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包用品网

资本的轮回:藏獒神话的兴衰与冒险之旅

09-19

资本的轮回:藏獒神话的兴衰与冒险之旅

文/纪錾

还有十多天,2018年就要结束了。时光飞逝。

今年,无论您从事哪个行业,您可能都听说过比特币这个词。

最流行的时候,这个圈子里有两个口号:“币圈一日,地球一年”和“明年连睡觉都是浪费时间”。

2018年,各行业都缺乏风口的时候,币圈一度被认为是当年最大的风口。

直到7月份,一段被称为“中国的比特币首富”的李笑来视频被泄露,他说“成功就是能骗过傻瓜”,并大谈币圈如何摘韭菜。众人这才意识到:*,原来双石又被骗了。



在监管机构挥舞的大棒下,币圈在年底前彻底不再谈论明年会更好。


这是新的吗?很新鲜,毕竟是2018年的大新闻。但回过头来看,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历史的车轮不断转动,但有些事情却不断转动,一次又一次回到起点。

其实,类似币圈的“神话”早在本世纪初就上演过,只不过它当时有一个更让人印象深刻的名字,叫“东方神犬”,同样是藏獒。



1969年,美国探险队队员巴利和毕索普从喜马拉雅山麓带回了一只纯黑色的藏獒。

冒险圈大多由精力充沛、好奇心强的强者组成。他们只听说过藏獒,马可·波罗形容它“体大如驴,跑如虎,吼如狮,威风凛凛”。但这一次他们终于亲眼所见,所有人都为之感动。




由于这群人的推崇,美国人认为藏獒这样的狗确实很伟大,并给了它们“来自世界屋脊的神狗”的称号。

但 20 世纪 70 年代的美国人的生活并不轻松。两次石油危机严重打击了经济,没有更多的剩余食物可以用来炒藏獒。

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的复苏,投机者终于有钱在美国出售藏獒,藏獒也出现在各种协会和比赛中。

将藏獒从西藏运送到美国既困难又昂贵。另外,藏獒抵达美国后,有一种屋顶神圣的神秘感,价格迅速疯涨。

原本只是猜测,与大陆无关,但台湾演员却发生了一件坏事。

1983年,台湾当红青年演员张培华从美国买了一只藏獒带回台湾。这只藏獒名叫焦克,他花了120万新台币,和电影里的片酬一样。在台湾买栋楼。



图/暗黑帅哥张培华




图片/真正的爱狗人士在藏獒一步步走向巅峰的历史进程中,这对张小鲜肉来说是一小步,但却是藏獒“西学东传”的一大步。

可想而知,如果吴亦凡带着一只天狗出现在媒体面前,宣传效果会是怎样。这只狗是一种以前没有人见过的品种。

凭借着人气明星代言和令人瞠目结舌的价格,藏獒在台湾迅速走红。

一时间,凡是有藏獒出现的狗展都座无虚席,中南部的爱狗人士集体包车北上看藏獒。

由于当时藏獒只能从美国进口,这就像是两个中间商赚了差价。到了台湾后,它们变得更加昂贵和稀有。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狗在20世纪80年代末在台湾流行起来。一只藏獒幼犬可以卖到20万到30万新台币,繁育犬的饲养费也是新台币20万。



相当于新台币20万元是多少?尽管台湾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末蓬勃发展,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但一个高级工人不吃不喝的总收入一年约为43,500元。按人民币折算,中国大陆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不到1300元,而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600元。 34名城市工人或73名农民一年不吃不喝,才买了一只相貌平平的藏獒幼犬。我哭了。

顽固的投机者很快就想到了靠近水源且遵循先到先得原则的土地。此时的中国大陆对这个“财富角落”一无所知。


1985年,当一位福建商人带着几张藏獒的照片来到他家门口时,河南农民王占奎感到困惑。

王占奎不知道,多年后他将成为“中国藏獒之父”。



图片/藏獒之父王占奎,河南省巩义市涉村市人

王占奎是一位了解狗的专家。 1983年,他开设了全国第三家独立养狗场,并因饲养德国牧羊犬而闻名。

福建商人希望王占奎能找到像藏獒这样的狗,然后将它们转售到台湾。

但王占奎不认识这种狗,就留下了联系地址,让对方先回来。

后来,当地供销社主任告诉他,“巩义有一个犯人刚从西北回来,他带的狗可能是藏獒。”

