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是清朝几代皇帝在150余年里倾心营造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被世人誉为“万园之园”、“一切造园之典范”。圆明园不仅以其杰出的造园艺术和精美的建筑闻名于世,其丰富的文化收藏更是令人称绝。其中图书字画之丰、书法宝帖之绝、珠宝古玩之珍、诸般陈设之精都堪称世界罕有。雨果曾说,即使把法国所有的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圆明园这座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1860年10月,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劫一空,之后又连遭官僚、军阀、土匪的破坏。烟水迷离的美景已不复存在,圆明园遗址成为英法侵略者文化犯罪的历史见证。
圆明园罹难百余年后,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劫走的大量文物宝藏已散失到世界各国。除此之外,圆明园遗址和全国各地还残留了一些珍贵文物。但圆明园盛时究竟有多少文物,又有哪些精美的陈设,至今仍是个迷。在此篇文章中,笔者愿同各界人士一起探讨圆明园文物的原有数量、种类,以及圆明园各殿堂内的各种陈设。在简要回顾圆明园文物被劫经过的同时,就圆明园文物回归方式和意义谈一点个人看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 圆明园丰富的文化收藏
圆明园作为皇家御园,是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等几位皇帝长期园居理政的地方,其文化收藏应与皇宫内的收藏基本一致。历史上的圆明园究竟有多少文物,又有多少文物种类?因1860年英法联军将圆明园劫毁,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是个迷。为回答这个问题,笔者翻阅了多种资料,特别想查到清内务府《圆明园陈设清档》,但未能如愿。现只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写的清代档案史料《圆明园》、《颐和园陈设清档》等资料来研究历史上圆明园的文物种类和数量。
(一)历史上圆明园的文物数量
据姜舜源先生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南迁的故宫文物共有2972箱,于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运至台湾。运台文物主要为书画、铜器、瓷器、玉器、漆器、珐琅、雕刻、文具、图书、文书档案及其它杂项。按故宫博物院老的记件方法,这些文物共有230863件。台北故宫博物院于1989年7月至1991年5月又进行了一次总清点,计书画9120件,瓷器24075件,铜器12108件,玉器51044件,杂项26555件,善本书籍173207册,档案文献395175件,合记691284件。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南迁的故宫文物未运往台湾的,1949年后除部分文献档案存于现在的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外,其余2120箱文物仍留在南京博物院,计有文物10余万件。据故宫博物院相关部门估计,现故宫博物院存有文物100余万件。其中有90余万件应为当年皇宫原有之文物。其中不包括已从故宫博物院独立出去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清代宫廷历史档案。几方面加在一起,可推算出溥仪退位后故宫实存文物至少应在150万件以上。
