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嵌入式大杂烩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
聊起北京,大家总能第一时间想到天安门以及长城故宫等景点,它们都是旅游的不二之选,但是在北京,却有一个神秘的古寺。
508年都未曾对外开放,地位甚至堪比故宫和中南海,直到2021年,它才对外开放,而且每天只有几十个名额,说是一票难求也不为过。
但更多人好奇的却是,这座古寺为什么508年都不对外开放,难道它在古代就已经声名远扬了么?
谁也没有想到,它之所以不对外开放,则是因为这座古寺,几乎就是古代皇室的私产,从它建成之时,就大门紧闭从未开放过。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座神秘的古寺,同时它也是北京最难约的景点——承恩寺。
承恩寺绝对是一个最特殊的景点,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还拥有着其他景点所没有的东西,那就是寺内的一部分文物,是从其他地方运过来的。
并且时隔508年,它也没有以承恩寺的名义对外开放,而是摇身一变,以寺内的文物为由,自称为燕京八绝博物馆对外开放。
这就让人更加好奇,承恩寺为何能如此特殊,可人们不知道的是,这其实是明朝皇帝朱厚照的命令。
原来承恩寺建造于明朝武宗正德八年,也就是1513年,换算到它对外开放的2021年,足足有了508年时光。
然而不管是在建造期间,还是在建成之后,正德皇帝朱厚照都对其异常重视,不仅派亲信亲自监督,还说了一个禁令,那就是“三不”。
什么是三不呢?就是不开庙门不收香火不设道场,这个三不原则,让很多人都疑惑不解,因为寺庙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香火。
你不开庙门就没有游客上门,又何来的香火,没有香火又怎么维持生活,但朱厚照早已想到了这一点。
因此在承恩寺建成之后,他就赐下了大量的田产,足够承恩寺自给自足,至于这份田产有多大?从它的菜园子就能看出。
承恩寺的菜园子,就是如今的北京第九中学,更别说其他的田产了,而且寺庙一般都是修建在深山之中,最次都是一些僻静之处。
可承恩寺却坐落于北京的模式口大街上,并且在明朝,承恩寺的位置可以说是进京的必经之路,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承恩寺其实是皇室的一处眼线。
但事实怎样还有待考证,而这也只是承恩寺的第一个谜,除了明朝皇帝朱厚照定下的“三不”原则外,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
承恩寺的三高规格是指工程级别高,前面说过朱厚照派人亲自监督,而这个人就是司礼监大太监温祥。
司礼监一开始只是掌管皇宫的礼仪等无关紧要的东西,但后来却发展成了掌管国玺和替皇帝批阅奏折的重要机构,就连内阁也对其礼让三分。
而温祥作为大太监,他的地位十分特殊,既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算是朱厚照的亲信。
第二高是主持级别高,承恩寺的第一任住持,是温祥直接从大功德寺调来的,至于其中有没有朱厚照的授意就不知道了。
第三是承恩寺的地位高,在它建成之际,朱厚照亲自定下了承恩寺的名字,并且给当地政府下旨,不让他们干预承恩寺的一切。
更加特殊的是,承恩寺的格局跟普通寺庙不同,而是一个回字形的建筑,在某些方面甚至跟故宫有些相似。
后来等到清朝,承恩寺就真的成了一个寺庙,但它依然没有对外开放,而是成了清朝皇室的私处。
五绝之首则是天王殿内的六面明朝壁画,分别绘着青白黄绿四条彩龙,并且还是五条爪的真龙。
然后就是寺庙门口的上马石,这是其他寺庙所没有的,而古代只有身份显赫之人,才能使用上马石,由此也能看出,承恩寺时常会有达官贵人甚至皇亲国戚前来。
第三绝则是钟鼓楼,寻常钟鼓楼应该位于天王殿的两侧,承恩寺却将其建在转角处的屋顶,第四绝就是承恩寺附近的古碉楼。
最后一绝则是人字柏,因为成活率极低,全中国也只有故宫和中南海等几处地方拥有,承恩寺的“三不、三高和五绝”让它成为了北京最神秘的寺庙。
即便如此,承恩寺也没能逃脱战争的洗礼,它除了当一个神秘的寺院外,还给张作霖做过军用仓库,当过监狱,和解放军的临时休息地。
1958年之后,承恩寺才回到石景山区政府的手中,成为了教育事业的一块基石,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承恩寺接受了大量的改建和扩建。
从而导致很多古建筑遭到损害,后来在文革之后,寺里的大部分文物都荡然无存,寺庙保留下来的只有天王殿的六铺壁画。
后来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当地政府和北京市又拿出资金抢修,这才有了现在的承恩寺。
但是因为文物几乎损失殆尽,承恩寺也没有对外开放的必要,直到2010年,承恩寺引进燕京八绝,并在寺内建造博物馆,这才得以对外开放。
即便如此,承恩寺的大门也没有打开,而是通过两侧的小门进入,时隔508年的时光,承恩寺终于等来了客人。
承恩寺的神秘,代表了历史上的一个个不解之谜,如今随着它彻底对外开放,总有一天,历史上的问题都会得到解释,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小心的保护文物,并通过它们了解历史,如今的承恩寺也不再是皇家禁地。
参考信息
石景山承恩寺 五百年的神秘 五百年的等待
2019-04-09 11:02 北京青年报
探秘京西古迹|500年不开庙门不受香火的神秘皇家寺庙
北京石景山官方发布202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