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包用品网

掌握这几步,轻松成为调漂大师!

02-17

掌握这几步,轻松成为调漂大师!

一般情况下调高钓低偏灵,调低钓高偏钝,调几钓几称之为不灵不钝。那为什么很多高手都喜欢在冬季作钓的时候都调低钓高呢?还说这样更灵敏?其实还是因为鱼口轻的缘故。以前有朋友也问过我这样的问题,我为了给他讲的更直观一些,就给打了一个比方。比如咬苹果,悬空的时候更不好咬到嘴里,但是放在桌子上却更容易咬到。但是后来想了想,这样比喻也不恰当,毕竟鱼吃饵是在水里,而且是吸食而不是用牙咬。那么,我们今天就再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冬季天冷温度低,鱼不活跃吃口轻是大家公认的,特别是我们这边和北方的钓友更是深有体会,偏南方的朋友恐怕没有这样的顾虑。

我们这边冬季主要就是作钓鲫鱼,线组的合理搭配、饵料的精细化等等就不再说了,主要是讨论一下为什么调低钓高反而更灵敏。

其实调低钓高并不是只有冬季针对天冷的鲫鱼才用,夏季气压低鱼口不振的时候也用,目标鱼为大个体的鲤鱼或者青鱼、黑坑针对老滑鱼等等也都用过。





针对大鱼我们就不多说了,一方面是降低鱼的警惕性,一方面是为了抓实口。

今天我们就说鱼口轻的情况,调低钓高的时候双钩在水底的状态一般是下钩轻触底上钩悬浮、下钩完全触底上钩轻触底、下钩躺底上钩触底、双钩躺底等几种情况,也就是说最起码有一钩是触底的。





下钩轻触底上钩悬浮我觉得偏灵敏了,空枪率太高;双钩躺底的时候,只能在鱼吃饵拉动钩子的距离大于子线的长度以后浮漂才会有反应,个人觉得也不太适合我。我更喜欢下钩完全触底上钩轻触底或者下钩躺底上钩触底的状态,但是能力有限,我是不可能做到如此完美的境界的,大多是估约摸,完全凭感觉和经验。大都是浮漂有动作却提竿不中鱼的时候,通过上推或者下移浮漂,直到浮漂有动作中鱼为止。这时候再根据调漂的时候印象中的“钩线距”,大概估算一下,觉得应该是这样的状态。





拿下钩完全触底和上钩轻触底来说吧,鲫鱼吃饵一般是头部朝下吸食,鱼活跃的时候上钩中鱼率偏高,不活跃的时候反而下钩中鱼率偏高。

这倒不一定是鱼先发现下钩,轻触底的上钩可能会随着水线的牵引而出现晃动,应该是更能诱鱼的,也应该是最先让鱼发现的。而鱼过来以后也不是不吃上钩,有可能是吸了但却吸不进嘴里,然后才发现了完全触底的下钩,这才退而求其次吸食下钩,反而一吸就入嘴了。然后如果仰头,浮漂就出现了先点动后上浮的漂相;如果直接向前游走,浮漂就出现了先点动后下顿或者斜着黑漂的漂相。这两种漂相都是吃死口的表现,扬竿刺鱼几乎不会空枪。





为什么说完全触底的钩饵更容易吸食入嘴呢?相对来说,轻触底的钩饵有铅坠的牵引力,鱼如果吸食入嘴的时候花费的力气是钩饵+子线+达到一定摆幅的铅坠力度,而吸食完全躺底的钩饵所花费的力气只是钩饵+子线的力度,省却了“达到一定摆幅的铅坠”的力度,所以相对来说更省力。





那为什么说明明是偏钝的调钓方法那些大师们却说这样更灵敏呢?其实这都是相对而言的,也就又回到了以前我们讨论过的“什么是灵什么是钝”的问题了。灵和钝并没有固定的公式,浮漂有动静提竿不中鱼就是偏灵,浮漂没动静提竿却中鱼了就是偏钝,怎么说呢,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如果我们有时候发现浮漂出现了轻微的晃动,而提竿却不中鱼,也不要以为一定是虾米在闹,有可能是鲫鱼吸食不到嘴里的缘故,不妨再调的稍微钝一点试试。如果浮漂晃动了提竿不仅不中鱼,而且鱼饵被吃掉了(或者是鱼饵有明显被咬食的痕迹),不妨再调的稍微灵敏一点试试。不管是往灵了调还是往钝了调,切记每次不要调太多,一次半目的力度就可以了。也不要来回反复的调整,每调整一次就多试几竿,确定没调整到位再继续调,不然的话反而适得其反。





老铁们,您冬季作钓一般喜欢调几钓几呢?

祝大家:

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生活幸福,钓鱼爆护

黄缘龟

宠物用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