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入门的壶友,在选购紫砂壶时,过分地相信一些所谓的选壶经验与标准,致使自己走入误区,与很多好壶擦肩而过,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遗憾。今天我们就来看这些选壶的误区,看看你是否中招?
误区一,有些人对茶水顺着壶嘴往下流一丁点都不能容忍,认为这是严重的缺陷,但我个人认为这种态度过于偏激。事实上,很多壶的造型决定了壶嘴不可能完全不流涎。当然,如果流涎情况严重,确实会影响使用体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一把壶就毫无价值。因此,我们应该综合评价一把壶的性能和造型,不要因为一丁点的流涎就否定整个作品。毕竟,做紫砂壶的师傅们都有自己的专业和技艺,他们应该得到更好的评价和认可,而不是因为一些小问题就被指责或放弃。
误区二,在倒茶的时候,我们期望的是茶汤能够顺畅流出,而不会从壶口溢出。然而,实际上很多紫砂壶都难以做到这一点。即使符合这个标准的紫砂壶,也不一定就是一把好壶。而有些紫砂壶在倒茶时稍有流涎,也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劣质的茶壶。除了与个人的使用习惯有关外(有些人在倒茶时将壶身直接倾斜90度,这样所有的水都压向口盖,导致口盖流水的概率增大),紫砂壶的壶型也是影响其是否容易流涎的重要因素。
误区三,有些朋友非常在意壶嘴与紫砂壶口的间隙,选紫砂壶的时候总喜欢左右摇晃一下壶盖,如果能够晃动,或者距离稍微大一点,就会否定这把壶的价值,总希望壶盖盖上时能完全不动。但是,如果壶嘴与壶口之间没有一点间隙,那么使用起来会不会不方便呢?只要有一丁点的茶叶挡在壶口,壶盖就合不上了,要取下盖子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紫砂壶的实用性和舒适性,而不是只关注其外观和完美程度。
误区四,人们普遍认为,淋水上壶后,干得快的就是好料。然而,实际上紫砂壶干的快慢与许多因素有关。首先,壶的形状对干的快慢产生影响。例如,西施壶和龙蛋壶等类型的壶基本上不会在壶上积水,因此水干得快;而仿古和虚扁等类型的壶过度平缓,壶盖会积水,壶身流水也较缓,因此干得相对较慢。其次,壶表面的明针工艺处理得当,水就干得快些,反之则慢些。一些经过打蜡抛光处理的壶几乎不会沾水,自然干得快。此外,如果壶烧制的温度高,表面结晶程度也高,水自然干得快;而烧制的温度低,表面相对粗糙些,水就干得相对要慢些。最后,泥料的目数越高,砂料越细腻,胎土比较致密,水当然会干得快点,反之则慢。
误区五,认为全手工紫砂壶比半手工壶好。诚然绝大部分好壶,都是全手工制作,全手工非常考验作者功力,但半手工未必不如全手工,半手工成型的也有精品,如汪寅仙大师的曲壶。
误区六,过分看重职称和盲目崇拜名气是紫砂壶评价中的一种常见误区。许多人以职称的高低来评判紫砂壶的好坏,但这种做法是不准确的。职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壶的质量和价值,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很多无职称的制壶者同样具备新颖独特的作品风格和精湛的制壶技艺,他们的作品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工艺性,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同时,市场上也存在很多假职称,有些制壶者没有职称却虚假宣传,或者低职称冒充高职称。此外,代工现象在紫砂市场也十分普遍,许多所谓的“名壶”实际上并非由本人制作。因此,在评价紫砂壶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作品本身的质量和艺术价值,而不是过分看重职称和名气。只有深入了解作品的特点和制壶者的技艺水平,才能更加准确地评估一把紫砂壶的价值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