据颐和园管理处编印的《颐和园文物菁华》记载:清漪园(颐和园前身,乾隆年间所建)时期,正值清王朝鼎盛之时,国库充裕。乾隆皇帝又精于鉴赏,对文玩多有搜罗。虽然该园并不是主要园居之所,但其园内陈设所在不少,其中不乏商周之铜器、唐、宋、元、明、清之瓷器和书画等。当时著录的陈设达4万余件,清内务府专门建立《陈设清档》建档管理。因为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国力转衰,热河的避暑山庄、北京西郊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都开始裁撤陈设,独保圆明园。故咸丰五年,清漪园实有陈设37583件。当然,这里所说的文物陈设不包括家具等日常用品类。清漪园当时的建筑面积为7万平方米。
从以上几方面来推算,圆明园当年的文物数量也应在150万件以上,其理由有以下三点:
1.圆明园是几代皇帝长期园居之所,自雍正起,成为清代最大的皇家御园。据史料载,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几位皇帝每年在圆明园居住的时间达半年以上。以乾隆为例,据清内务府穿戴档记载,乾隆二十一年(1756),因有闰月全年共393天。是年,乾隆去热河避暑山庄及木兰围场66日,去曲阜54日,余居宫内(即故宫)105天,居圆明园168天。由此可见,自雍正后,清朝几位皇帝大部分时间是在圆明园内度过的,而且道光与咸丰帝因要减少开支,每年去热河避暑山庄及木兰围场已很少或不去,在圆明园内居住时间更长。据《清实录》记载,道光二十四年(1844),全年共347天。道光帝在圆明园居住时间达274天,在宫中居住只有73天,也就是在大的祭祀活动,举办科举、武举等时,他才回宫。道光帝本已下旨要在三月初三至初八到西陵祭嘉庆帝,但因外忧内患(广州有外国列强在滋事,国内几十个州县闹饥荒、水灾和匪盗),他只好改让其子代行祭礼,自己处理那没完没了的政务。该年年末冬至前道光帝奉其母后回宫,直至来年的初九又到圆明园园居。这说明了圆明园在清王朝的重要地位。
2. 圆明园的园林建筑达20余万平米,颐和园在清漪园时期只有7万余平米,故宫的建筑面积也不过16万平方米。圆明园作为园林,其建筑包括一些亭轩。这些亭轩不会有什么陈设。但因亭轩大都为小体建筑,故减去这些亭轩的面积,圆明园用于园居、祭祀、读书、游乐、存储库房等的建筑面积也在19万平方米左右。这些建筑内按一般陈设和库房存储计算文物的话,也应不少于故宫内陈设的文物数量。根据史料我们来了解一下圆明园几个景点的内部陈设:据国家图书馆所藏清样式房说帖载,方壶胜境总共有大小佛塔32座,宜春殿、琼华楼等两殿六楼共有大小佛2235尊。另据清内务府造办处作成活计清档记载:在谐奇趣刚刚建好后,乾隆十七年(1752)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陆续在其不大的殿内置放了220余件西洋陈设品。其中有日晷、显微镜、金银丝箱、浑天仪、银油灯、珐琅碗、西洋刀等。两件西洋刀上镶嵌着珠子三颗、碧牙西一块、上等红宝石一块。
3.根据一些不完整的史料可以看出,圆明园与故宫的陈设没有太大区别,但圆明园的库存要少于故宫,这是因为圆明园终归还是离宫。根据道光年间内务府的一份奏折可了解圆明园内的文物库存。圆明园共有六个器物库房。道光十五年(1835)十一月,奕纪等人在遵旨清查宫内及圆明园库贮物件奏折中,详尽地说明道光十五年(1835)前宫中及圆明园库存物件。