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变”真的可以引起“质变”吗?
经常跑步的人应该都知道,跑步其实是一项付出就会有收获的运动,我从一开始连跑5公里都气喘吁吁的人,现在跑全马也很轻松了(不跑速度的情况下)。
所以跑步的量起来了,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当你跑的越多,哪怕就纯堆有氧跑,你的跑步能力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那为什么说跑量变,就会引起跑步的质变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一个跑步8年的跑者经验之谈,从每个月不同的跑量区间来看看现状。
月跑量100公里
平均一周大概是25公里的跑量,能达到这个跑量的跑者,说明基本上已经形成了跑步习惯,也可以说完成了从小白到跑者的进阶了。
也可以说这个阶段的跑者能掌握基本的跑步知识了,对于跑步也有着自己的目标和追求,总之这个阶段的跑者在跑圈,算的上正儿八经的跑者身份了。
月跑量200公里
一个月完成200公里其实已经很厉害了,至少日常的生活中还是非常自律的,甚至平时跑半马也很轻松,最重要的是对跑步有“瘾”了。
身边很多达到这个跑量的跑友基本上见面围绕的话题都是跟跑步相关,而且他们自己也会深入的去研究一些跑步的知识,以此来提升自己。
月跑量300公里
这个跑量在跑圈至少能超越90%以上的跑者,因为划算下来平均一天就要跑10公里,还是在不休息的情况下,如果按照一周安排2天休息,也意味着单次跑步距离就要达到15公里。
这背后面临的不仅仅只是自律的问题,更多的是对跑步一份热爱和痴迷以及专业技巧,至少这个跑量的追求肯定是奔着成绩和提升去的,喊一声“大神”也不为过!
月跑量400~500公里
这个跑量在我的身边圈子里,几乎屈指可数,因为大家都不是专业的,所以达到这个跑量我打心里也是不推荐的,毕竟这可是迈腿训练就得一个半马啊!
这种强度和跑量可不是随便一个大众跑者就能承担的,另外就是时间的问题,可以说跑步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大半了,这种跑量的跑者不是大神也是业余专业级别了。
月跑量800~1000公里
这个是什么概念呢?按照一周跑5次,一次就得跑一个全马,能达到这个级别不是国家健将也是国际顶尖马拉松运动员了,对于我们大众跑者而言就是天方夜谭。
可能像基普乔格这样的专业选手一个月能达到800~1000公里的跑量,而且还不是每个月都能完成,只能说偶尔,所以这个跑量所带来的质变,也不是我们嘴上说说的,根本不切实际。
总的来说,没有跑量的积累,肯定是不会产生跑步的质变的,想要提高能力,跑量才是根基。
当然所有跑量的积累前提也要根据自身能力和身体承受范围来规划,切不可盲目的去堆,一定要循序渐进。
你现在每个月的跑量是多少呢?
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