔,但我想他最喜欢的还是“ 留青竹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吧!

古钱币什么叫大开门

星月菩提108配饰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