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包用品网

东张村:济南章丘的千年鸳鸯柏与古迹名胜

04-26

东张村:济南章丘的千年鸳鸯柏与古迹名胜

图文/孙廷华

济南章丘文祖街道的东张村,境内高山巍巍,怪石嶙峋,奇洞悠然,有名景“八仙泉”(八仙泉载入《济南地名志》,当地人也称“永清泉”),八仙泉喷涌而出,形成小河穿村九曲蜿蜒;泉水清澈,鸭鹅三五成群嬉水,形成小桥流水画卷。村南蛇峪顶有齐长城遗迹。长城北有大象山活灵活现。村西庙前的两棵千年古柏,称作“千年鸳鸯柏”。因东张村植被茂盛、泉水丰盈,故有避暑山庄的赞誉!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东张村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时期,就有先民定居衍息,齐长城、蛇峪石臼足以证明。明初,因花子军之乱和瘟疫横行,人基本绝迹。其后村民大部分都是河北直隶真定府枣强冀州迁居而来,最早的居民姓张,明洪武年间(1368—1398)迁此而立庄,因此叫张庄,张家的坟墓在北岭半山腰。因灾害、洪水、冰雹、地震、干旱、飞蝗等原因饿殍载道,人相食,有张姓兄弟二人各奔,兄长定居为东张,小弟流落到曹范定居,取名西张(现改名卢张庄) ,这就是东张的来历。

东张村居住 531户,人口1436人,村域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25亩。姓氏:李、解、朱、孟、任、孙、周,耿、赵、郭、韩、蘧、鹿、刘,共 14 姓。农产品: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地瓜、大豆。经济树:花椒、核桃、山楂、柿子、软枣。

该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 7.5 公里。村域四面环山,三赵线公路穿庄而过,长方形聚落,地质条件特殊,地下水源丰富,多泉水,植被丰茂,天然形成景点,村庄坐落笔架山的脚下,南大寨、马头、西大尖三座大山,犹如三扇屏风,

自然景观

八仙泉(永清泉)

位于村中心,经改造从下面喷出激流,形成小河绕村西流出。河边杨柳成荫,河中鹅鸭成群,听上辈人传说,这眼泉还有一副对联记下泉子的来历。上联:“水从山中出”,下联:“山中出水来”,横批:“根本如是”。《济南地名志》记载:八仙泉在东张村里。

改在后的永清泉

东井井口

相传,一个神仙用高粱秸把一眼井背到村东头,当时有人看到此景吓了一跳,问:“你怎么背……”话语未完,高粱秸自断,井口石落在地上,仙人无影无踪。事后就在此处打了这一眼井,并修建了井王爷庙。

鹁鸽楼

村西南的大山叫西大尖,山上树林郁郁葱葱,就在山的半山腰,出现了一个天然的鸽子楼,人称鹁鸽楼子,成群的鸽子居住在此,非常适应他们的生活,过去天天听到咕咕咕叫的声音,后来开山凿石修水渠,炸掉了一半,从此鸽子飞走。

神水泉

位于村西岭与田广搭界,距东张村 5 公里处。传说,这架岭上有三个小山头,神水泉就在这三个小山头下。一天泰山圣母欲找个地方立身休闲,就来到蛇峪。蛇峪面积较大,东西 2公里,南北 3 公里,号称“七十二条沟”“八十三架岭”,沟壑纵横,山岭起伏不平,宛如蟒蛇爬行,故取名“蛇峪”。泰山圣母站在山顶瞭望四周,数数岭,算算沟。觉得沟壑不对,还差两条沟,仔细一看原来是两条蟒蛇占了两条沟,气得一跺小脚,腾云驾雾远走。这一小脚就跺出了神水泉。泉水从小脚印里流出来,日积月存,积成了一个小水湾,到山上放牛羊的都到此处饮水。上世纪五十年代,因水量小,打眼放炮以扩水量,事与愿违,放炮后,水从炸的缝隙里下沉,泉水照样从石缝里流出,泰山圣母的小脚印再也看不到了。

