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包用品网

从果核到世界:一位艺术家的精细雕琢

02-07

从果核到世界:一位艺术家的精细雕琢

夜晚十一点的苏州城已褪去了城市的喧嚣与浮躁,江南古城的温婉与柔和也渐渐漫散开来。在苏州光福一座并不起眼的工作室里,一个身着深灰色棉布长裙的女子,正在灯下雕刻一颗不足半指长的果核,果核上人物的线条依稀可见。

灯光下的女子就是今天的主人公陆小琴。

文化底蕴下的初始记忆

陆小琴自小喜爱绘画,她的田字格作业本上不是临摹的汉字,而是一个个美丽的仕女。在陆小琴的记忆中,她的少年时代就是由一个个仕女图构成的。

初中以后,她开始跟着老师学习线描,那个时候,她不仅可以把人物的形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还开始涉及山水、景物,她的线描画也越来越有层次感。在老师的推荐下,她参加了很多绘画比赛,并且获得了不俗的成绩,这让十几岁的陆小琴第一次尝到了成就感的“味道”。

1995年高中毕业后,陆小琴先是学起了苏绣,不久之后就拜当地红木雕刻名家为师,学习木雕技艺,这一做就是11年。

2006年,偶然的机会让陆小琴接触了核雕行业。当她看到在一颗小小的果核上,竟然可以雕刻出栩栩如生的画面时,她被深深地震撼了。回去之后,她果断离开了从事了11年的木雕,转而开始尝试核雕。

对于转型陆小琴从未后悔过。在她看来,木雕属于大木作,雕刻师无法独自完成一件作品,常常需要和木工、漆工配合,这让充满了创作欲望和天马行空想象的陆小琴常常意不能平。但是核雕不一样,在果核这个“曾不盈寸”之地,却常常能雕出偌大一片天地。“精细”是陆小琴痴迷于核雕的原因。

扎实的绘画基础和雕刻功底,让陆小琴的核雕之路比常人更加顺畅。学习核雕的第一天她就完成了罗汉头像雕刻,而这通常需要初学者花费三个月的时间。经过十二年的历练与洗礼,陆小琴已经可以在果核上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创作理念了。

雕工精湛、布局巧妙、底蕴深厚、境界天成,这几乎是所有从同行到媒体到客户对陆小琴的一致评价。在果核雕刻上,陆小琴仿佛生来具有某种天赋。

核雕界的“一股清流”

“佛文化”是核雕的主流题材,但陆小琴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千人一面且审美疲惫的“罗汉头”模本里。她怀着对艺术的理解,将绘画、人文、历史融汇在刻刀下小小的果核上。左手持核,右手运刀,岁月记录着她的日日新。

不断学习是创新的源泉。从事核雕以来,陆小琴开始广泛地阅读,她常游弋于文学、绘画的浩瀚典籍之中,塑造自身的文化修养。不仅如此,她还去中国美院进修,与中国文联的朋友相互学习、交流心得。学习为她打开了核雕的另外一扇大门。

自此以后,她开创了“文人雕”流派。

她的一组作品《二十四孝》颠覆了传统核雕的把玩艺术,以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为创作蓝本,以此体现中华美德——孝文化。

“核雕需要创新,但是又不能脱离传统。因为创作必须要有根,传统就是核雕创作的根,脱离了传统的核雕就失去了其思想和意义。《二十四孝》传承的就是传统美德‘孝文化’,这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希望能通过这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将我们的传统文化表达出来。”陆小琴说,这是她创作《二十四孝》的初心。

陆小琴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二十四孝》的创作,作品一举斩获中国文联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也让她在核雕界崭露头角,她的作品被大众越来越熟知。

近年来,真实的生活感受和经历让她的内心逐渐丰润,在核雕创新之路上她的步履也愈加坚定。

作品《舞动》是陆小琴在创新之路上的又一代表作。作品展现了舞者跃动时曲线毕露的舞姿,不仅有力量的线条,还有对生的向往和希望。

陆小琴说,作品题材源起于禅舞,“禅”是融会万物、静律心智、回归自然,“舞”是传播艺术、传播健康、传播国学。她希望通过这件作品让大家发现生命本真的美。

陆小琴的作品浸润着一种儒雅、飘逸、婉约的特质,同时也透露着古典文化的韵味,很有文艺范。看过她作品的人,常常会被作品本身所感动,并接受自己来自于灵魂深处的叩问。

把“美”留在果核之上

橄榄核质地细腻、材质坚硬,因此陆小琴的核雕原料以橄榄核为主。除此之外,橄榄核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它的“变化”。经过人体盘玩之后核雕会不断发生变化,由最初的土黄色慢慢变红变润,玩家成就感随着核雕的变化而与日俱增。

从一颗普通的果核到核雕作品,需要历经“选核、设计、构图、出胚、精作、打磨”六个环节。在陆小琴看来,最难的就是设计,如果没有好的设计理念,根本谈不上创新、创作,只不过是一味模仿而已。

在陆小琴的工作台上摆放了各种各样的雕刻工具,以刻刀为主,尖刀、平刀、圆刀、半圆刀、推刀等数十把之多。陆小琴说,很多刻刀都是自己加工、磨制而成的特殊工具,市场上是买不到。

陆小琴说,在核雕的所有环节中,她最喜欢的始终是“精作”,因为精雕细作是她愉悦感的源泉,在雕刻过程中,她可以获得一种心灵的宁静。

2016年年底,陆小琴完成核雕作品《母亲》。这件作品对她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橄榄核本身并不完美,核面上两个白斑十分突出,让很多雕刻者束手无策。这颗并不完美的橄榄核激发了陆小琴的创作欲,她开始对“白斑”进行构思和再创作。

一日,当她在复读古诗《游子吟》时,古诗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的诗句突然让她眼前一亮,两个突出的白斑不就是母亲缝制衣物时的月光和烛光吗?

思路打开之后,雕刻就顺理成章了。经过一个月的创作和雕刻,作品《母亲》诞生了。

母亲在烛光下为孩子亲手缝制衣服,虽然没有语言,但是母爱的含辛茹苦、简单平和,拨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弦。

坦然接受果核的不完美,用手艺来精心修缮,化残缺为美,便是核雕创作的魅力所在。

一把刻刀,一个世界。陆小琴在果核上留下的,道尽了她的全心全力,以及最洗练且纯粹的姿态标记。让我们第一次感受到,核雕不仅仅是把玩物件,还是一种美,一种启发,一种意境。

“把美留在果核上面,它会跟你一起生活,想想都美好。”陆小琴的眼神里仿佛流淌着诗意,既能出世又能入世的诗意。

宋徽宗瘦金体下载

边牧的智商相当于人类几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