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上,在摩洛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通过决定,将中国政府申报的遗产项目“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是中国第43个人类非遗项目
其中包含苏州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碧螺春制作技艺
至此
苏州已成功入选7个人类非遗项目
↓↓↓
苏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全名录
序号 | 项目 | 列入时间 |
1 | 昆曲 | 2001年 |
2 | 古琴 | 2003年 |
3 | 苏州端午习俗 (作为中国端午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 | 2009年 |
4 | 宋锦(作为中国桑蚕丝织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 | 2009年 |
5 | 缂丝(作为中国桑蚕丝织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 | 2009年 |
6 |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 | 2009年 |
7 | 碧螺春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 | 2022年 |
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今天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下
碧螺春制作技艺
碧螺春
素以“四绝”闻名遐迩
形美、色艳、香浓、味醇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便将此茶叫做“吓煞人香”。
据说康熙皇帝南下时,品到这款茶后大加赞赏,但又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因其茶“清汤碧绿,外形如螺,采制早春”而赐名碧螺春。自此,碧螺春茶每年进贡朝廷,名扬天下。
洞庭碧螺春齿颊留芳的秘密
可以追溯到种植
茶果间作,茶吸果香
峰峦叠翠的茶区,清香袭人
茶香百里,令人如痴如醉
碧螺春种植在苏州太湖洞庭东、西山果园之中,独特的生态环境,蕴育了碧螺春超凡脱俗的高雅品质。
碧螺春茶与柑橘、杨梅、枇杷等果树复合种植,茶吸果香,花窨茶味,孕育了碧螺春茶特殊的花果香品质,被誉为“茶中仙子”。
茶的好坏,在乎始造之精
碧螺春的制法,要做到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四道工序在一锅内完成,根据叶质、锅温等灵活转换,全程约为四十分钟左右。
成茶后的碧螺春集形美、色艳、香浓和味醇于一身,外形条索纤细,成螺形卷曲,披满茸毫,色泽银绿隐碧,当地人称:“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一嫩三鲜自古少”。
茶香袅袅,回味无穷
所谓一嫩三鲜,嫩指芽叶嫩,鲜指色、香、味俱佳。碧螺春叶片细嫩,冲泡时水温不宜太高,讲究“三开”冲泡法。初尝色淡香幽、汤味鲜雅。二啜味醇甘厚,满口生津。三品芳香馥郁,妙不可言。
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品过碧螺春的人,都会被她宛如江南女子般优雅婉约的绝妙韵味所吸引。周瘦鹃也奉劝世人“及时品茗未为奢,携侣招邀共品茶。都道狮峰无此味,舌端似放妙莲花。”冷香阁里,白云泉边,或三五知己围几而坐,或独饮神思淡定从容,一杯香茗在握,茶香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一杯碧螺春茶的诞生
背后不但藏着茶农和炒茶人的辛勤劳作
更承载了满满的吴文化基因
近年来,苏州十分重视对该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苏州市非遗办通过市民体验碧螺春制作、远赴沙特展示包括碧螺春在内的苏州非遗、在“相约北京 遇见江南”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非一般”苏州非遗系列品牌活动中推介碧螺春等活动,将这项非遗推得更广、更远。
本周五晚,苏州市非遗办“非一般的课堂”将推出碧螺春制作技艺线上课,敬请关注苏州市非遗办抖音账号“非一般的掌柜”;下周,非一般的甄选铺将上新一批优质的碧螺春茶,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前往参观、购买;后期,苏州市非遗办也将持续推出碧螺春制作技艺相关的活动,让广大市民更加深入了解这项人类非遗!
图文来源:苏州市非遗办
部分图源:传承人和保护单位
品一杯碧螺春茶带你感受中国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