王占奎闻讯前去找狗,看到一只他从未见过的大狗拖着磨石在院子里狂奔。威力极其强大。

他震惊了,拍了张照片寄到了福建。对方回答:这是藏獒。



1986年春,王占奎带着与福建人民签订的条约首次进入藏区。

20世纪80年代,交通条件并不便利。王占奎走了整整两天。该地区的海拔接近4000米。有几个人头痛,晚上无法入睡。当时,他们甚至不知道这是高原反应。

如果十几年后你再随机走进一家獒犬养殖场,每个主人都能告诉你在藏区寻找獒犬的曲折过程和趣闻。许多真假故事都来自王占奎等先驱者的叙述。

20世纪80、90年代,藏人非常淳朴。当王占奎来到这一地区时,他发现藏族人不卖狗。

如果你去藏人家里说你很喜欢他的狗,那就太好了,藏人会很高兴。但如果你想买狗,就这两个字,不行。




由于藏族人都是佛教徒,他们认为卖狗浪费钱就等于吃祖宗的肉,是八世无德。

没办法,王占奎只好打听,终于找到了兑换的办法。

他在区镇买了收音机、灯泡等。并用了45天的时间,从牧羊人手中换来了23只藏獒。

23只藏獒被带回河南巩义。王占奎留下了3只母狗和2只狗。这5只狗成为王占奎藏獒繁育场的第一批种犬。

其余18只藏獒则交付给闽商。他们被运到福建,然后走私到台湾。

如果把这些收音机、灯泡折算成人民币,​​藏獒的价格在50元到200元不等,转手的话最高可达7000元。

这意味着,在20世纪80年代,当一万元户就能成为致富典型并能登上报纸的时候,王占奎就成了十万元户。

当王占奎第一次把藏獒带到大陆时,就创造了一个财富神话。


1994年,摇滚歌手、帅哥郑钧推出了一张专辑《赤裸裸》,其中收录了一首歌曲《回到拉萨》:

回到拉萨,回到布达拉宫,在雅鲁藏布江上洗涤心灵,在雪山之巅唤醒灵魂,翻越唐古拉山脉,遇见雪莲花。

这首诗写得很好,听起来也很好听,但郑钧当时从未去过拉萨,只是凭着自己美好的想象和对西藏生活的向往写下了这首诗。



图片/指挥官*郑军

这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潮流。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创作了大量有关西藏的小说和诗歌。

原因之一是当时去西藏旅游并不像现在那么方便,导致西藏的宗教和人文保留了浓厚的神秘感。秘诀就是要坚强;

二是改革之春风四起,一些敏感脆弱的文艺青年首当其冲。面对难以理解的商品经济时代,他们感到困惑,于是转身从角落里挖掘出各种“情怀”。这些见解让西藏成为一个时尚话题。

藏獒非常符合这种流行文化趋势。

1998年,王占奎主动找到媒体,以“西藏”、“东方神犬”等关键词讲述了寻獒的故事,以及激动人心而又尴尬的时刻。

1998年9月4日,《大河报》发表《千里寻藏獒,中原听咆哮》,将王占奎描绘成一个勇敢面对困难和危险进入高原、发现和推广藏獒的正义之士,让更多的人了解藏獒。

原本来西藏只是为了赚钱的王占奎,一下子变成了中国救助和保护藏獒的第一人。


图/听说藏獒濒临灭绝,王占奎忐忑不安



拍照/给钱也救一只藏獒



图片/“守护神”的传奇故事



图片/中原第一位藏獒探险家

中国人从来不缺乏讲故事的能力和对各种神秘未知事物的夸张想象。

世界屋脊、台湾富商、能抵挡两只豹子的藏獒、濒临灭绝的珍稀犬种……大量与藏獒相关的文章都充斥着这些关键词。



最引人注目的是上图右上角的小字,上面写着藏獒的总价值不亚于国宝大熊猫。

更具有挑衅性的是,藏獒被称为“中国独有”。带着超强的民族主义热情,这些故事立即散发出不可抗拒的魔力,文章很快被其他都市报纸转载。


《西宁晚报》《拉萨晚报》《海峡都市报》《春城晚报》《北京青年报》等十余家省级报刊刊登了王占奎的事迹。

借助舆论攻势,藏獒今年开始在全国蔓延,在全国达到了1.0的涨价速度。

1999年,国内2个月大的藏獒售价高达5万元,成年藏獒能卖到20万元。

什么是概念?那一年,北京天通苑的房子价格才1000多元每平方米。

同年,美国养犬俱乐部将藏獒纳入其库存服务,投资者认为这是个好消息。

一直走在中国快车道上的上海,在20世纪90年代末流行着一句话:

