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包用品网

经过百年的磨砺,斗士们已化为神秘存在...

01-25

经过百年的磨砺,斗士们已化为神秘存在...

关注 “ ifish观赏鱼 ”↑↑把权威书籍收入囊中!

ifish 独家版权,微信工具书

《2700种观赏鱼与水草图鉴》

《新版观赏鱼疾病图鉴》

作者:王忠敬 Flair Wang(台湾)

© 作者独家授权 ifish 刊登。欢迎分享。

转载,请联系授权。

【搏击斗鱼】

如果提到“斗鱼"二字,一般人通常会直接联想到那种常被单独饲养在小玻璃罐中,拥有长尾巴、色彩鲜艳的小鱼,这类鱼种常被统称为“泰国斗鱼”!

“斗鱼”一词的由来可追溯到十九世纪或更早之前,泰国当地人发现在稻田或沟渠水中住着一种小鱼,雄性在繁殖前会在水面上吐泡,而且领域性极强,一旦把两只雄鱼放在一起,便会打得你死我活直到分出胜负。因此他们便想到可以利用这种鱼的特性,让它们1对1打斗来比赛,就像斗蟋蟀或斗鸡一样,可供人下注赌博。

后来开始有人专门繁殖它们来打斗,而这种被称为泰国(暹罗)搏击斗鱼(Siamese fighting fish)的鱼种,体色暗沉不具观赏价值,繁殖它们只为了培育出战斗力更强、更耐打的斗鱼血统。

直到如今,每个斗鱼繁殖场所出产的搏击斗鱼都有许多属于自己的血统,而每个血统都会有一个编号,每个编号并不重复。在搏击比赛中的常胜军所代表的编号,往往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名门血统,身价自然也水涨船高。

打斗用的“搏击"斗鱼(fighter)并非作为观赏用鱼,因此体色并不鲜艳↓↓↓

搏击斗鱼的身材短小精悍,鱼鳍也短短的,不过在培育搏击斗鱼的过程中,偶然会出现鱼鳍较长的个体,因此便将这些个体挑选出来单独繁殖。经过几十年的改良后,出现了最早用来观赏的长尾型泰国斗鱼。也就是说它们飘逸的长鱼鳍和五花八门的鲜艳体色,其实是为了满足人类的观赏角度而经过人为汰选育种后所产生的结果。和孔雀鱼一样,在繁殖后代中如果出现体色突变或鳍型变异的个体,便可将具有此特征的个体特别留下来育种并与亲代反交,以繁殖出同样具有相同基因特征的后代,再加以纯化,形成现今多种形式的人工品系。

泰国斗鱼从最早期常见的马(纱)尾型斗鱼(Veil Tail)、三角尾斗鱼(Delta Tail)到后来改良出鳍型更宽阔的半月型展示级斗鱼(Half moon):鱼鳍末端鳍条分叉的冠尾斗鱼;类似原生型体态的短尾斗鱼(Plakat);体型更加巨大的巨无霸斗鱼(Giant),乃至前几年改良出如象耳般巨大胸鳍的大象(天使)斗鱼(Big Ears)等琳琅满目的斗鱼品系,其体色的变化更是多到数也数不清,几乎你所能想象出来的颜色都能够在这些改良型斗鱼身上找到,像是最近流行的锦鲤色系(Koi)便是令人赞叹的体色表现之一。

然而当初在稻田或池沼中被发现的那种斗鱼到底是甚么品种,现在还看得到吗?各位如果查阅一下观赏鱼图鉴或相关信息,你可以发现所有人工改良品系斗鱼所标示的学名皆为Betta splendens var.,意思是说:从Betta splendens这个物种所衍生出来的变异型(var.为variation的缩写,意指“变异”之意)。Betta splendens这个鱼种,中文可以称之为“原生(原种)泰国斗鱼”。和这个鱼种相似的近缘种目前共有六种(见附表),全都分布在东南亚地区,这六种合称为“泰国斗鱼家族(Betta splendens group)”。

泰国斗鱼家族鱼种一览表

市面上观赏用的泰国斗鱼或展示级斗鱼并非单纯只由泰国原种斗鱼一种改良而来,而是还掺杂了其它同家族鱼种的血缘,像是和平斗鱼、史马格丁娜斗鱼,甚至是马哈采斗鱼等,才形成展示级斗鱼这般型态多样、色彩绮丽的模样。而这四种原生斗鱼也是该家族中较为知名且能见度稍高的种类,并被称为泰国四大原斗!