其中一两重银锞共存569390个,宫内存290505个,圆明园存280694;大小正珠等共有6061颗,全在宫中存放;朝珠宫内存82盘,念珠、手串等1099款,圆明园存念珠、手串等81款;宝石类共有红蓝宝石、猫眼、松石等4077个,全在宫中存放;首饰类金凤、面簪、钿口、翠条等共有1541款,全在宫中存放;各种如意共1621款,宫内存各式如意1194款,圆明园存各式如意450款;玉砚、笔洗等501件,宫内存142件,圆明园存337件;头等瓷炉、瓶、罐等共773款,宫内存337件,圆明园存291件;二等铜鼎、炉、盘等共15款,宫内9件,圆明园6件;一般玉炉、瓶、碟等共819款,宫内664件,圆明园内155件;一般瓷瓶、洗、碟等共1263件,宫内960件,圆明园303件;漆器共660款,宫内374件,圆明园286件;寿意瓷器共625款,宫内存329款,圆明园存296款;寿意铜器炉、鼎、瓶、合等共133款,宫内存34款,圆明园存99款;寿意竹、木、漆器共41款,宫内存15款,圆明园存26款。以上只是清单中一小部分,但足以说明宫内和圆明园存储物件的大体情况。贵重物品,像珠宝和首饰类一般在宫中库房存放,常用的在宫中与圆明园的库房中都存放。
(二)历史上圆明园的文物种类
因圆明园是清王朝皇帝的离宫,据清内务府的一些清档来看圆明园内所陈设的文物种类与皇宫——紫禁城内陈设的文物应基本相同。从材质上说有金器、银器、瓷器、铜器、陶器、木器、漆器、竹器、珐琅器、玉器、牙骨器、石器、铁器、玻璃器皿、纺织品、皮毛制品、书画、图书文献等等。从功用上又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政务用品与礼仪陈设品
此类文化收藏主要为皇帝理政用品及彰显皇帝威仪的礼仪陈设品,如皇帝宝座、宝座周边礼仪陈设、宝玺、御用文房四宝等,殿堂建筑前均有铜狮、铜麒麟、铜龙、铜凤、铜瓶和日晷等。这些文化收藏主要集中在圆明园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州清晏;长春园澹怀堂、含经堂;绮春园迎晖殿、敷春堂等处。这些殿堂均为皇帝理政、寝居之地。
据乾隆五十八年(1793)、咸丰十年(1860)先后目睹过正大光明殿盛况的英国副使斯当东,及英国随军牧师麦卡吉、英军上校卧耳斯莱记述,正大光明殿建在长90、宽40、高4法尺(1法尺相当于32.9厘米)的台基上,屹然卓立,外部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屋檐雕镂的木工下布着铁丝网,以防雀鸟筑巢和栖息。殿内用白色大理石铺地,石块琢磨精美,并切成数目字形式,接缝极细。正中安置皇帝宝座,为紫檀木所制,做工精美,宝座上覆盖着黄色绣缎套子。宝座上方有“正大光明”四个大字鎏金匾。宝座位于高台上,下面有三级台阶,台四周环以红漆木栏杆,雕刻着玫瑰等花卉,精美富丽。宝座两边竖有高高的屏风,饰以蓝翡翠和孔雀毛,雀羽上系着红宝石和碧玉。殿内的巨大木柱漆成红色,屋顶木制天花板上,雕镂细巧,嵌花复杂。窗户糊着白色的高丽纸。殿内四周排列着刻镂精美的桌柜,陈列着宽博而灿烂的碧玉碗盏及许多瓷瓶、冰裂纹瓷缸和其他珍奇古玩,还有几座法国钟,有许多册印刷精美的中国经书及去年颁布的上谕。
2.鉴赏艺术品
此类文化收藏品有在当时就可称为文物的金石、书画鉴赏品,包括古青铜器、古玉石、古书画、古书善本、古瓷、历代碑拓等。更多的是清内务府造办处为皇家生产的当代鉴赏美术品,即在各殿堂内陈设的装饰物品。有金、银、铜器、玉石、书画、瓷器等。
据史料记载:雍正七年(1729),园内勤政殿等处陈设有自鸣钟表16座。乾隆十年(1745)圆明园内各处陈设的214件古玩皆配做漆木锦座,其中勤政殿有17件。
乾隆很喜欢收集古玩、古帖和古书画。一些殿堂有时是专为收储名帖名画而建。
