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包用品网

科技感十足的钓鱼装备,为何总是鸡肋?

11-19

科技感十足的钓鱼装备,为何总是鸡肋?

钓鱼时间一旦超过2/3年,许多钓友突然发现,购买的装备,有的几乎从未用过。更令人郁闷的是,有些“高大上”的工具,看似科技感十足,奈何徒有其名,要么使用不便捷,要么效果不理想。购买后只使用一次,便被舍弃在储物间里吃灰!为避免更多的钓友入坑,本文梳理了一下这类装备,咱们一窥究竟。

看似高端却不使用的钓鱼装备

客观地讲,开发、生产这些工具、装备的商家、个人,本意是更方便的钓鱼、钓更多的鱼,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

咬钩变色浮漂估计能排到第一个,笔者夏季夜钓时,曾看到有钓友使用,浮漂竖立在水中,颜色绚丽,比普通的夜光浮漂,确实漂亮了许多。但钓友却埋怨,自从用了它,竟然不会辨识漂相了:有时浮漂变换颜色,提竿上鱼;有时浮漂长时间一个颜色,提竿却有鱼,那种浮漂起伏、颤动人心的感觉没有了。这类浮漂,为获得“咬钩变色”的功能,增添了电池、芯片,包括其他复合材料,质量增大无疑降低了浮漂的灵敏性。夏季鱼吃饵迅猛,影响不大;等到秋冬,鱼咬钩力气小,动作缓慢,有些信号便不能准确反馈!关键的是,钓友容易形成“心理暗示”,浮漂颜色不变,不得提竿,一心等待浮漂换色。老钓友清楚,漂相与浮漂调钓和使用习惯关系密切,一旦将变色形成这种“唯一的标准”,定会错失不少中鱼信号。

自动钓鱼器,笔者总感觉它和捕鼠夹是同门师兄弟。当年曾上过央视知名节目,也算是一个明星产品。原理并不复杂,就是利用弹簧实现鱼钩的钩刺动作:鱼吞食饵料后,有时鱼还会游动、下沉,整个过程将会触动牵引钩饵的开关,引起动作,此时装置失去了弹簧的拉力,立即恢复原有的状态,从而带动鱼钩刺向斜上方,理论是恰好刺到鱼上颚、上嘴唇,实际里面问题多多。

饵料需要是玉米粒、麦粒这些固体颗粒;如果是蚯蚓,像麦穗、白条这些小鱼,嘴又尖又小,咬住蚯蚓肉的一角,不停地拽动、撕扯。估计啥也白干了,提竿、挂饵、上开关,就让你忙个不停。另外这种装置灵敏性极差,主要适合垂钓一些大体型鱼,遇到老滑鱼、轻口鱼,几乎不起作用。笔者的体会是,还是老老实实玩台钓吧!

仿生蚯蚓,笔者一直怀疑各大网店的销量是不是刷出来的。不得不佩服这些头脑精明的商家,平常使用蚯蚓,每次都去渔具店购买,太麻烦!使用不了,剩下的还不方便储存,只能丢弃。所以开发一款携带方便的仿真蚯蚓,定然很有市场。只是这诱鱼效果,太不给力!蚯蚓入水后,多半个小时不见一个鱼口,换上真蚯蚓,浮漂立马动作。

这类仿生蚯蚓的材质,大多是硅胶和橡胶。先加工成类似蚯蚓的长条状,然后在充满色素、腥味剂的液体里浸泡,最终获得腥味浓烈的仿生蚯蚓。过程并无毛病,只是太小看了鱼。鱼的嗅觉敏锐,是警犬的几十倍,所以真蚯蚓的土腥味和腥味剂的气味,很容易辨别出来。另外这种橡胶、硅胶或多或少掺杂着皮革的味道,而淡水鱼并不喜欢,甚至有些讨厌,造成鲫鱼、鲤鱼的丝毫不摄食。笔者曾用水下摄像机,对两者做过水下对比实验,画面显示:鲫鱼遇到真蚯蚓,就抢食;而这些仿生蚯蚓,连理都不理。当然用它们垂钓一些掠食性的鲶鱼、黑鱼,有时还有一些效果,但依然不如真蚯蚓。

写在后面

除去上述几个外,像一些饵料、窝料,包括钓鱼辅助工具,看似合理,其实并没多大用处。塞到渔具包,还占地方。所以笔者一直建议轻松钓鱼,不必把自己弄得“劳累不堪”,否则就失去了钓鱼的意义。那么你还觉得哪些算是鸡肋的钓鱼工具呢?不妨分享一下。

原创:老高

亲吻鱼

草鱼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