相对于长鳍或宽鳍型的改良种有着较为短朴的鱼鳍,泰国原生斗鱼家族鱼种的腹鳍修长、尾部为短圆尾或桃形尾;雄性体型大于雌性,总体长约5-7cm;平时体色呈黄褐色至深褐色不等、体侧具有三至四条深色纵带;情绪激动时,雄鱼体色将迅速转深,鳞底与鱼鳍鳍条间多具有亮丽的蓝绿色珠点光泽,并与鲜红色的鳍膜相呼应。每个品种之间除了可依其略有不同的体色、体型及体纹表现来分辨之外,主要的分类依据还可以从其鳃盖上的纹路表现来辨识。

四大泰国斗鱼家族鱼种鳃盖特征辨识:A 和平斗鱼(B. imbellis)、B 史马格汀娜斗鱼(B.smaragdina)、C 原种泰国斗鱼(B. splendens)、D 马哈采斗鱼(B.mahachaiensis)↓↓↓

另外目前也有一些泰国鱼场会引入其它人工品系的血统,繁殖出类似原种泰国斗鱼家族,但蓝绿色泽更为华丽或特殊颜色的改良种,因此如果您想饲养纯种的个体,可得事先询问一下卖家较为保险。

古铜史马格汀娜斗鱼虽然有着原生史马格汀娜斗鱼的体型和纹路,但它们并非原生型态,而是已经掺杂了人工品系的基因↓↓↓

原种泰国斗鱼

Betta splendens

做为各种人工改良品系的泰国斗鱼的主要亲种,令人诧异的是,它们反而是该家族里头最少出现在观赏鱼市场的种类,因此难得一见。本种是最早被泰国人利用来打斗并赢得赌注的鱼种,在原生地的分布范围辽阔,几乎整个泰国中西半部都是它们的天下,因此也发现许多地域型态。本种体型短小,雄鱼的体色偏红,身上的蓝绿色珠点也较少,各鳍多呈现红色,并具有水蓝色的鳍膜,鳃盖部位则呈现红色并有两条平行的垂直栋线。

原种泰国斗鱼雄鱼↓↓↓

原种泰国斗鱼雌鱼↓↓↓

原种泰国斗鱼“碧差汶里(Phetchaburi)”产,身上带有银色光泽,尾型呈桃尾↓↓↓

和平斗鱼(英贝里斯)

Betta imbellis

和原生泰国斗鱼长相最为相似的种类,不过市场能见度明显高了许多,单价也不高。“和平”一词的由来,来自它们可以将多只公鱼饲养在同一缸中而不会产生激烈的打斗或伤亡,但是你如果将两只成熟公鱼放在一起,仍然会有激烈的打斗,因此如想要它们保有亮丽的体色和美丽的鱼鳍,建议还是隔开饲养较好。

本种分布范围集中在泰国南部至马来半岛,甚至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也有分布,因此也有许多地域型。绝大部分的本种雄鱼体色较深,体侧蓝绿色钻点鳞片密布,背鳍的蓝绿色鳍条间有着如弦状的小断纹,尾鳍鳍膜间同样呈水蓝色,不过并没有延伸至末端,使得鳍缘处呈现一圈血红色色彩,另外臀鳍上也只有末端的延伸处呈血红色区块。

和平斗鱼雄鱼↓↓↓

和平斗鱼雌鱼↓↓↓

史马格汀娜斗鱼

Betta smaragdina

史马格汀娜和和平斗鱼一样皆属于较常见的品种,不过本种体型较大、身形较细长,体侧呈现出美丽如绿宝石般的金属光泽(种名smaragdina为Emerald“绿宝石”之意),鳃盖上全布满着蓝绿色的小鳞片;各鳍有着鲜红色的鳍条与蓝绿色鳍膜交错,背鳍鳍条间同样有着许多小断纹,尾鳍鳍膜间则有点状分布、鳍缘并无红框。近年来还出现另一种被称为吉他尾(Guitar)的地域型,尾鳍鳍膜间也和背鳍一样布满着规则的断纹网花,相当受到欢迎,可惜数量较为稀少,单价也变得很高。

史马格汀娜斗鱼雄鱼↓↓↓

蓝色型史马格汀娜雄鱼↓↓↓

史马格汀娜斗鱼雌鱼↓↓↓

因为尾鳍上许多和鳍条相连的黑色小断纹像是吉他弦一样,因此这个产地的史马格汀娜斗鱼被称为吉他史马格汀娜(Guitar smaragdina)。它们蓝中带绿的金属光泽体色会随着光线折射而出现不同变化↓↓↓

马哈采斗鱼

Betta mahachaiensis

2005年左右,在泰国曼谷西南方的马哈采(Mahachai)发现的新种斗鱼,型态和史马格丁娜十分相似,加上地点位在首都曼谷附近,因此在发现之初,还不断有人质疑它们是不是史马格汀娜的地域型或是人为野放的品种。

