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包用品网

水獭:大自然中的神秘动物

02-20

水獭:大自然中的神秘动物

水獭[shuǐ tǎ],学名:Lutra lutra(Linnaeus,1758),为鼬科、水獭属的一种动物。水獭躯体长,吻短,眼睛稍突而圆,耳朵小,四肢短,体背部为咖啡色,腹面呈灰褐色。

水獭多穴居,白天休息,夜间出来活动,除交配期以外,平时都单独生活,善于游泳和潜水,听觉、视觉、嗅觉都很敏锐,食性较杂,一年四季都能交配,每胎产1-5仔,主要栖息于河流和湖泊一带,尤其喜欢生活在两岸林木繁茂的溪河地带,分布范围极广,亚洲、欧洲、非洲都有其的踪迹。

水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2019年8月27日起,小爪水獭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水獭


形态特征


水獭体长约560-800mm,尾长约300-400mm。躯体短,呈扁圆形。头部宽而稍扁,吻短,眼睛稍突而圆。耳朵小,外缘圆形,着生位置较低。四肢短,趾(指)间具蹼。下颏中央有数根短的硬须,前肢腕垫后面长有数根短的刚毛。鼻孔和耳道生有小圆瓣,潜水时能关闭,防水入侵。

水獭体毛较长而致密,通体背部均为咖啡色,有油亮光泽;腹面毛色较淡,呈灰褐色。绒毛基部灰白色,绒面咖啡色。

水獭头骨之吻部粗短,额部较长,脑室宽大呈扁梨形。眶间部很狭窄,眶后嵴向后延伸呈"V"形颞嵴。人字嵴明显。成年水獭头颅各骨缝多数愈合,唯鼻骨的骨缝较明显。听泡扁平,三角形。

水獭门齿三对,排成横列,外侧一对较大,约为其他两对门齿的三倍。犬齿呈圆锥形,上犬齿比下犬齿长。第一前臼齿小,位于犬齿内侧。上裂齿很大,外缘刀状,内叶大而宽圆。上臼齿矩形,第二下臼齿圆形。齿式=36。

栖息环境


水獭主要生活于河流和湖泊一带,尤其喜欢生活在两岸林木繁茂的溪河地带。大面积的沼泽地、低洼水地以及池塘,养鱼较多的山区也常有水獭活动。栖居于沿海咸、淡水交界地区的水獭,还常常到海中捕鱼。因此,靠近海岸的一些小岛屿也有水獭分布。

生活习性


水獭白天隐匿在洞中休息,夜间出来活动。除了交配期以外,平时都单独生活。为了寻找更多的食物,除了繁殖季节外,也经常迁移,从一条河到另一条河,或从上游到下游。水獭水性娴熟,善于游泳和潜水,柔软的身体和粗长的尾巴能减少在水中运动的阻力,游进时前肢靠近身体,用后肢和尾巴打水推动,同时也起着舵的作用,使身体作波浪式起伏,姿态很像鳗鱼。游动的速度很快,每分钟可以游50多m,而且升降和转向十分灵活,在水中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翻滚自如,还喜欢像画圆圈一样游动,卷起水底的泥沙或水中的小鱼,紧急时还会像海豚一样在水面上跳跃。在水下潜游可达4-5分钟,潜行距离相当远。听觉、视觉、嗅觉都很敏锐,在水中能自行关闭鼻孔和耳孔的瓣膜,防止水流入。游近水面时,习惯于把头、背和尾巴露出来,因此常被人们误认为是水怪。有时候仰卧着缩起脚,浮在水面上随波逐流。水獭很爱玩耍,常常采用踩水的方式站立起来,使头部和颈部露出水面,做观看远方的动作,或者顺着河堤的斜坡爬上滑下,在冰雪上滑行、打滚等,这些行为使它的反应变得更为敏锐,使捕猎的技巧更为精湛。不过它不善于在陆地上行走,主要用腹部贴着地面匍匐前进、滑行、打滚和断续地跳步,以及蹒跚地在薄冰或浅雪上漫游,遇到敌害时立即钻到冰窟或雪下逃遁。遇见光亮时不像其他夜行性兽类那样停留片刻,而是一边逃走边回头观看,显现出一副奇特的模样。

水獭多穴居,但一般没有固定洞穴。母兽哺育幼仔时定居。巢穴选在堤岸的岩缝中或树根下,自挖或利用狐、獾、野兔的旧巢,加以修补。洞穴一般有两个洞口,出入洞口一般在水面以下,直径约50cm。另一洞口伸出地面,为气洞,以利空气流通。洞道深浅不一,有深达数m甚至20-30m的。栖息的主洞宽阔,常铺有少许干草树枝。若雨后河水淹没洞穴,则迁移至地面浓密的灌木丛中。

