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包用品网

春节亲友聚会,6个让人尴尬的喝茶瞬间,你遇到过吗?

02-02

春节亲友聚会,6个让人尴尬的喝茶瞬间,你遇到过吗?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前阵子和朋友喝茶闲聊,她忿忿地提起一桩事。

原来,近期快过年了,朋友家里常有亲戚熟人上门。

喝喝茶,聊聊家常。

这本来也没什么,朋友作为家里的老幺,年长一辈的亲戚熟人过来,也由自家长辈陪着。

她一个小辈,也无需陪聊招待。

然,前些天朋友回到家里时,看到客厅里坐着客人。

简介一番后才知这是家里的远亲,由于平日少有交集,碰上面后也不认得。

但还是坐在沙发上,乖巧的闲聊几句。

期间在喝茶时,大家聊到藏茶话题。

朋友顺势提起,桌上正在泡的茶是她早几年存下来的老白茶。

结果听到这话后,那位远亲发表了一番让她尴尬不已的评价:

“哎呀,这年头哪里还用得着囤茶,需要喝了再去买嘛。”

“藏茶说得好听,其实基本是交智商税。真心没必要一箱接一箱往家里收。”

闻言,朋友也不知如何应答。

话不投机半句多,在没有共同话题的前提下,只好起身告辞,回到自己房内,默默郁闷了许久。

听完朋友的“吐苦水”,光是想想就知道那样的场景着实尴尬。

喝白茶,“存新喝老”是很多茶客的日常。

提前选中高品质的新茶慢慢存下来,亲眼见证一款茶越存越甘香,越存越醇厚,期间能收获不少存茶快乐。

而这份个人存茶爱好,却被外人用“交智商税、白花冤枉钱”等闲话,一概否定,任谁心里听了都不好受!

茶叶圈子里,每时每刻都有新鲜事在发生。

类似这样的“茶人至暗时刻”,在过年期间盘点起来,可谓故事一箩筐。

《2》

一、“被人指导泡茶一定要洗。”

泡茶这件事,人人都有自己的私人心得。

同样一款茶,100个人手里,能泡出100种不同的味道。

每个人喝茶,都有自己熟悉的冲泡模式。

年节将近,呼朋唤友,组一场简单的茶聚。

期间,亮出自己一直舍不得喝的荒野银针分享。

到了泡茶时,刚冲出头道茶汤,正准备分汤。

此时被客人拦下:“哎呀,你忘了洗茶。”

这可是白毫银针啊,还是荒野的,妥妥的白茶贵族,头道茶最鲜、最润了。

但客人还是坚持指导,喝茶之前必须洗一道。

好茶在前,却只能“主随客便”,倒掉平日自己最喜欢的头道香茶。

这一幕,怎一个“郁闷”了得。

二、“长辈说我泡茶方法不对,茶叶要多闷才有味道。”

身边认识位旧友,他酷爱自驾游,经常开车到各处跑。

一回在碰面时,他吐槽在开车最烦旁人指点。

“哎,你看前面有车。”

“这段可以加速了。”

“踩一脚油门,超过前面那辆车。”

明明方向盘在自己手上,却要听从他人指点,总感觉毫无驾驶乐趣。

听完这番话,完全能理解朋友的心情。

就像你到了茶桌上,按平日熟练的“先快后慢”方式逐道冲泡,有节奏的泡茶。

结果在过年的茶桌上,喝茶口味极重的长辈,却一直否定你的泡法。

坚持好茶要闷着喝,第一冲就要多闷一会,不闷没味道,闷久一点再倒出,茶汤更醇厚……

一边是自己习惯的“快出汤”。

一边是长辈的极端闷泡法。

一左一右,泡茶做法难以统一,让人难以适从。

三、“被蹭茶的朋友问,干嘛不买点老丛、古树喝一喝?”

经常喝茶的人,手上都会存着不少好茶。

同时,也不会吝啬给人分享。

但怕的是,遇上别人上门蹭茶时,却听到下面这番话。

客人:“你这泡岩茶是什么?”

茶主:“高丛水仙,这还是我托南平的熟人买的,正岩原料,汤特别醇,你喝喝看。”

客人:“噢,这样啊,不是老丛。”

(顿了顿,再补充了一句。)

“喝水仙,不喝老丛哪有什么意思……”

当你听出,客人话里话外藏着的嫌弃之意后,心情必定很复杂。

武夷岩茶里铺天盖地到处都是的“老丛水仙”,未必是真老丛。

喝茶不能盲信虚名。

很多时候,那些“假冒丛”的茶汤,未必有高丛水仙(树龄30-60年)那么厚!

四、“徒手撕泡袋,洒出的干茶布满茶盘。”

泡袋包装的茶叶,泡茶很省事。

省去了泡茶称重步骤,默认一次一泡。

独立包装,小巧便携,倒也方便日常取用。

但取出泡袋包装的岩茶,最怕遇到下面这一幕。

将整泡茶拿在手上,顺着包装上的竖向撕口,直接往下一撕。

猛然间,撕出了一个大口子。

伴随着一撕一扯的动作,包装袋子内的干茶条索,随着甩出。

还没等自己反应过来,往外洒出的干茶条索,已经到处都是。

茶盘上有,茶桌上有,衣服上有,甚至连地面也有。

当着客人的面,这一幕着实太过尴尬。

为了避免这种“干茶甩出”的尴尬,喝泡袋包装的茶叶,切记在桌面上备一把小剪刀。

平稳剪开袋口,倒出茶汤时,动作更显优雅。

五、“撬茶饼时一刀下去,结果扎到自己的手。”

过年过节的茶桌上,少不了一款有份量的好茶坐镇。

比如,一饼2016高山牡丹王饼。

用牡丹王压出来的白茶饼,本就极少。

何况还是福鼎高山核心产区的,自己亲自慢慢存下来。

早几年买下来后,一直舍不得撬开泡来喝。

上述这番话,来自一位相熟茶友的分享。

但他上次在撬那饼牡丹王时,却出现了意外。

将茶刀拿在手上,对准了茶饼。

刚一刀子扎进茶饼内,却不想,茶饼直接被扎穿了。

锋锐的茶刀,正对着自己的手。

结果可想而知,出现了流血事故,光是想想就感到疼。

其实,为了避免撬茶伤手,不妨牢记一点。

即,不论你用什么方法去撬开茶饼,茶刀/茶针的锋锐端,千万不能对着自己。

将茶饼取出平放在桌面,一手摁紧茶饼加以固定后,另一手拿茶刀从茶饼侧面伸入。

轻轻、缓缓、慢慢向前,不必求速。

小心谨慎,才能避免撬茶伤到手的事故。

六、“亲戚请你喝茶,结果他十天半个月不洗茶具。”

有位00后茶友提到,他受不了和家里长辈一起喝茶。

本以为,这是两代人的口味习惯问题。

但茶友说,不止如此。

那位长辈的茶盘、茶杯、盖碗,表面清一色都用茶垢包了浆。

尤其是那只经常泡茶的青花盖碗,表面一层茶垢,连青花底色都差点看不见。

里面特别黑,全是污垢。

那天坐下闲聊时,本打算主动上前洗干净茶具。

但却被对方拦下,说茶杯表面的茶垢不能洗太干净,要留着养“茶山”,积越厚越好。

养好之后,到了后面放白开水进去都会有味。

说完,用热水将面前一排脏兮兮的茶杯快速烫一遍后,倒了一杯茶,递了过来。

而此时,那位00后年轻茶友,没有半点喝茶心情。

茶是入口之物,如此不干不净,哪里还能顺心饮用?!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虎睛石和虎眼石一样吗

折纸手工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