买房、找老婆、生儿子、买车、养藏獒

这句话代表了这一时期用藏獒赚钱的梦想。


上世纪末,投机者从藏獒身上赚得盆满钵满,仅仅依靠信息差距就获得了暴利。

直到2003年,事情才开始发生变化。

2003年对于中国来说是悲喜交加的一年。今年,第四代领导人正式交接,随后非典疫情爆发。此外,另一件将载入史册的重要事件是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

然而,对于那些在大时代中挣扎求存的小人物来说,面对这些大事,除了看新闻、庆幸或担忧之外,别无选择。还有一些事情可以直接改变他们的命运。

比如,在藏獒炒家眼中,今年最好的消息与上述无关,而是那个“金牌训练师”马俊仁成为了中国藏獒俱乐部的会长。



图/老马进入藏獒圈

虽然这个俱乐部只是一个民间组织。

当选藏獒俱乐部主席当天,王占奎也在场:“当时开会的人有20多人,大家都认为老马出名了,可以提高藏獒的知名度。 ”后来的事情证明,老马不仅懂得提高知名度,还能够将自己的一只藏獒以四千万的天价卖掉,这连他们都不敢想象。

马俊仁是中国田径队前主教练。凭借着明补私生子汤和秘密服用兴奋剂的双重技能,他带着喉结带领了一支梦想女子田径队,并在那个梦想时期夺得了几枚金牌。 ,赚足了“面子”。



现在,我们分析马俊仁,这个人能在特殊时期“大放异彩”,主要依靠两点,一是民族主义的运用,二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倡导。

更何况,只要马君仁能找到一个有这两点支撑的项目,他确实就是一个被诅咒的操作魔法师。

马俊仁进入藏獒圈后,第一步就是向藏獒们引入民族主义的理念。他经常说这样几句话:

我不养藏獒不是因为缺钱,而是因为中国在世界狗业中没有一席之地,而藏獒可能毕竟是最好的狗。只要我们努力,我们就一定能赢得世界杯。我们决不能看不起我们国家的任何方面。当我这样的藏獒将来参加世界比赛时,一定会在体型、外观、颜色、气质等各方面脱颖而出,夺得金牌和银牌。以后我还要通过出口藏獒为国家赚取外汇。

马俊仁总说,饲养藏獒是为国争光。

事实上,藏獒不仅是中国的特色,印度和尼泊尔也有藏獒的存在。 1958年,尼泊尔向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赠送了两只鸟。



图/2 尼泊尔送给艾森豪威尔的藏獒

第二步是提倡“纯种”,间接把我们自己的獒园的藏獒推广为最好的:

全国纯种藏獒不超过100只,我几乎有一半。

在老迈之前,“狗”是一个应该屏蔽的敏感词。一听到狗两个字,他就会勃然大怒:“我马俊仁养的是藏獒!不是藏狗,不是藏狗!”

当然,马俊仁突然冲刺百米,征服行业领先高度的言论也引起了其他狗主人的不满。北京一位自1990年开始饲养藏獒的老年獒友告诉记者:

“马老师在体坛是大人物,但在獒圈里连小学生都不是!”

但无论如何,马俊仁利用自己的名气效应,抬高了藏獒的价格。

2005年,首届中国藏獒展览会在河北廊坊开幕。马俊仁一下子带来了30只藏獒,其中一只被他命名为“小王子”,并给出了4000万的惊人价格。它上了头版!



与此同时,好消息再次传来,藏獒正式亮相美国养犬俱乐部比赛。

正因为如此,虚假繁荣吸引了大量资本,盲目跟风。藏獒开启了第二波涨价潮。

今年,成年藏獒的平均价格突破10万元,随后迅速进入大跃进时期。2009年,杭州新精品中国藏獒展上,最贵的藏獒价值3000万元。

2011年12月,北京獒展上,青岛藏獒价值3000万元。

2012年2月,石家庄第二届北藏獒展上,据说一次性繁育一只藏獒耗资120万元。曾有人出价3000万元购买,但被业主拒绝。

在其他藏獒表演中,基本都是“纯血统”藏獒,价格在五六百万元不等。


星期五

2009年9月9日,30辆黑色奔驰车列队驶入西安咸阳机场停车场,引发路人驻足围观。



造成这一幕的事件并不是富老板的儿子娶了女人,而是迎接了一只名叫“长江二号”的藏獒,而这只藏獒价值400万。



而这只是当时人们对藏獒热情的冰山一角。



图/迎宾员给藏獒绑了一朵大红花

各个藏獒养殖场通过相互传播,对外声称成交价格为数百万元、上千万元,媒体则按照要价“如实”报道。但养殖场连私人转让都不允许,毫无用处。 ,利用媒体口碑创造成功的市场。