水獭的食物主要是鱼类,常将捉到的鱼托出水面而食,也捕捉小鸟、小兽、青蛙、虾、蟹及甲壳类动物,有时还吃一部分植物性食物。喜欢从岸边或河崖上潜入水中追逐鱼群,但最常用的狩猎方法是伏击,尤其是在冬季,常常躲在冰窟窿里,等待鱼游过来时突然冲出捕食。当发现水鸟在水面上缓慢游动时,也会从水下俏俏潜近,然后一口咬住猎物,再慢慢吃掉。

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孟加拉国、白俄罗斯、比利时、不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柬埔寨、中国、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直布罗陀、希腊、匈牙利、印度、印尼、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拉脱维亚、黎巴嫩、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摩尔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缅甸、尼泊尔、荷兰、挪威、巴基斯坦、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圣马力诺、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斯里兰卡、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泰国、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英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

在中国广泛分于各省和自治区。

繁殖方式


水獭没有明显的繁殖季节,一年四季都能交配,但主要在春季和夏季。繁殖季节的雄兽一反常态,为了争偶常常互相争斗,食欲也大大减退,并且大声嘶叫。交配在水中,但雌兽却在巢穴的草上产仔。雌兽的怀孕期大约为2个月,一般在冬季产仔,每胎产1-5仔。初生的幼仔体重为50-70g,被有黑而软的稀疏长毛,双眼紧闭,也没有牙齿。雌兽对它们爱护备至,除非外出取食,几乎整天在窝里陪伴幼仔。出生一个月才睁开眼睛,哺乳期约50天。8个星期后,雌兽便带着幼仔出巢活动,开始只能在地面上缓慢爬行,然后雌兽开始教幼仔游泳,如果有的幼仔见水就怕,站在岸上畏缩不前,雌兽便急得上上下下忙个不休,又是催促,又是做示范,有时甚至把最胆小的幼仔背到身上,驼下水去。大约7天后就能游得很好了,接着就开始练习捕鱼。幼仔3个月后开始独立生活,3岁时性成熟。寿命为15-20年。

种群现状


种群分布较为广泛,几乎遍及亚洲、欧种和非洲,但在亚洲和北非,无具体数量信息。2004年,英国大约有10395只水獭。1985年和2003年间,芬兰中部的水獭种群密度有所变化,但至少有52只水獭,包括2001-2002年在1650 km²范围内发现的11窝16只水獭幼崽。然而,其它国家缺乏该种种群信息,特别是亚洲,因为偷猎而导致其生存面临较大的威胁。水獭种群总体数量呈下降趋势。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

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保护方法


1、致危因素

栖息地环境劣变(主要存在于欧洲西部和中部)。由于其栖息地环境的污染,破坏了獭类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污染严重的地方獭类会直接被毒死,在污染较低的地方,出现繁殖力低下,对疾病的抵抗力弱的恶果。

无度狩猎(主要存在亚洲)。獭皮价格昂贵,肝脏被认为是贵重的中药材,猎獭者穷追不舍,使水獭数量剧减。

2、保护措施

加强立法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3、保护建议

有必要对水獭及其栖息地进行全面调查,对其现状、衰退原因以及保护对策和行动计划认真研究和制定。

严格实行禁止捕獭。部分保护区应重点开展水獭保护项目,以利管护、恢复和发展水獭资源

应采取积极行动,限制工业废水的排放,防止水源和湿地污染及有毒化学物质的毒害。

人工养殖


1、栏舍建造

饲养水獭需要建造饲养小室,面积2.8×3.5m,并设有3×1m的水池,在室内备有木制产箱(1×0.6×0.8m),留一小孔,箱内垫干草。小室外设有用铁丝网围栏(高3m)的水泥地面。

2、饲养管理

一般采用栏舍方式,露天的水泥 地面运动场,面积为4.5×10.5m,四周用高3m的铁丝网作围栏。运动场上设有3×6×0.8m的游水池,池中要备有洁净的清水。运动场和小型饲养室相连,饲养室面积为2.8×3.5m,里面高有2×1m的水池。室内还需高一木制产箱,规格为1×0.6×0.8m,产箱上盖高1个观察孔,箱内垫上干草。

仔獭生下后40-0天即可断奶,但断奶后要捉到另一个塘里养,每塘饲养密度8-9只。仔獭生长较快,1年后可达成年体重。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水獭的饲料以新鲜的淡水杂鱼为主,每日每只供饲0.8-1.2kg,并配合少量的动物肉渣、内脏和谷物、蔬菜等。在天气寒冷时,饲料标准需要增加25%。到了夏季气温高时,可喂一些小鱼、泥鳅、青蛙和青绿饲料。成年水獭日喂3次,冬季每日喂两次。幼龄水獭日喂4次,可喂淡水杂鱼,或以m饭、碎肉、鱼粉等代替鲜鱼。非繁殖期雌雄水獭应分开饲养,待繁殖期,把雄水獭捉到雌水獭塘里让其交配。水獭很容易驯化,驯化后的水獭可听出人对它的呼唤,并从人手中取食,椐悉,原苏联莫斯科动物园曾进行过旱养水獭试验,从小旱养幼水獭,长大后拒绝进水。

金毛大约多少钱一只

颜真卿行书字帖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