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包用品网

寻猫启示大揭秘:中国猫影集结,为猫咪封官晋爵!

07-05

寻猫启示大揭秘:中国猫影集结,为猫咪封官晋爵!

有一年去台北,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208展厅,看到了明朝画家沈周画的《写生册》(图1),其中一幅画的是猫。画中的小猫蜷缩成一个球,瞪着一双大眼睛,令人心生怜悯。沈周是标准的猫奴,他在《失猫行》中描述爱猫“乌圆状虽小,爪牙棱棱威比屋。堆床图籍任纵横,所贮穀核无不足”。当爱猫失踪时,他形容这种悲伤像是吴国失去了伍子胥,唐朝失去了张九龄,他夜不能寐,“拥裘夜半憎嘐声,令我不眠百感续。”

图1

在中国,很久以来,人和猫相依相伴,不光有美好,也有冲突和暴力。人和猫的故事,是猫的故事,也是人的故事。

1

实际上,中国历代爱猫、画猫者数不胜数,并且,画家们经常把猫和蝴蝶画在一起。猫咪对小昆虫充满好奇,看到蝴蝶就去扑,这种场景在现实生活中时而可见。不过,画家画猫和蝴蝶同框,最重要的原因是“谐音梗”。猫的谐音是“耄”,蝶的谐音是“耋”。耄,年纪约八九十岁;耋,年纪约为七十岁,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猫咪和蝴蝶,都寓意长寿。这样的画作巧妙又情趣盎然。

自隋唐起,猫画逐渐多起来。比如晚唐花鸟画师刁光胤的《写生花卉册》中的《山猫游蜂》(图2),画中,松林间,一只身上有黑斑的白猫正盯着一只飞舞的蜜蜂看,它那倔强的眼神似乎在表明,它一定要把蜜蜂变成自己的玩物。南唐周文矩的《仕女图》(图3)中,一只白色的大肥猫依偎在仕女脚下,陪伴主人读书,此时,花丛上空蝴蝶飞舞。

图2

图3

活跃于五代末至北宋初年的何尊师是另一位画猫达人。宋徽宗命人编撰的《宣和画谱》这样评价他画的猫:“凡猫寝觉行坐,聚戏散走,伺捕禽,泽吻磨牙,无不曲尽猫之态度。推其独步不为过也。尝谓猫似虎,独有耳大眼黄不相同焉。”何尊师画的《葵石戏猫图》(图4)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画中的五只小猫表情各异,有的气势汹汹,准备偷袭猛扑,有的娇羞胆怯,正要悄悄地溜走。

图4

到了宋代,猫画才真正流行起来。北宋画家苏汉臣的《冬日婴戏图》(图5)描绘的是两个儿童在花树下逗小猫玩的场景。画中,两个小朋友都喜眉笑眼,他俩一人手拿小旗,一人手拿孔雀羽毛。北宋画家易元吉画了《猴猫图》(图6),画的一侧:猴子怀抱着一只猫,猫有点不知所措,而猴子洋洋自得;画的另一侧:一只拱着背、炸了毛的猫正怒视并哈着对方。因为猴谐音“侯”,寓意“卓越超群”,这是画家将猫和猴画在一起的原因。除了吉祥寓意,这幅画似乎也在表明:不同类动物之间的友好和冲突。据说,易元吉画这幅画完全是个意外。当时,他为了画猴子,便在长沙的住所养了猴子,用实物当模特。为了防止猴子乱跑,他把猴子圈系在地上。刚巧,两只小猫路过。猴子抱起其中一只猫,而另一只猫大怒。易元吉凭借敏锐的观察和传神的画技,将这一富有戏剧化的场面付诸于画面。南宋画家李迪的《狸奴小影》(图7, 局部图)和《秋葵山石》册页中的猫(图8)等,也是猫画中的绝品。在《秋葵山石》中,李迪将猫和狗画在一起,正如俗语说“狗来富,猫来贵”,两者都象征如意。