还有一些炒作手法与币圈今年如出一辙,比如明星站台。今年,李笑来敢于支持“空气币”。当时,王占奎也前往西安支援《长江二号》。

马俊仁更强。比如你举办獒展,邀请马俊仁,他会告诉你:哥们儿,你的狗低于500万卖不出去。

那么你的狗就值500万了。简单而原始。

真正花钱买狗的都是外行。听说藏獒俱乐部主席、藏獒之父非常看好这只狗。不敢相信?

不仅群众相信,就连大名鼎鼎、消息灵通的老梁也相信。

2011年,梁宏达专门为藏獒创作了一期《藏獒,炒不出来的传说》,歌颂了藏獒忠勇的美德,也肯定了马骏仁等名人对藏獒产业的推动。



2013年,藏獒市场崩盘,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个泡沫。老梁突然醒了,又开始了《藏獒没那么神》。他在节目中否认了这些传闻。从智商上来说,藏獒的智商很低,根本算不上好狗。他们的战斗力无法与狼或豹相提并论。就连斗牛犬也打不过他们。据说藏獒能打架。凡是狼,都是炒作。



这意味着什么?当局对此很着迷。在泡沫破裂之前,老梁并不知道有泡沫,更不知道人们买狗。

此外,炒作还导致了一些特别残忍、残忍的事情,比如2005年、2006年频繁对藏獒进行强制喂食。看起来有生长潜力的小狗将被戴上婴儿围兜,并直接通过漏斗喂液态奶渣。当它们成年后,体重可以从100多公斤直接增加到200多公斤,显得更高更强。 。

很多藏獒从小就被强制喂养,几乎不知道怎么吃。为了吃得更多,有些人甚至在跑步机上锻炼。



图片/跑步机上的藏獒

为了让藏獒看起来更强壮,一些藏獒养殖场直接在藏獒的腿和脸上涂抹硅胶和水。或者给你的狗喂安眠药,让他整天昏昏欲睡,更容易发胖。

藏獒还被喂食激素,使它们的肌肉和皮肤分开。然后进行手术,将额头的皮肤拉向鼻子,使其看起来好像有一个“向前毛发抬起的点”。

你有没有注意到,藏獒圈子是网红的“首发”?

可以说,与被定义为狗的藏獒相比,这些獒园主人更像是一群活生生的动物。


长期以来,支撑藏獒市场的真正消费者是有钱人。那么问题来了,谁有钱呢?

第一个是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一群人,各种老板、企业家。

在藏獒成神的过程中,有两个特点让它们非常愿意付出。

第一,藏獒“一生只认一个主人”,非常勇敢,而且极其忠诚。

那些在涨潮时被大浪伤害过的大佬们,一方面将藏獒的勇气和毅力视为自己的象征;另一方面,在成功之后,他们又特别渴望一种世上已经找不到的东西——忠诚。

二是“纯种”理念。

这很简单。先富起来后,他们想把新钱变成旧钱,提高自己的地位,进入更高层次的圈子。拥有一只“纯种”藏獒最能彰显其“优越”身份。

除了老板和企业家之外,消费者是谁?我们可以从新闻中了解到这一点。

2009年,湖南一名贪官落网,新闻标题很新鲜:《老总栽在狗身上》。



这位名叫陈鑫的“爱狗人士”,曾多次利用手中的权力,向请他做事的人索要著名的狗贿赂。好狗中包括藏獒。还暴露了藏獒行业的一层窗户纸:

送钱给贵重礼物往往会被拒绝,但藏獒没问题;如果你从事项目、建立链接并发送藏獒,你通常会获得批准……

“新钱”的消费观念和审美取向一直与“老钱”一致,因此从2012年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这一年,中央启动了共和国的大锤,叫“八项规定”。大家首先发现的是茅台已是一片废墟,高端烟酒餐饮行业开始陷入衰退。

就连被誉为“活生生的奢侈品”的藏獒也开始悄然进入寒冬。



因为当藏獒失去送礼功能时,并不是所有买家都能从藏獒身上产生多少价值。除了一小部分真正爱狗的富人之外,藏獒注定只是资本游戏中的一个代名词。最先感受到寒冷的是资本,因为藏獒卖不出去,而且不是一两个獒养殖场,而是一个都没有。

就好像你是一个投资者,你预计比特币未来会涨到10万元,所以当它达到5万元的时候,你收集了100万元的币,准备高价出售,但比特币还在继续上涨。情绪低落三个月后你会做什么?

