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包用品网

2023年首采的六安瓜片,带有海苔兰花的独特香气,只需口粮的价格就能享受到大师级的茶品!

04-13

2023年首采的六安瓜片,带有海苔兰花的独特香气,只需口粮的价格就能享受到大师级的茶品!

都说绿茶是“明前茶,贵如金”,但有一款绿茶,偏偏“不爱明前爱雨前”,不求芽嫩味鲜,只求香高味浓。
它就是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六安瓜片。

在茶叶中,六(lù)安瓜片是少有的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

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且无青草味;去梗,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

随着清明时节的到来,春天的“鲜嫩”绿茶们大多已一一亮相,“春茶季”似乎准备悄悄落幕。

此时,六安瓜片却偏偏特立独行,不紧不慢地压轴登场!

六安瓜片每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内采摘,采摘时舍去嫩芽,只取二、三叶,求“壮”不求“嫩”。因此,六安瓜片不在明前采,而是清明之后、谷雨之前采制。
六安瓜片,经历了一个清明时节的蛰伏,只取壮叶,经特殊工艺,形成了香高味浓的独特韵味。

六安瓜片,产自安徽省六安市,由单叶制成,外形似瓜子,由此得名。
六安瓜片无芽无梗,外形自然平展,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也是茶界中的颜值担当。

地道的六安瓜片滋味独特,香高味浓,呈现出独特的海苔香、兰花香。
当地人习惯抓起一把瓜片,放在杯中一泡就是一整天,在绿茶中真是特别的存在。

清代袁枚著《随园食单》

20世纪初六安瓜片就被纳入“中国十大名茶”。作为一款颇具代表的历史文化名茶,“形美、香高、味浓”是它显著的特点。

早在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关于“庐州六安茶”的记载;到了明代被尊为“茶之佳品”,到了清代更是开启百年贡茶的历程,是清代诗人袁枚《随园食单》中所列名品。
2008年,绿茶制作技艺(六安瓜片)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22年,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项目涉及全国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项目,其中包括六安瓜片制作技艺项目。

如今,为何六安瓜片虽实力雄厚,真正喝过的人却不多呢?

因为优质的六安瓜片产量稀缺,采摘周期只有谷雨前后的十余天,所产地域不过方圆几十公里。

加上瓜片的制作特别繁复,上市时间较晚,在商业化竞争中显然不占优势,甚至连传统技艺的传承都成问题。

想要找到一款地道的、具有代表性的瓜片茶就更为不易了。

现在,一条生活馆联合“淘茶集”团队,有幸邀请到六安瓜片非遗传承人陆本坤老师,一同为大家带来2023年雨前头采六安瓜片茶,并在一条生活馆发起众筹。

按照采摘时间和树龄的不同,分别

有雨前、头采7种可选:

2023年 雨前六安瓜片 80g

2023年 雨前六安瓜片 80g×2

2023年 雨前六安瓜片 80g×4

2023年 头采老枞六安瓜片 35g

2023年 头采老枞六安瓜片 105g

2023年 头采老枞六安瓜片 105g×2

2023年 头采老枞六安瓜片 105g×4

茶园的第一波采摘预计在四月中旬,茶品制作与众筹同步,众筹结束后即可享用到这一口“海苔香”,千万不要错过!

雨前头采六安瓜片▼

众筹时间截止至2023年5月12日23:59:59


2023年头采、雨前六安瓜片

本次众筹的这款浓醇甘爽、香到心尖的六安瓜片,有头采、雨前2款可选,分别从包装上做了区分。

“头采”档105g装,包装采用的是蒲草篮、德化白瓷的搭配。

篮身采用福建泉州一带的蒲草,专门聘请当地乡村手艺人编制而成,古朴典雅。

白瓷茶叶罐身,是泉州德化窑超高温烧制。温润柔和,亮白如玉,容易养护,是始于汉代的传统釉色。

它既是茶器也是摆件,待茶叶喝完,还可以继续用来存茶,或作为茶器的收纳使用。罐盖,是实木材质,清漆处理,坚实耐用,很好地保留了原木纹理。


搭配的铜制茶则,分量压手,背面有锤纹质感,细节到位。


“头采”款蒲草篮装,内附有相应的珍藏证书,包含了茶品信息、当年采摘量、匠人介绍等。

一证一码,既可溯源又能确保正品,货真价实,不管自饮、赠礼都十分合适!

