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喝茶,闻的是香,品的是味。
前面我有一篇文章写了茶的香气,可以看出茶叶香气的复杂多样,其实茶的滋味也是一样的。
涩
主要物质:儿茶多酚类物质
规律:
1. 儿茶多酚类含量越高,茶汤滋味及涩感越强。
2. 儿茶多酚类物质总量会随着茶叶的成熟老化而渐次降低。
3. 季节不同儿茶素物质的总量也有差异:夏茶的儿茶多酚类含量最高,春茶的儿茶多酚类含量含量最低。
生活中的体现:
1. 在相同茶水比的前提下,泡的茶越嫩,茶汤的涩感就越重。
2. 在相同茶水比的前提下,夏、暑茶比春、秋茶涩更重。
苦
主要物质:咖啡碱、花青素、茶皂素类物质等
规律:
1.咖啡碱、花青素、茶皂素类物质等成分的含量越高,茶汤滋味中的苦味就会越重。
2.原料越老,咖啡碱、花青素、茶皂素类物质等相对含量也会越低。茎梗的含量比叶子低,老叶含量比嫩叶低。
3.春、秋茶“苦感物质”的含量比夏、暑茶的“苦感物质”的含量低。
在生活中的体现:
1.在同样茶水比的前提下,夏、暑茶的冲泡的茶汤总体上比春、秋茶冲泡的茶汤苦。
2.在同样茶水比的前提下,原谅比较老的茶叶苦感会更低。
鲜爽
主要物质:氨基酸
规律:
1. 茶汤中氨基酸含量越高,其呈现出的鲜爽味越浓。
2. 一般情况下,原料等级越高越嫩,氨基酸含量就越高。
3. 一般情况下,春茶的氨基酸含量高于秋茶。
在生活中的体现:
1. 比较嫩的茶叶、春茶,在口感上更清鲜醇厚,喉韵更加甘爽。
2. 安吉白茶口感比较鲜爽,就是因为其氨基酸含量很高。
甜
主要物质:醇类、糖类物质
规律:
1. 醇类、糖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越高,其茶汤表现出的甜度越好。
2. 原料等级越低,醇类、糖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就越高。
生活中的体现:
一些原料等级较低的茶叶,其茶汤体现出的甜味则越高。
浓、厚、醇、滑、回甘、浓厚、醇厚、浓醇、甘醇、甘滑、甘鲜、甜醇、甜爽、鲜醇、醇爽、清醇、醇正、醇和、平和、淡薄、浊、涩、苦、粗味、青涩、青味、青浊味、熟闷味、闷黄味、淡水味、高山韵、丛韵、陈醇、高火味、老火味、焦味、辛味、陈味、杂味、霉味、劣异味.....
曾任浙江大学茶学系主任,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著名茶文化活动家,浙江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浙江国际茶人之家理事。
主编全国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茶树栽培学》,编著《习茶》、《生活茶艺》、《影像中国茶道》等著作。
(1)清鲜型
清香、味鲜、爽口。
代表茶叶有:碧螺春、蒙顶甘露、南京雨花茶、都匀毛尖等。
(2)鲜浓型
味鲜而浓,回味爽口,似吃新鲜水果的感觉。
代表茶叶有:黄山毛峰、婺源茗眉等。
(3)鲜醇型
味鲜而醇,回味鲜甜爽口。
代表茶叶:太平猴魁、顾渚紫笋、高级祁红、宜红等。
(4)鲜淡型
味道鲜甜舒服,较淡。
代表茶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5)浓烈型
有清香和熟板栗香,味浓而不苦,富收敛性而不涩,回味长而爽口,有甜感。
代表茶叶:屯绿、婺绿等。
(6)浓强型
味浓厚粘滞舌头,刺激性大,有紧口感。
代表茶叶:红碎茶、斯里兰卡红茶等。
(7)浓厚(爽)型
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收敛性,回味甘爽。
代表茶叶:凌云白毫,南安石亭绿、舒绿、遂绿、滇红、武夷岩茶等。
(8)浓醇型
收敛性和刺激性较强,回味甜或甘爽。
代表茶叶:优良的工夫红茶、毛尖、毛峰及部分乌龙。
(9)甜醇型
鲜甜厚之感。
代表茶叶:安化松针、恩施玉露、白毫银针、小叶科工夫红茶等。
(10)醇爽型
不浓不淡,不苦不涩,回味爽口。
代表茶叶:蒙顶黄芽、霍山黄芽、莫干黄芽以及一般中、上级工夫红茶等。
(11)醇厚型
味尚浓郁,带刺激性,回味略甜或爽。
代表茶叶:涌溪火青、高桥银峰、古丈毛尖、庐山云雾、水仙、乌龙、色种、铁观音、祁红、川红以及部分闽红。
(12)醇和型
味欠浓鲜,但不苦涩,有厚感,回味平和较弱。
代表茶叶:中级工夫红茶、天尖(包括贡尖、生尖)、六堡茶。
(13)平和型
清淡正常,不苦涩,有甜感。
代表茶叶:低档红茶、绿茶、乌龙茶以及中下档黄茶、中档黑茶。
(14)陈醇型
陈味带甜。制造中经渥陈醇化。
代表茶叶:普洱茶、六堡茶等。
茶汤入口后,不要立即下咽,而要在口腔中停留,使之在舌的各部位打转,充分感受到茶中的甜、酸、鲜、苦、涩五味,充分欣赏茶汤的美妙滋味。
喝茶,喝茶,闻的是香,品的是味。对于滋味的品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你喝不同的茶,喝大量的茶。喝着喝着对滋味的感受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当你能感受到滋味变化的美妙,那你的喝茶又添加了一份乐趣。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欢迎留言讨论,我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