大多数谨慎的投资者都会在完全见底之前决定卖出并及时止损。

于是,廉价的藏獒逐渐出现在市场上。

2013年,很多人在市场上看到藏獒,价格在1万到2万元,甚至几千元。

我们可以想象,很多在藏獒神话中“受过教育”,但却买不起藏獒的人,现在终于有机会加入“贵族”“富豪”的行列了。

古时候,在王谢堂之前,燕子就飞到了寻常百姓家。

这群人捕捉到了藏獒行业泡沫的最后一丝痕迹,不同的是,有钱人在别墅、狗舍里饲养藏獒,而这些人却开始直接在社区里饲养藏獒。



但藏獒这种性情大的野狗,特别不适合社区生活,2013年就有不少藏獒咬人的新闻报道。



图/藏獒在一个社区里,当“干部”太难了。

2015年,“百万藏獒成为爆款”的轰动新闻,戳破了藏獒神话的最后一个泡沫。



今年,王占奎的獒园从春节到六月份只卖了三只小狗,总价不到4万元。

与王占奎相比,其他不知名的小投资者的情况更糟糕。一只“纯血统”藏獒,原本售价100万元,现在可以卖到不到1万元。

一些投资者经常出价数百甚至免费赠送小狗,以便尽快出售。

还有一些品质不好的藏獒,很容易就被4块钱5斤拉到热食店去吃狗肉。

退潮时,大家都裸泳。

人们这才发现,这一切的套路是那么的熟悉。

这和30年前的兰花、普洱茶、玉石甚至君子兰热如出一辙……

青海省藏獒协会秘书长周毅表示,据他了解,已有近百家商人投资数千万,血本无归。

这标志着资本市场的鼓声敲响和花儿路过的结束,但对于藏獒来说,悲惨的故事还在继续。


2017年,北京青年报发表文章《藏獒经济崩盘,高原上万流浪狗“成灾”》。青海市果洛州人口只有17万,却有1.4万多只流浪狗,其中大部分是藏獒。



曾经红极一时的“东方神犬”,如今却沦落到连饭都不能吃的地步。

被首都抛弃的无家可归的藏狗在寺庙、街道和村庄里游荡。它们攻击路人、传播疾病、猎杀牲畜、与雪豹争夺食物,甚至上演狗咬狗的悲剧。

曾经以忠诚勇敢着称的藏狗,如今却成了真正的灾难。当地民众一度考虑将这些流浪狗杀死或卖到别处,但遭到信仰非杀戮的当地人的反对。

最后,寺庙和政府不得不介入,共同出钱为这些流浪狗建造一个收容所。



在青海省囊谦县毛庄县的一处流浪狗收容所,记者拍到了这一幕:

台上站着一个藏族男子,手里拿着铲子,发出声音。

台下,数百只藏狗从四面八方咆哮着,冲向会场的七个食槽。

几分钟后,食槽里不再有食物了,狗们开始直视藏人。过了一会儿,没有人离开。



曾经呼吁第一时间救助保护藏獒的王占奎和藏獒俱乐部会长马俊仁悄然离开了现场。

有泡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泡沫破灭后,只剩下一地鸡毛。

当然,谁关心藏獒呢?

藏獒什么都没做,从在青藏高原看守牧羊人的羊群,到被30辆奔驰车接走,带到一个富裕的家庭。

从被金牌训练师骂不要卖4000万,到被变成被人鄙视的流浪狗,藏獒其实什么也没做。

讲完了“东方神犬”的故事,你可能会突然意识到,这些其实并不是藏獒,而是人类。

与比特币一样,今年的主题不是比特币,而是人。

未来展望现在,正如现在展望过去一样。

只要人类对暴富的渴望存在,马骏仁和李笑来的故事就会继续下去。

下一个故事开始了,你还相信自己能成为普通人那样的聪明人吗?

在总结200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时,伯南克引用了马克·吐温的一句名言:

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押韵相同。

太阳底下并无新事。

- 结束 -

本文经公众号/迪斯科小队长授权转载;文艺复兴时期的迪斯科。

原标题/藏獒神话的破灭史:冒险、暴富与泡沫

宠物食品

宠物猫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