本次推荐的“雨前”瓜片茶包装方案,由“淘茶集”团队的设计师原创手绘。

画卷展现了六安瓜片的制作形式,采摘、炒制、焙火等过程跃然于纸上。

设计手稿
融合齐头山、蝙蝠洞、响洪甸河流等山水景象,再现鼎盛清代年间,六安人辛勤劳作的生活画面。

置于茶席之上,仿佛能听到河水涓涓作响,鸡犬相闻,嗅到那氤氲茶雾在空气中飘香。


香高味长,一口留住春天


此次众筹的头采档,特地挑选了群体种老树的茶青制作,一年只采一次。

干茶条索紧结,无芽无梗,大小匀整,色泽宝绿,带有一层薄霜,颜值颇高。干茶两边向中间翻卷,这也正是手工制作的证明。

薄霜富含黄酮苷类、咖啡碱、儿茶素类等物质,正是六安瓜片独特香气的来源。


注水后,蜷曲的叶子在水中翻滚,渐渐舒展开,兰花香、板栗香、海苔香,阵阵散发,富有层次感。

叶底,翠绿鲜活,肥壮饱满,可见用料考究,品质上乘。


茶汤黄绿清澈,清香高长,喝上一口,便会被霸道的香气所折服。
又香又醇的汤水刹那间占领了味蕾,唇齿间还有淡淡的兰花香萦绕,余味悠长,喉间还不断有一股甘甜涌出。
雨前头采六安瓜片▼
众筹时间截止至2023年5月12日23:59:59

核心产区,造品质好茶

六安瓜片的主产地,位于六安市金寨县大别山一带,方圆仅五六十里。
蝙蝠洞是核心中的核心。山头海拔高出周边300米左右,茶树芽叶格外肥壮。
六安市金寨县响洪甸水库,
上世纪50年代为治理淮河在此建坝
对于茶树的生长,这里的环境可谓得天独厚。山中高寒,长年烟雨蒙蒙,减弱了太阳光的直射,形成散射光,有利于茶叶中的芳香物质的形成、积累。
待到每年谷雨时节,齐头山气温回暖,此时茶就可以采摘了。

此次众筹的六安瓜片原料,均采自六安市金寨县蝙蝠洞产区,是核心产区中的核心,严格按照单叶的标准采摘。

品种为当地土生土长的群体老枞种,树龄长,内质丰富。经过7道传统工艺,手工制作,还原地道的传统瓜片茶滋味。


六安瓜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陆本坤
此次众筹的雨前头采六安瓜片,由陆本坤老师亲手制作。

陆本坤,六安瓜片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评茶师。
他出身于六安的百年制茶世家,早在清同治年间,陆家的祖辈已掌握六安茶的制作手艺,至今已传承五代人。

陆老师儿时便跟随祖辈学习传统制茶手艺,算起来如今已有40余载。

六安瓜片茶文化博物馆内景实拍

如今,他还创办了六安瓜片茶文化博物馆,通过藏品和历史文献、文物,讲述瓜片茶的发展史、工艺流程和茶道的变迁。

此次参与众筹的雨前头采六安瓜片,正是由陆老师亲制,精湛的制茶工艺代表着高品质的六安瓜片滋味,让你一口品到暮春之味。


六安瓜片茶 制作工艺


六安瓜片是烘青绿茶的典型代表,它的独特滋味不仅是源自产地,跟它复繁的制作工艺离不开关系。

前后历时一周时间,经过采摘、扳片、生熟锅、拉火等七道工艺,才算大功告成。
核心工艺“拉老火”,需往复100多个来回

“拉老火”的核心工艺,不仅考验茶人技艺,更需精力与耐心。

采摘分离后的单片鲜叶

采摘、扳片:

六安瓜片于谷雨时节开园,这时茶叶内含物丰富,成茶香气浓郁。采摘标准以一芽二三叶为主,经过摊晾、散热,再进行手工扳片。
注:扳片是指去除芽尖和茶梗,将嫩叶、老叶分离出来炒烘瓜片。


生锅炒制
炒制:
瓜片杀青分为生锅和熟锅,两锅连用,先炒生锅后炒熟锅。

生锅温度达100℃以上,起杀青作用。待炒至叶片变软时,转入熟锅。熟锅温度为90℃,以整形炒干为主,出锅时含水量也需控制


准备拉老火用的炭炉

烘制:

毛火:用烘笼炭火,烘顶温度控制在100℃左右,待烘到八九成干再进行挑拣。

小火:最迟在毛火后一天进行,火温不宜太高,需要茶师不停地翻摊茶叶,直到茶叶飘出清香味,接近足干即可。

老火:又叫拉老火,是六安瓜片的核心工艺,对茶品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较大。

高温下,瓜片茶青中富含的咖啡碱析出,迅速冷却才形成结晶,这也正是白霜、海苔香,独特瓜片滋味的来源。

这个过程需要两位经验老道的师傅配合,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2~3秒钟,即抬下翻茶,依次抬上抬下,边烘边翻。

每烘笼茶叶要烘翻五六十次以上,烘笼往复拉130多次,一个烘焙工一天累计要走上十多公里,加上温度高达600多摄氏度,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等茶香渐渐弥漫整个厂房时,才能停下,趁热装入铁筒,分层踩紧,加盖后用焊锡封口贮藏。


边境牧羊犬价格多少钱一只幼犬

丰子恺的漫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