蛇峪

(一)蛇峪七十二条沟。蛇峪这七十二条沟是东张村重要的口粮田,因土质肥沃,抗旱抗涝,粮食出产量高,同样一袋粮食比其他地片要重,用秤秤一下,一袋粮食多十来斤,出产的粮食口感好,有香味。虽然路程远,运输累,百姓心里总是美滋滋的,以食为天。

(二)蛇峪八十三条岭。蛇峪这八十三条岭,每条岭上都有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解放初期,人们只能用肩把粪挑上去,秋收再把庄稼用肩膀运下来,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又前进了一步,用独轮小车推,而今村里修了生产小路,能开三轮车运输,解放了生产力。

大马坟、黄石崖、蜘蛛顶

沿三赵线从西面进入该村边界就能看到一个崖头,名黄石崖,顺着崖头往上看就是蜘蛛顶,往南一看一条长岭立在眼前,就是大马坟,再往南又一条岭叫小马坟。传说大马坟和小马坟下面藏着宝贝金银,据说几千年才开一次门,钥匙就藏在黄石崖里头,怕盗,天兵天将派一位蜘蛛精灵把守此门。

象山

位于村东南王洞峪,形象逼真,群众俗称“茶壶嘴子”。整个山体犹如一只漫游的大象,一块 20 多米长的长立石,从崖头斜上,形成大象的鼻子,更令人感到神奇的是,四条独立悬浮的石柱,形如大象的四肢,且骨节弯曲,活灵活现。它左边的石崖上还有一头小象景观,如同母子。

喷泉

村中心的喷泉是 1975 年打出的,当时镇政府派出来的打井队,经水利部门探测该村地质岩大部分为古生代沉积岩系的奥陶系。具体表现为厚层石灰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其岩层松脆,风化剧烈,多山坡堆积,植被繁茂,有蓄水性,多山泉,肯定能喷出水来。历经三个月时间,出水,水从井眼直喷到空中 10 多米高。

古建风情

尼姑庵

村域的西南首矗立着一座优美的小青山,树林繁茂绿油油,烟雾缭绕到山头,每到夏季河里流水不断,空气新鲜,环境优雅。明朝,不知何处来了一位尼姑,选定此山,在此建庵,从此小青山取名“姑子庵”。也不知什么时候,尼姑已走,留下残局。如今到山上看,尼姑庵还有根基迹像。

同阳关

南岭是九顶山向西延伸的一条主岭,也是齐长城的界线。听上上辈人说这里叫“同阳关”,凡是关口,都设在边界线上,齐国修筑长城以备防楚、鲁。有官兵把守,屯兵设哨,兵营以该村驻守,岁月流逝,历经变迁,同阳关破烂残缺,但还有半截石碑遗留。

山神庙

就在齐长城的边界线北侧,有一座最简陋的小石庙,只是用三块条石立起,像个“半口框”。石条上写有一副对联,上联是“院中无僧风扫地”,下联为“神前缺烛月照明”,横批“康福安宁”。听老人说这个小石庙叫“山神庙”,凡路过此庙者叩首磕头,就不会遇到凶猛的野兽,保你平安回家。小石庙今已不存。

