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包用品网

鲍波:用匠心雕琢屯堡木雕,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11-15

鲍波:用匠心雕琢屯堡木雕,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来源:【安顺日报-掌上安顺】

一把刻刀,一把斧子,以木为纸,以凿为笔,正刀、反刀、圆刀、平刀……一敲一打间,一块平平无奇的木头在屯堡木雕匠人鲍波的手中,变身为精美的工艺品。

日前,记者来到西秀区刘官乡周官村,探访安顺市木雕非遗传承人鲍波,他用浓郁的屯堡口音跟记者诉说着他与木雕之间的不解之缘。

鲍波正在雕刻地戏面具

木雕艺术是安顺屯堡文化的传承和历史演变的见证。明初“调北征南”后,伴随着卫所制度、军屯制度在黔中地区的落地生根,匠户制度亦进入屯军驻所,大量手艺精湛的木匠亦随之而来。“上世纪90年代,周官村就靠木雕技艺闻名,家家户户靠雕刻‘脸子’、家具作为收入来源。村里多数是木雕手工艺者,我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自然对木雕手工艺倍感亲切。”鲍波回忆道。

2008年起,鲍波逐渐将爱好变成职业,正式涉足木雕行业。

然而,任何一项技艺的习得都不是件易事。“初学木雕,有些吃不下苦,很费劲,手上经常被刻刀划得到处是伤。”鲍波说,因为想多学一些不同的雕刻手法,他奔赴广西、桂林、福建等地学习雕刻技艺,并向家乡的木雕老师学习雕刻,提高自身技艺。2016年鲍波以屯堡木雕作品《脸子挂链》荣获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文化旅游产品博览会安顺赛区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一等奖,受到了业界人士的认可和赞誉,自此也大大增加了他雕刻的自信。

鲍波工作室雕刻的地戏面具成品

说起屯堡木雕,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安顺地戏面具,其风格或古朴或怪诞或粗狂或神秘,在地戏演出时,这些面具为其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据鲍波介绍,安顺地戏的木雕面具俗称“脸子”,“脸子”采用木质细腻的木料作为原料,制作工艺复杂而精细,兼具写实和夸张风格。地戏面具的雕刻艺术,主要体现为雕刻和彩绘,雕刻手法为镂雕和浮雕。用色方面,讲究“跟书走”,书上对人物的描述是什么性格,就用传统的性格化颜色来表示。

作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意味着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如何让技艺传承下去?如何让传统艺术走进千家万户?这些年来,鲍波也一直在思考。

“作为安顺木雕非遗传承人,我不断推陈出新,想找到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结合点。”2018年,鲍波从福建莆田、浙江东阳取经回乡,集众家之所长,将板雕、立雕结合当地木雕,开始创作以屯堡文化为主体、地戏为核心的“屯雕”文创产品,传统与现代随之碰撞出无限火花。

屯堡木雕文创产品

在鲍波的工作室里,记者看到,以屯堡文化为主体、地戏为核心的“屯堡木雕”文创产品U盘、地戏人物脸谱书签、饰品等,充分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元素结合起来,让传承技艺产生经济效益,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

“这幅‘勇义冠三军’的挂画,我们邀请本地书法家协会会员书写于结合地戏脸谱联名的文创产品中,一经推出就销售一空。”鲍波向记者介绍,经过多年潜心雕琢,他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作品多次获得各级奖项,个人也被授予“安顺工匠”、“黔中文艺新人奖”等称号,个人工作室也成为了文艺创作基地、手工艺传习所等,这是鲍波对木雕艺术的坚守,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鲍波指导女儿木雕彩绘技艺

谈到传承,鲍波不仅会教授女儿木雕技艺,也会向慕名前来求教的高校学子、民间爱好者耐心指导。鲍波说:“成立这个工作室,就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和传承屯堡木雕技艺。木雕本就是一门中国传统技艺,但现在了解它的人并不多,我希望通过我能让更多热爱木雕的朋友们对木雕艺术品有个全面的了解,提供一个彼此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鲍波指导学生木雕技艺

近年来,鲍波还积极参加技艺文化进校园活动,同时被西秀区旧州中学聘请为技艺特聘老师,在校园里开设特色屯堡木雕技艺工作室,组建屯堡木雕社团。上课之余,他还带领学生们在工作室进行实践操作,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他们对木雕的兴趣。

一份匠心,终生传承。作为年轻一辈的木雕传承人,鲍波始终平静地坚守在自己的手工作坊里,将身体的温度传递到木板之中,与艺术品融为一体,亲手将一块块木材赋予艺术的生命。他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拿起接力棒,更多的人喜欢木雕,学习木雕,让屯堡木雕技艺得到进一步弘扬、发展和创新。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典

编辑:胡晓

二审:梁惠焜

三审:毛丽

本文来自【安顺日报-掌上安顺】,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国画荷花图片大全最新

光绪通宝多少钱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