直到2012确认它们的身分并以其发现地为其命名,才完全解除对它们的疑虑。有趣的是,马哈采斗鱼生活在靠近海岸边的半咸水地带,特别喜欢栖息在水椰(nipa palms)叶子根部的水洼中,雄鱼也会在其中吐泡筑巢繁殖,但是其栖地近年来面临人为开发的影响,马哈采斗鱼的原生地也越来越岌岌可危,野生数量正不断减少中,玩家们不妨尽量保有并繁殖纯种的马哈采,避免它们有朝一日完全消失在世界上。

本种体型和史马格汀娜相似,不过大部分成熟公鱼尾鳍中央会拉尖形成桃状尾,也曾输入过圆尾型的地域型;身体底色为深褐色,体表与鱼鳍间的蓝绿色光泽更加闪亮,最显著的辨识特征为鳃盖上有两条垂直并行带纹,和包覆着亮蓝绿色珠鳞的史马格汀娜截然不同。

马哈采斗鱼雄鱼↓↓↓

蓝色型的马哈采雄鱼,和体色偏绿的典型个体有所差别↓↓↓

马哈采斗鱼雌鱼↓↓↓

饲养

  • 水温

原生斗鱼家族鱼种大都栖息在当地的水田、湿地、池塘等静止水域,常有艳阳直接曝晒之处,加上当地气候为标准的热带气候,因此水温通常也较高,约在28~32℃之间,因此虽然原生斗鱼是种非常强健且容易饲育的鱼,但饲养时尽量不要让水温低于26℃,以保持其活力和避免疾病发生。

  • 混养

在亚成鱼阶段,是可以将多只个体饲养在同一缸,但它们逐渐成熟进入繁殖期时,雄鱼会开始筑泡巢并发展出明显的领域性,所以最好不要将雄鱼们饲养在一起,特别是饲养在狭小的鱼缸中。另外单独饲养过的雄鱼无法再和其它雄鱼进行混养,否则会发生激烈的打斗,这点也是需要特别留意的。

  • 环境

虽然不建议将它们单独饲养在过于狭小的空间如饮料瓶,但它们所需的空间也不用很大,8吋缸左右的大小便已足够,将每个缸子并排陈列,平时使用不透光的隔板相隔,以避免雄鱼隔缸与同伴长期对打而气力衰竭即可。如果可以的话,应在每缸中放置一小型的海棉生化过滤器来过滤水质,并种植一些容易栽种的水草如铁皇冠或水兰,一来不但美化缸景、提供鱼只安全感,二来也可以降低斗鱼跳缸的机会,当然水位也不可过高。

  • 喂食

原生斗鱼喜食生饵如红虫、孑孓等,但经过驯饵之后也能够接受人工颗粒饲料或薄片饲料。可每餐增加一点人工饲料的比例,如果不吃再将其捞除,直到它们因饥饿而愿意接受为止。切勿喂食过多,以免影响其体态。

繁殖

  • 设置隐蔽物

繁殖非常容易,只要将种鱼放入30厘米左右的小鱼缸中并放置一些浮叶性的水草即可(在水面附近的水草叶面可供雄鱼固定泡巢繁殖)。但如果种鱼之间的体型寸差异过大时,往往会发生母鱼遭攻击致死的情形,所以繁殖缸中可以多增添一些隐蔽物(如沉木)让母鱼遭受追赶时可以躲藏。

  • 水质

水质方面建议以弱酸性至中性软水来进行饲养与繁殖,如果在硬度过高的水质下,可能就会发生繁殖失败的问题。因此如果水中硬度太高的话,不妨使用离子交换树脂来将硬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 产卵

本种是典型的筑泡巢式斗鱼,繁殖期时雄鱼会先在水面制作泡巢,之后和雌鱼进行缠卷仪式后会产下数百颗乳白色的卵。雄鱼接着把受精卵一颗一颗衔进水面的泡巢中藉以保护,产卵结束后最好是将母鱼捞出以避免意外发生。鱼卵于28℃时,会在30个小时至两天左右孵化,之后再过3天左右,鱼苗就会开始游泳了。由于雄鱼并不会像慈鲷科鱼类般照顾幼鱼,所以待幼鱼开始游动后最好将雄鱼捞出。

  • 喂食

在幼鱼开始会游动的时就应该喂它们初期饲料,如果错过了投喂的适当时机,幼鱼的数量便会急剧减少。对于幼鱼初期饲料,建议使用刚孵化的丰年虾无节幼虫来喂食,如果有草履虫或轮虫这类的浮游生物会更好。之后再慢慢转以丰年虾苗、水蚤甚至冷冻红虫等来喂食,不需半年就可以将小鱼抚养长大了。

本文来自于ifish,更多水族精彩资讯可关注:微信公众号 ifish观赏鱼

骏马图片霸气

驴友结伴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