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包用品网

黄河石理论专题:探讨'黄河赏石'流派的独特特征

02-24

黄河石理论专题:探讨'黄河赏石'流派的独特特征

“黄河赏石”流派:倡导传承华夏文明,弘扬黄河文化。追求人文赏石,理性赏石,科学赏石,组合赏石。强调挖掘黄河石内涵、开发黄河石意韵。主张“黄河大合唱”,传播赏石正能量,彰显赏石时代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石文化蓬勃兴起,逐步形成了具有显明特色的赏石文化流派,可称作“黄河赏石”流派,或“黄河派”。该派认为,华夏文明是流派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黄河文化是流派形成的历史文脉和文化之根。他们山水同源,文化同根,生活在黄河石文化发展的同一历史空间,居住在黄河流域同一区域,观赏黄河图纹石同一石种,有主题思想,有群体代表,有理论创新,有特色活动,得到赏石界的认同。

理念上,倡导人文赏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黄河石是母亲河恩赐给人类的宝贵财富。黄河石文化与黄河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华赏石文化的根脉,它的发展记载和传承着华夏文明的历史。黄河流域的赏石儿女,将人文精神融入黄河石文化,把“以人为本”作为赏石之纲,贯穿赏石全过程,突出人在赏石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既尊重石头的客观性、自然性,更注重人的能动性,创造性。

理论上,倡导理性赏石。“黄河赏石”流派,坚持运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赏石实践活动、防止盲目性、随意性。赏石界曾有“奇石市场在柳州,奇石理论在兰州”的说法。兰州在全国率先创办了《石友》杂志,撰写论文,著书立说,不断创新赏石理论,涌现出了侯桂林、谢礼波等一批赏石理论家。

2013年,笔者在《宝藏》刊发的《赏石文化科学发展概论》中,提出了以“以人为本、传承创新、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赏石文化科学发展理论。兰州黄河石文化传人苏立社先生,对黄河石和黄河石文化的形成、内涵、发展等,作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理念。吴恭让、贺林、高平均、贾志诚等,先后编撰出版了《点石成金》《石界行》《石苑漫步》等,提出了许多理论和见解。

2013年,黄河流域九省(区)举办黄河石文化高峰论坛,邀请国内54名赏石理论家撰写黄河石论文43篇,对黄河石的形成、价值、地位、特性、内涵、审美、意韵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论述,提出了许多新的赏石理念。

方法上,倡导科学赏石。“黄河赏石”流派认为,赏石是一种文化,赏石文化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科学。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赏石理念和方法。方法科学出质量,科学方法出效益。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与赏石文化的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的赏石观,是赏石活动取得最佳效益的必由之路。笔者在《科学赏石观概论》中,提出了“科学赏石十方法”:快捷法、分类法,精细法、立体法、类比法、组合法、反复法、群体法、借助法、网络法。

方式上,倡导系列赏石。便于组合是黄河石的一大优势。沿黄河流域九省(区),尤其是兰州地区的石友,坚持古为今用,石为人用,开拓创新,服务社会,将数方、数十方、数百方黄河石组合起来,成为一个系列,反映一个主题,呈现一个事件,还原一段历史,弘扬一种精神。

2011中国·兰州庆“七一”颂祖国观赏石组合展以360方黄河石为主的观赏石系列组合,反映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给党的生日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就此展作了专题报道。系列组合赏石展拓展了赏石效应,使赏石文化更具生命力、更具感召力、更具时代感。

作 者:郑忠

责任编辑:未归

草书字体转换器

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