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包用品网

石建华:竹刻艺术的文心巧手

04-28

石建华:竹刻艺术的文心巧手

石建华正在雕刻作品

潜心雕刻。

竹刻作品。

红网时刻4月28日讯(记者 曾珍)在邵阳市宝庆竹刻研究所作坊里,一位年轻的竹刻匠人正在专心磨刻刀,他便是2017年湖南省“湘字号”传统工匠石建华,因高中时生一场大病,致使右腿残疾,意外与宝庆竹刻结缘,靠着顽强的毅力和对艺术的追求,从一个竹刻“门外汉”,成长为绝活在手的雕刻师,并决意继续坚守,将宝庆竹刻这门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门外汉”结缘竹刻

2008年,22岁的石建华因病致残,自强不息的他决心要学门技术,在隆回县残联的推荐下,他来到了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跟随宝庆竹刻国家级传承人张宗凡学习竹刻。

“学习竹雕可没那么简单,不仅需要精湛的雕刻技艺,更需要书法、绘画、历史文学等综合文化素养。”据张宗凡老师介绍,石建华从“零基础”开始,虽然在所有学生中天赋不是最好的,但却是最努力的,每天刻刀、画笔不离手地练习,取长补短,刻苦钻研,经常一坐下来就是三四个小时。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对石建华来说,这句话是生动写照。刚入门的时候,师父给每个人发了一把20多厘米的新刀,要雕琢出尽可能完美的作品,平整而锋利的刀锋至关重要,所以每隔三两天就需要磨刀,八年下来,一把崭新的20厘米的刻刀被他磨成了7.8厘米的短刀,雕刻的技艺在这个过程中也越来越纯熟。“刻刀是雕刻师的灵魂,用惯了一把刀就会一直用,哪怕磨短了也舍不得换新刀,所以刀也会越磨越短,也越用越顺手。”

一把刻刀的坚守

刚开始学竹简书,他的手经常被刻刀划伤,至今手上仍留下不少大大小小的伤疤。刚开始学习竹刻基本功,石建华花了大半年,他才雕完整部6000多字的《孙子兵法》。而这部《孙子兵法》,他更是重复雕刻了几十版,“虽然反复的重复刻字很枯燥无聊,但雕刻的基本功也得到极大地锤炼。”

为学习绘画和书法,他从临摹开始学起。每天6点多就起床,白天学习雕刻,晚上利用休息时间学习书法、素描、国画等绘画技巧,刚开始一晚上只能画半副画,后来逐渐上手可以画一副作品。第一件山水作品,他更是在学习了一年多的雕刻和绘画技巧后,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才完成。他主要钻研攻克竹刻、阴刻和浅浮雕的技法,雕刻工艺日益精湛,至今已完成了上百幅山水画雕刻作品。

2014年石建华评为工艺美术师,并担任邵阳市宝庆竹刻研究所雕刻师。其作品翻簧竹刻花瓶《古韵》获评2014年“金凤凰”创新设计大赛金奖。

“作品注重文气,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张宗凡认为,“他能静下心不浮躁,沉下心提升雕功技艺和绘画等文化修养。”

石建华表示,现在每雕刻一件作品,自己都能更享受雕刻作品的过程,今后,将致力把传统技艺与现代工艺更好地结合,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生活。

北周布泉版别

玉怎么看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