大寨石门

村东头的山叫大寨,崇山峻岭,峪壑蜿蜒,非常壮观,山的凹处有座石门,这就是齐国打仗防守时留下的石门,至今保留完整。

蛇峪口的石臼

走进蛇峪不足半里路,就能看到一个馒头型的小山,小山四周全部是梯田。在这小山顶的大石上,有个石臼。

龙王庙

龙王庙不知何年何月建,年长者也记不清,只是记得过去大旱之年求雨很灵。

观音祠堂与千年鸳鸯柏

观音祠堂蔚为壮观,特别是庙前的两棵汉柏,更是一大奇观。传说一位孟氏妇人,逃荒到此,当时人烟稀少,没有住处,就住在向阳背风的小沟里。一天,孟氏妇人在此生下一子,而得名孟坡。后来住进了破庙。当地村民施舍母子,庄里并给他们母子留了一块地,叫“官地”。孟坡长大,老母已故,在庙前栽下这两棵汉柏,浇水、施肥、管理。因家境贫寒,没有成家立业,独自一人生活。一生行善积德。故后在孟坡坟上长出一棵秧葫芦,像一把伞,人们常说,孟坡行善积德,苍天有眼,恩赐一把皇伞,遮荫挡寒,庙有石碑记载此事,上世纪五十年代已破坏。

月亮湾

月亮湾位于东张村与水龙洞交界处,湾西岸有龙云洞。

非遗传承——梆子剧团

东张村有区级非遗剧种横笛梆子戏。1898 年,河北省盐山县人马德立先生来该村教戏,只有 18 岁,一直到 1967 年病故,终年87 岁。近70年培养了五代人学戏,共计 80 多人。现已整理出 13 本剧本。能演出的 7 本,有《大登殿》《忠孝牌》《双官浩》《杀庙》《诡雪》《牧羊圈》等,并计划每年排练成功新戏剧剧本3本,能达到 30 多本的规模。1933 年,剧团到莱芜娘娘庙会演出获奖。1955 年,参加章丘县政府在绣惠组织的演出,获金奖。同年在闫家峪村送新兵调演中拿了头等奖。剧团现有演职人员共35 人。主要传承人有 2 位老艺人。孙修德,男,现年 85 岁。李月琴,女,现年 74 岁。

碣碑牌匾

皇清石碑:位于村东头一块墓地,立着一块石碑。年号为“皇清”,碑文记载此人叫解书洞,字先宾。自幼忠厚简朴,辛勤耕种,四邻和睦。家庭生活比较富裕,经常行善。大清光绪年间,国家有难,解书洞向政府捐献银两数贯,事后政府要回报他,他根据当时生活环境村里人缺盐的问题,提出做买卖卖食盐。经政府批准,办理手续,从此东张村就有了盐店。他对吃不上盐的贫困人家,经常施舍。至今这条胡同人们还叫“盐店胡同”。解书洞故后,其后人立“皇清”碑,以示后裔。

“表扬节孝”公文:东张村珍存一份光绪年间的巡抚部院提督军门公文,板式为刻制,楷书填写,该文件虽然已经发黄,但字迹清楚。公文中所说解书元为解同秀之曾祖。其妻郭氏,郭家庄人,郭氏自幼知书达理,且吃苦耐劳,嫁给解书元不几年,其夫不幸早逝,没有留下一男半女。郭氏含辛茹苦,遵守妇道,勤俭持家,孝敬公婆,友善相邻,其名传遍周边村庄,章丘县衙为表彰郭氏的节孝品德,将其事迹逐级上报,得到巡抚部院提督军门批准,准许树碑立坊,并下达了“表扬节孝”公文。因清末光绪虽然是皇帝,实则傀儡,慈禧太后集团腐败至极,造成国库空虚,款没有下拨,所以没有建成牌坊。

革命烈士

耿元德,1927 年 10 月出生,1945 年参加革命,在解放普集小九山战斗中不幸牺牲,终年 22 岁。在小九山战斗中,他英勇作战,往山上背送弹药,战士背一箱,他背两箱。在战斗中,冒着枪林弹雨,总是跑到最前头。在抢救伤员中不幸牺牲,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共党员,并记功一次。后人耿加顺还领到抚养金。

解统岭,东张村民兵,1945 年日本鬼子进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保护村民安全,他日夜站岗放哨。一天鬼子来到村,为护送村民转移,不幸被鬼子逮捕,五花大绑,拉到村北的解家坟地绑在一颗枣树上,一刀一刀把他戳死,惨不忍睹,终年 35 岁。牺牲后被追认为烈士。

银摩利鱼

虎皮鹦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