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中国几乎人人都会喝茶,但要品饮到一杯香茶却非易事。明代茶人许次纾在《茶疏》中说:“茶滋于水,水借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而废。”也就是说要想喝到一杯好茶,不仅要有好茶、好水、好茶具、好的冲泡方法,还要讲究好的环境和氛围。这样看来饮茶还真是一门大有讲究的学问。
中国茶的种类繁多,命名更是五花八门。有的根据干茶色泽和茶汤颜色命名:如绿色的称绿茶,红色的称红茶,黄色的称黄茶,白毫多、显白色的称白茶,略显黑色的称黑茶。有的根据形状命名圆直如针的称针茶,如君山银针、安化松针等,形似瓜子片的称片茶,如六安瓜片等,形似麻雀舌头的称雀舌,似眉毛的称眉茶,卷曲像螺的产自于江苏洞庭的碧螺春,形似竹笋的浙江长兴的紫笋,像竹叶的四川峨眉的竹叶青等。有的根据茶叶产地的山川名胜命名:如产自于安徽省黄山一带的黄山毛峰,浙江杭州的西湖龙井,江西的庐山云雾,云南的苍山雪绿等。有的依据茶叶的香气、滋味特点命名:如具有兰花香的安徽舒城的兰花茶,滋味微苦的湖南江华苦茶等。有的根据采制季节命名:如清明节前采制的称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称雨前茶,4~5月份采制的称春茶6~7月份采制的称夏茶,8~10月份采制的称秋茶,当年11月份到来年2月份采制的称冬茶。当年适时采制的称新茶,否则称其为陈茶。有的根据茶叶制作时的发酵程度区分:加工过程中没有经过发酵的称不发酵茶(绿茶),经过轻微发酵的称半发酵茶(乌龙茶),发酵比较重的称全发酵茶(红茶)和重发酵茶(黑茶)。有的根据茶叶加工工艺命名:如用铁锅炒制成的称炒青,用烘干机具烘制成的称烘青,太阳晒干的称晒青,鲜叶用蒸气处理过的称蒸青,经过加工形成形状的称紧压茶,用香花窨制成的称花茶。根据茶叶包装命名的如袋泡茶、散装茶、七子饼茶等。还有以茶树品种命名的,如大红袍、肉桂、铁观音等,它既是茶叶的名字,又是茶树的名字。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茶类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方法,但根据其典型的加工过程归纳起来,主要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基本茶类有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和乌龙茶六大类,以六大类为原料,经过再加工制作成的产品统称再加工茶,主要包括窨花茶、紧压茶、保健茶、含茶饮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