长春园含经堂一景内的淳化轩,建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是专为收藏乾隆新收集到的《淳化阁帖》而建。《淳化阁帖》是北宋淳化三年(992)宋太宗赵光义命人选择内府所藏历代名家书法摹刻的。全帖分十卷,为唐朝以前包括王羲之、王献之等九十九位名人的书法墨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丛帖,被誉为诸帖之祖。乾隆觅得一部《淳化阁帖》北宋“初拓赐本”,命内廷翰林精审更定后,选能工巧匠钩摹上石。用三年多的时间摹刻成帖版一百四十四块。命名为《钦定重刻淳化阁帖》。原帖存淳化轩,石刻帖版一百四十四块镶嵌于淳化轩前回廊中。1992年在长春园含经堂东侧水面出土了几件《钦定重刻淳化阁帖》石刻残件,现存圆明园展览馆。
坐石临流亭,位于同乐园西北,建成于雍正五年(1727)前,仿自绍兴古兰亭意境,时称流杯亭。于仄涧中,奇石峭列,激波分注,作亭据胜处。亭为重檐三开间,乾隆帝弘历命名为“坐石临流”。乾隆四十四年(1779)春,弘历收集到历代书法名家《兰亭帖》墨迹六帧(唐虞世南摹、褚遂良摹、冯承素摹《兰亭序》,唐柳公权书《兰亭诗》并后序,明董其昌临柳公权《兰亭诗》,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原本),再加上大学士于敏中补戏鸿堂刻柳公权《兰亭诗》阙笔,及乾隆御临董其昌仿柳公权《兰亭诗》,合为“兰亭八柱册”。弘历为了“一永其传”,即将坐石临流亭改建成八方重檐亭,并易以石柱,每柱刻帖一册,此即著名的圆明园“兰亭八柱”。而原帖册就存在坐石临流。长春园狮子林一景中有一建筑“清閟阁”,是专为收藏元代画家倪云林的作品而建。
3.御用及宫廷人员生活装饰用品
其中主要有皇帝和宫室人员配带的饰物、四季衣物、上朝祭祀用礼服、起居及饮食用具等。这类物品数量最大,占圆明园文物绝大部分。其中较为珍贵的有配饰类朝珠、念珠、手串、红蓝宝石、猫眼、松石、金凤、面簪、钿口、翠条等;日常用如意、瓷炉、瓶、罐、玉炉、瓶、碟等;床上用品中最珍贵的是象牙席。据史料记载,圆明园各主要寝宫中都有尺寸不一的象牙席。
4.御用及宫廷人员文化用品
其中有文房四宝、书房用具及相关用品。这类文物在圆明园内数量很大,主要集中在园内各个书院、书楼和各个寝居之处的书房之中。圆明三园中书院、书楼和各个理政办公、园中休憩与寝居之处的书房数量之多是难以想象的,仅单独的书院和书楼就有十几处。其中重要的有:茹古涵今、碧桐书院、汇芳书院、万方安和等。
5.殿堂内外装饰陈设用品
其中主要有家具、灯具、各类具有装饰作用的挂屏、插屏等,其中多为紫檀木和其它硬杂木桌椅板凳等。据史料记载,仅同乐园一次整修桌椅就达几百件。圆明园盛期每年正月灯节前后照例要办“庆丰图”。在同乐园有连台灯戏和宫市活动;山高水长陈设火戏;正大光明殿前放烟火盒子;园内各处也都悬灯结彩。乾隆二十五年(1760)时,圆明、长春二园各处吊挂的大小廊灯共4324只。保合太和殿悬挂方形紫檀木绢画灯三对。
6.宗教类用品及陈设品
此类主要为佛造像、神像、各式佛塔、供器、唐卡、七珍八宝、寺内装饰及宗教常用品等,这类文化收藏种类及数量应占圆明园文化收藏的第三位。圆明园宗教建筑在皇家园林中是最多的,其建筑大概分三类:佛教、道教及民间信仰类。目前民间信仰类宗教建筑被学者分为儒家和道家两类,这里不具体探讨,但这类建筑在圆明园内大量存在。
佛教建筑在圆明园内是最多的,建筑面积也较大,其单独建筑群达十几处。这类景观建筑群主要有慈云普护、月地云居、日天琳宇、舍卫城、方壶胜境、法慧寺、宝相寺、正觉寺、庄严法界等。而佛堂,在圆明园内更是多达数十处,主要位于各园林寝居及休憩之所,具体有奉三无私、万方安和、含经堂等处。
道教建筑在圆明园内也不在少数,主要为广育宫、惠济祠、河神庙等。另外文昌阁、土地祠、花神庙、刘猛将军庙在园内也都存在。
儒家类的家庙在圆明园内有一处,这就是安佑宫。其建筑体积庞大,占地面积较广,是圆明园内三大建筑景群之一。
另外圆明园与其它皇家园林有其独特的一点是,它的宗教类陈设较为齐全。在奉三无私殿内设有祭祀萨满教诸神的神堂,在方外观设有伊斯兰教的礼拜堂。萨满教是满族的原始宗教,而伊斯兰教是容妃信仰的宗教,因容妃的特殊地位,促使乾隆皇帝在园内设了礼拜堂。