图5

图6

图7

图8

明清两朝,猫画创作进入了高潮。明宣宗朱瞻基特别爱画猫,他画的《壶中富贵图》(图9)高雅清幽,意境深邃。画中,一只猫蹲坐在那儿,昂头看悬挂着的一瓶牡丹,似乎马上要跳起来,去闻牡丹的香气。《五狸奴图卷》(图10-13 ,局部图)是朱瞻基的另一幅杰作,只见五只活灵活现的小猫在花丛、草丛中嬉戏,一只小猫还叼着它的战利品。在朱瞻基画的《花下狸奴图》(图14)中,两只猫对坐在假山石前,悠闲自得,一只猫盯着地面,似乎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画面左部中央,有乾隆的题诗:“湖石秋花庭院间,一双狸奴踞茵跧。不为登局乱棋盘,何弗捕鼠坡翁讪。分明寓意于其间,而乃陈郭拒谠言。责人则易责己难,复议此者何能删。”在卷轴的诗塘,还有乾隆题的“神肖乌圆”四字。显然,乾隆将猫咪拟人化,羡慕它们能够在乱世中保持清醒。在明代画家仇英的《汉宫春晓图》(图15 ,局部图)中,当侍女们奏乐舞蹈,自得其乐时,一只黄色的长毛猫正趴在凳子上睡大觉。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画家们还有个共识:白猫代表好运,黑猫可以辟邪消灾,金猫表示赚大钱、生意兴隆,蓝猫祝生意兴隆,红猫则代表消灾祛病。

2

猫在中国生活了多久?

中国民间有一种观点认为:猫随佛教传入中国。据说,公元一世纪,汉明帝刘庄崇尚佛教,他下令在洛阳城雍关之西建白马寺,并将《四十二章经》保存于此。《四十二章经》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为了保护这部佛经不被老鼠啃食,刘庄派人专门从印度进口数只猫咪,送到白马寺。

不过,有人明确质疑这种观点。因为在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发现的猫骨骼(图16)表明:早在仰韶文化晚期,中国人的家里就有猫了。考古学家对这些猫骨进行了同位素分析,发现它们生前吃了大量人类的食物,比如小米,因此推测,猫在中国与人类一起生活已有五六千年。后来的汉墓中也挖掘出猫骨骼,如北京大葆台汉墓出土的猫骨、西安汉长安城城墙西南角遗址出土的猫骨等。

图16

中国古籍《相猫经》是中国最早的关于猫的书。该书开头就表明选猫的原则,即要看毛色:“猫之有毛色,犹人之有荣华。悦泽者翘举,憔悴者委靡,此固定理。”书中收录了对不同猫的称呼,并“以貌取猫”,将猫分门别类,指出:“纯黄为金丝,宜母猫;纯黑为铁色,宜公猫......粤人云金丝难得母,铁色难得公。凡纯色,无论黄白黑,皆名四时好。”书中将纯色猫视为好猫,认为:纯黄如金者为上品,纯白如银者为次品,纯黑如铁者为第三品。清朝咸丰年间黄汉编著《猫苑》时,曾大量援引《相猫经》中的内容。

大概从先秦开始,每逢岁末新年,皇帝都要举办祭祀猫咪的盛典,感谢猫咪捕捉老鼠,保护庄稼。被视为儒家经典的《礼记》也提到为什么要对猫、虎予以报祭: “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普通老百姓也会“迎猫”。“迎猫”是古八蜡节之一。蜡祭的神祇主要有八位,所以称八蜡,其中,第五位神祇为“猫虎”,即猫神和虎神,在这个节日期间,人们载歌载舞,“国之人皆若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古人将猫、虎并称,这里所说的猫,应是可以和虎、豹、熊等猛兽并列的动物。也就是说,当时所迎的猫,很可能是某种壮硕的野猫,而非驯化后的猫。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借助猫咪解决鼠患。同时,也因为可爱,能陪伴主人,为主人提供情绪价值,更多猫咪登堂入室,成为人类的宠物。猫咪也被古人昵称为“狸奴”,狸指“山猫”,狸奴,表示猫咪像是可以使唤的小丫头那样,随时陪伴在主人的身边。

3

猫咪又乖巧又爱干净,特别受女性喜爱。不过,武则天却对猫深恶痛绝。萧淑妃是李治的宠妃,也是武则天的眼中钉。据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记载:“武后将王皇后与萧淑妃诬陷坐罪,断去二人手足,投酒瓮中,浸捞骨殖于后苑。萧妃临死前说:愿武为鼠,吾为猫,生生世世扼其喉。”萧淑妃诅咒武则天变成一只老鼠,而她要变成一只猫,这只猫要生生世世勒住这只老鼠的喉咙。武则天设了一个圈套,毫不手软地处理掉萧淑妃,但她怕萧淑妃的诅咒成真,便严禁宫中养猫。

