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包用品网

中国最早的贡茶:紫笋茶,颜真卿的监制之作

02-27

中国最早的贡茶:紫笋茶,颜真卿的监制之作

因不得闲而延期的爬山愿望,终于如满园春色一般,如约而至。瞬间,我的身心也似乎随着春色而复元,如路旁的小花,欣欣然,钻出了泥土。


阳光、空气里,尽是弥漫着春的气息。 我们在长兴水口顾渚山麓的霸王潭景区门口,见到了小林。这位80后男孩,据介绍是经营紫笋茶的。

“不好意思,周末还打扰你。”

“现在空闲,要到采茶了才忙。走,去看看山坳里的古紫笋茶,反正我也要上去看茶树的长势。”一听,我便有些后悔,早知道会去寻茶,倒不如叫上几个懂茶的朋友。

对茶,我只是喝,绿茶、红茶不讲究也没研究,怕谈不出话题。而紫笋茶,恐怕更有些历史厚重感,因为在唐朝时便为朝廷贡茶,颜真卿还曾监制过。当然对所谓的贡茶,这种封建皇权制度下的特权行为,我既不认同,也是不屑的。我所认可推崇的,只是它的茶质,在历史上的地位而已。所以,我听着小林对紫笋茶的介绍,脑海里想象的,更多的却是颜真卿、陆羽、皎然、张志和这些先贤与茶的情谊。他们或喜或忧于那个久远的时代,但与茶相伴时,心里一定会像紫笋茶汤般的澄明。

走到一处据说项羽趴着喝泉水的遗迹旁,小林煞有介事做了一个喝水动作,因够不到那口水潭,调侃说,"现代人可没有这样高大的身材。"悬崖处,有一块块被岁月消磨得字迹模糊的摩崖石刻,曾记述着历代的一些文人及官员游览茶山或事茶的印记。

“这个山坳叫明月岕,与宜兴交界,翻过山界,便是宜兴的湖父。”

山谷幽深,固然非凡。与溪流交错处,便是所谓的路。我们只能高一脚低一脚,在溪水中裸露的岩石上穿行,碰到一些断岩,需手脚并用拉住一些树枝方能上行。在山腰以上的溪旁,只见与其他灌木混杂的一片原生状态下的古茶树。小林说,“这里狭长的山泉两旁到山顶,有近50亩茶林,都是上百年了。”



"如何看出来?"

"灌木生长极慢,一丛丛的,这些手臂粗的,至少需要这么多年。"

"紫笋茶的特征是不是就是叶片有紫色?"

“陆羽《茶经》讲到,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指的就是紫笋茶。”

“那等会儿你找棵茶树再跟我们讲解一下。”

“现在真正紫色的茶树也极少了,紫笋茶其实是这个地方的大概念,其中包容着各种茶,这样它的味道更醇厚,但这些树的特点是树皮都是白色的,显得精气神。”小林对茶树如数家珍。“为了保护这些原生态的古树,我们除了不给施肥,也不去修剪枝条,所以这些树的茶产量是很低的,但质量是很好。”

小林是个有心人,这些百年古树都被编了号挂了牌。只是用红色的塑料做成标牌,与古茶树显得不协调。

“做这些牌子,最好也古色一点,用小木块做成可能更好。”

“也是为了省钱。”小林无奈地说,“紫笋茶现在品牌不够响亮,靠我们几个经营茶叶的人是力不从心的。”

我们边爬山,边聊着茶事。更多的时候,我是一个倾听者。不知不觉,过了午饭的时候。我朝东眺望,狭长的山谷向前延伸着,我看到了隐隐约约泛着银光的太湖。紫笋茶就长在这样独特的地理环境,肥沃的土壤,常年太湖蒸腾的水气在山间驻留,氤氲润泽着茶树,为茶中上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神农尝百草得一草。于是,茶成了渴了便要喝的饮料 。而喝茶到了一定境界,还成了一种文化。对小林的身份,我认为他既是一个茶农,又是一位茶商。我姑且称他为茶者。他有弘扬茶文化的愿望,并试着用古人的蒸青法制茶。这固然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我也想到,如果能将平时酒桌上那句“以茶代酒,天长地久”的话发扬光大的话,或许,茶的价值就更大了。

孔雀石原石图片

黠灵田园犬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