7.军政武备用品
园内除有皇帝专用的非常奢华的御用甲胄、刀剑、枪支外,还有几十名技勇太监的武器装备。圆明园山高水长是皇家日常习武之地,此处的十三所专有一鸟枪库房。同时,为练枪,在山高水长西北侧专门设有靶墙,乾隆皇帝为此还专门题写了《土墙》诗。现该《土墙》诗碑存于北大校园内。
8. 图书档案资料
圆明园文源阁是皇家藏书北四阁之一,这一处藏书量很大。除此之外,园内还有多处书楼和藏书之处。这些图书主要是《四库全书》、《四库全书荟要》、《古今图书集成》等。另外,在正大光明景区东南处,专门有资料房,现已无一点踪迹。
9.典仪及娱乐用品
此类文化用品主要是中和韶乐等大型典仪用的各种乐器、仪仗及大量的戏剧用品。清代宫廷文化娱乐活动主要为音乐和戏曲欣赏。而音乐大部分为祭祀、朝会、宴飨、行幸等典制音乐,在御园内典制音乐很少,主要以戏曲为主。由于帝后们喜爱戏曲,所以清代的戏曲发展很快。享誉世界的京剧就是在乾隆末年开始发展起来的。在圆明园不仅有专门存放整套中和韶乐乐器的乐器行,而且还有存放精美戏曲服装、道具的地方。圆明园内的戏楼很多,最大的为同乐园,为皇帝和后妃们日常及各年节时令娱乐之所。此外全园各处各种大小戏楼有十几处,凡皇帝及后妃的寝居之所还都有大小不一的戏台。
10.国内外进贡礼品
清时,全国各地大小官吏进贡些礼品是正常的,他们会根据皇帝和后妃们的喜好而进贡各种文化精品,但多为字画、地方特产和佛像等。
清代,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以玻璃制品、自鸣钟表、望远镜、日本漆器、朝鲜高丽纸等为主的物品流入中国。圆明园西洋楼是世界建筑史上少有的中西合璧杰作。各殿宇内陈设有大量的西洋物品,种类很多,主要有钟表、西洋灯、玻璃吊屏、西洋人弹琴、鸡叫、水法人之类的工艺品、西洋刀剑、枪炮、舰船模型等。仅谐奇趣一处就有几百件物品,这还不包括墙、窗、顶棚等处的几十幅西洋画。这些物品有造办处到国外制作的,但大部分为西方礼品。
11.舟船及车马等运输工具及装饰品
圆明园是山水园林,水上和陆地运输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只是皇帝御用工具较为精美,一般服务用运输工具用品比较普通罢了。
12.庭院陈设与诗文碑刻
庭院陈设主要为置石、各种带有寓意的造像及各种精美的装饰,主要为狮、麒麟、凤、鹤等。诗文碑刻主要为各景点题名、著名诗篇、碑帖、皇帝诗文等。这类文物现存较多,重要的有玲峰石、重刻淳化阁帖等。
具体要说明每类文物有什么,因现有的史料有限,完全说明这一问题很困难。下面我们根据一些零散的资料来看看当年圆明园内以上这几类文物的实物例证:
1860年英法侵略军从圆明园一带撤走以后,总管内务府奏请咸丰在德胜门外设局收缴散失文物。奏折中称,圆明园三山处“所存物件被夷人搜取者固多,而土匪乘势抢掠,或委弃道途被无知小民拾取者,亦复不少”。胜保等人率领军队在圆明园、三山附近地区搜寻查获。自咸丰十年(1860)十月初五开始,胜保在昌平等圆明园附近地带收缴文物达上千件。其中在十月初五日胜保第一次在昌平起获土匪盗抢的珍宝文物有:“嘉庆皇帝书写的帖括192张,玉版册页、玉瓶、玉钟等共84件;后到村中收缴大小玉器、古铜钟鼎、零星陈设等100余件,戏衣、宫毯两捆。检取道光帝御题《喜溢秋庭图》、乾隆御题《王诜诗词帖》、钱选《山居图》、《陶潜归去来兮图》、钱维城《仙庄秋月》、郭畀《墨竹》、朱德潤《秀野轩图》手卷六幅。
据当年参加抢劫圆明园的英法侵略军回忆说:为了拍卖从圆明园中抢来的珍宝,把“赃品全安排展览在喇嘛庙的大殿中”,其中有各种色调的白的和绿的玉石、古色古香的珐琅瓷瓶、古铜器物、金银的佛像;毛皮制品也特别精致;其中许多都是很名贵的、有黑貂皮、水獭皮、紫貂皮、羊羔皮等;特别令人醒目的是,还有两三件皇帝的朝服。这些朝服是用杏黄缎子制成的,用金线刺绣着大小的龙,边缘是丝线织成的优美的刺锈、镶着解鼠皮或紫豹皮的里子,袖口是用光滑的黑貂皮做成的。此外,还在殿角里堆满了许许多多的各种颜色的绸缎和绉纱,其中还有一些是专供皇帝使用的御用黄色绸缎。