据明代王志坚的《表异录·羽族》记载,后唐的琼华公主李氏曾养过两只猫,一只“白而口衔花朵”,主人称它“衔蝉奴”;另一只“乌而白尾”,主人称它“昆仑妲己”。因这一典故,后世文人也称猫咪“衔蝉”。

明朝嘉靖帝朱厚熜是爱猫人。据《明宫史》记述,朱厚熜曾下令让三宫六院的嫔妃们都养猫。最受皇帝宠爱的那几只猫拥有自己的宫殿和奴仆。太监刘若愚在《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中描述:“猫儿房,近侍三四人,专饲御前有名分之猫,凡圣心所钟爱者,亦加陞管事职衔。”也就是说,皇帝会为爱猫“封官晋爵”,并且,猫咪如同有功之臣,会受到皇帝赏赐。但不知道这些赏赐里有没有肉条、妙鲜包、猫罐头和小鱼干?

朱厚熜最宠爱的两只猫叫“雪眉”和“狮猫”,前者一身淡青色毛,眉毛雪白,而后者毛发蓬松,形如猛狮。他册封雪眉为“虬龙”。几年后,当雪眉去世时,朱厚熜伤心不已,几天不吃不喝,最后将它葬于万岁山,并为它立墓碑。朱厚熜也为狮猫进行了厚葬,还请当朝大臣们写诗文缅怀狮猫。有人因此官运亨通,据史料记载:学士袁炜,在祭文中写下“化狮为龙”,龙颜大悦,遂给他加官进爵。

在明代小说《金瓶梅》中,一只叫“雪狮子”的猫害死了西门庆和李瓶儿的儿子官哥儿。这只无辜的猫是美艳歹毒的潘金莲的“杀手锏”。书中第59回写道: “却说潘金莲房中养的一只白狮子猫儿,浑身纯白,只额儿上带龟背一道黑,名唤雪里送炭,又名雪狮子……每日不吃牛肝干鱼,只吃生肉,调养的十分肥壮,毛内可藏一鸡蛋。甚是爱惜他,终日在房里用红绢裹肉,令猫扑而挝食……不料这雪狮子,正蹲在护炕上,看见官哥儿在炕上,穿着红衫儿一动动的顽耍,只当平日哄喂他肉食一般,猛然望下一跳,将官哥儿身上皆抓破了。只听那官哥儿‘呱’的一声,倒咽了一口气,就不言语了,手脚俱风搐起来。”得知此事,西门庆暴怒,雪狮子一命呜呼。因丧子之痛,没多久,李瓶儿一病不起,也丢了性命。在这个故事中,猫的确做了案,但真正的凶手并不是它。可怜的猫咪不过是恶女子的“替罪羊”。

有时,被冤枉的猫也会“报仇”。清朝大儒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图17)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舅祖陈公德音家,有婢恶猫窃食,见则挞之,猫闻其盤笑即逃避。一日,舅祖母郭太安人使守屋,闭户暂寝,醒则盘中失数梨,旁无他人,猫犬又无食梨理,无以自明,竟大受捶楚。至晚,忽得于灶中,大以为怪。验之,一一有猫爪齿痕,乃悟猫故衔去,使亦以窃食受挞也。蜂虿有毒,信哉。婢愤恚,欲再挞猫,郭太安人曰:断无纵汝杀猫理。猫既被杀,恐冤冤相报,不知出何变怪矣。此婢自此不挞猫,猫见此婢亦不复窜避。”婢女经常欺负猫,于是,猫把梨子藏起来,让主人怀疑是婢女偷走了梨子,并惩罚婢女。真相大白后,婢女想杀猫,主人却警告婢女,猫是有灵性的动物,死了也会来报仇。自此,双方相安无事。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要善待小动物。

图17

一千多年来,有人爱猫,有人怕猫,有人欺负猫,有人借猫做坏事,有人被猫复仇……猫咪的故事和人类的历史相伴而生,人和猫继续不了情。不过,小猫咪能有什么坏心眼呢?你从猫身上看到的,其实正是你自己。

宠物医生培训

荷兰猪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