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包用品网

钓鱼碳素鱼竿的潜在风险:高压电线的影响

05-23

钓鱼碳素鱼竿的潜在风险:高压电线的影响

近日,四川巴中一男子在桥上钓鱼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鱼竿甩到了上方的高压线上面,强大的高压电流瞬间,把他瞬间击倒在地上无法动弹。而身上衣服几乎全部被烧焦,头发也被电流烧成了卷发,钓鱼的碳素鱼竿更是瞬间化为碳丝。

触目惊心的现场

而近几年火热的户外垂钓运动,也是频频出现垂钓者被高压电线击伤甚至丧命的报道!那么这种强大的高压电流到底有多大的能量呢?和高压线接触的鱼竿材质又有什么关系呢?

户外野钓

令人胆寒的高压电流

大家知道,我国的家用电压是220V。如果是这个电压一旦触电,轻者被电流吸附,击伤身体留下疤痕,重者可以重伤甚至死亡。要知道人体可承受地最高安全电压只有36V,而持续可接触地安全电压甚至更低,只有24V。

220V的常规电压依然不可轻视

而高压电线地电压至少在1000V以上,那种长距离输送电流地特高压供电,电压更是超过恐怖地1000KV。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可以这么说,就是电线掉在大地上,也能把土壤烧成一片焦土。当然人和高压电触电之后造成的危害程度,还取决于两者接触时间的长短。本次事故中之所以,男子触电之后还有反应和知觉,很可能就是触电的接触时间较短。

高压电线

而国家对高压电线,距离地面的高度也有明确规定:380V的线路通过非居民区上方,不得低于5米。6KV到10KV的线路通过非居民区上方,不得低于5.5米。根据钓鱼竿一般的长度推算,此次男子触电的电压很可能就在6KV到10KV这个范围。

每年触电事故频发

社会电力设备的大量使用,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用电安全隐患。单是过去的2020年,我国在家庭用电事故中触电身亡的人数就高达8000余人。这还不算在工业领域造成的用电事故。

户外触电示意图

大家知道,人体触电的方式一般有三种,一种是“单向触电”:就是说人体接触到1根火线,电流经人体流向大地,这种触电形式在生活中最为常见。比如:我们一般的家庭触电等。还有一种是“两相触电”,就是人同时接触到2根火线,电流在人体中形成回流,由于人体电阻较大,所以会被电流迅速灼伤,而且触电部位很难及时摆脱电流的束缚,所以它的危害性比“单项触电”要大得多。最后一种形式就是“跨步电压触电”,这种触电一般不太常见,主要是高压电线发生接地事故的时候,人近距离接触了事发地点而造成的。两脚跨的步子越大,人体产生的电压就越大。

跨步电压触电示意图

所以,一旦遇到类似情况,要迅速地以单脚跳跃的方式,跳出电压圈。一般在20米左右比较保险,所以安全无小事,用电需谨慎!

鱼竿材质和导电性关系

回到本次事故中,一个普通钓鱼竿为何导电能力这么强?甚至钓鱼竿在和高压电线接触的瞬间就化为碳丝呢?原来该钓鱼竿是碳素材质的鱼竿,与传统的玻璃钢鱼竿和竹子做的鱼竿相比,它具有重量轻,韧性好的优点,因此深受广大钓鱼爱好者地喜爱。

但是也正因为碳素材质中的碳分子具有导电性,所以这种鱼竿的导电性非常强。冬天空气干燥的时候使用,往往都会产生静电。在高压电线附近,以及雷雨天气中使用就会更加危险!而它看似出众的弹性优势,其实也隐藏着一个风险;试想如果鱼竿一旦绷断,势必会产生较大的弹性势能,要是不小心打击到人和动物,破坏力应该也是不会小的。

钓鱼要专业更要规范

近些年,由于市面上各种垂钓设备的升级,使原本需要较强技巧的钓鱼活动变得活泛起来。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能凭借良好的装备轻易地钓到鱼!

火爆钓鱼爱好者

但是很多人觉得钓鱼这事儿很简单,所以比较缺乏安全意识和实际经验。这坏习惯要是改不了,就可能隐藏着安全事故的风险。比如:有的人钓鱼之前不观察地形,也不熟悉周围环境就冒然去一些地形危险的地方垂钓,虽然找到了“孤舟蓑笠翁”的感觉,却把自己置身于潜藏地危险之中!等到危险降临的时候,一切都晚了。所以钓鱼本娱乐,操作需规范!

孤舟蓑笠翁

触电事故留给社会的思考

其实这些年类似的,这种新闻报道并不少见。而每起事故之间却都有很多的相似性,我们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垂钓者的安全意识如果能高一点,也许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上面也说了,在钓鱼选址之前,如果能提前对周围环境熟悉一下,当发现有高压电线这种危险因素的时候,及时做出调整,不也就躲过去了吗!

第二:这种上方有高压电线穿过的垂钓点,本身在客观上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有明显的提醒标识,或劝导人员。有了这个环节,就算是一个没有经验的垂钓者者,一样可以及时避免悲剧的发生。

标识牌

第三: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类在自己发明制造的这些人工产物面前,还是不能太过自信了。在大自然面前我们是很渺小和无力的,而在他们面前我们一样需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毕竟小心一分,安全就多一分!

玛丽鱼

宠物猫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