英军司令格兰特把自己应得的那部分,拨给士兵,为了表示谢意,“军官们赠送他一把雕满花纹的赤金酒壶,这是赃品中最精致的东西”。英国女王也得到一份,就是两个美丽的大珐琅瓶。
法军司令孟托邦把抢到的两块黄金和碧玉制做的朝笏,其中一块交给格兰特转献给英国女王;另一块献给法皇拿破仑三世。此外,法军回国后,孟托邦献给拿破仑三世许多东西,其中有:两根将军的装饰杖。它们的形状像是拉长了的C字,用金子做成,中间和两端均镶有很大的宝石,非常漂亮,做工极为精细。一件完整的中国皇帝乾隆御用甲胄(现在法国吉美军事博物馆展出),这件甲胄是好几件依次叠起的衣服所组成:第一件是由金边绣成的绸衣;第二件是钢制作的甲胄;第三件最贵重,是金做的黄色绸衣,上面有光彩夺目的各种刺锈,再加上用金子和宝石所做的纽扣,就使这件衣服更加贵重。附在这件龙袍上的还有一顶用金子和钢所做成的战盔,盔上有钢制的尖状物。还有鎏金和釉的铜宝塔,各色釉制的大瓶,好几个用金子和釉做的神像。两座很大的铜制鎏金怪物像,每座约重四百公斤。两卷做工很好的非常长的窗帘。此外,还有许多戒指、项圈、酒杯、漆器、瓷器以及数以千计的珍奇玩物。这样,英法侵略者从国家元首、将军到士兵,每人都心满意足地得到许多赃物。随英军司令格兰特一同前来的瓦尔西礼,从“正大光明殿”后面出去,穿过圆明园中路来到清帝的寝宫。他发现“这里仿佛一个巨大的古玩铺,其中置有本国艺术和手工的精制品,和欧洲制造的各种光怪陆离的装饰物”。他还发现咸丰皇帝的绣有长寿字样的小帽作为装饰放置在床榻上,烟斗和水烟袋却在靠近的一张小桌上。邻近左右的房屋,有巨大的衣柜,盛满绸缎皮货,织金的大衣,文彩华丽,镶着银鼠黑豹的朝服,上有五爪金龙的花纹,显示它们乃是专供皇帝所用,都储藏在柜子里。他又窜到几间房子里,发现各屋都置有大柜,“装满玉石所制的杯盏、瓶、碟等等”。十月九日法军就要回到北京城内,这时他们的帐篷里堆满了各式各样最珍贵的东西。到处都是豪华的家具、丝绸和镶着金边的皇袍。许多艺术品、铜器和最好的箱子都堆在帐篷前,有些已经撕破了,还有一些已部分损坏。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是拿破仑三世欧也妮王后建立的。兴建的原因是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将从圆明园抢劫来的所谓战利品敬献给法王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妮王后。欧也妮王后将送给她的圆明园文物汇集在一起,在枫丹白露皮埃尔大厦旧址底层建造了中国博物馆,将这些文物存放起来。
中国馆是按个人收藏及鉴赏习惯布置的,有客厅、展室、桌椅、沙发。从1863年装修布置之后,一直展出至1975年。1984年开始必要的修缮工作,1991年完工重新开放。从第二帝国时期就一直挂在天花板上的三幅巨型“缂丝”制品,这次得到修补,有些物品得到重新胶粘。三幅巨大的乾隆年间“缂丝”制品占据了整个天花板空间。三幅图案看似相同,但有细微差异,同为藏传佛教内容,即三世佛和他们的弟子十八罗汉及四大金刚。就其内容看,这三幅巨作应是圆明园某个或某几个较大的佛堂或寺庙中之物。这种制品散失到法国有许多,其各个博物馆均有收藏,只是尺度要小得多,该博物馆墙壁上就有一幅,内容为三国或水浒中的故事。
在该室内最显著的位置摆放着一座巨大佛塔,高约2米,与故宫内现存的佛塔基本相似,这座塔是青铜鎏金,通体各层镶嵌着绿宝石,这在乾隆年间各种佛塔中都是少见的。据史料记载,长春园含经堂一佛堂内有两座这样的金塔,与故宫慧曜楼佛堂内的金塔相仿。该馆内这座金塔顶部为日、月、伞和三宝,这代表着佛教中最理想的天界,日、月镶嵌巨大的绿宝石。中间的半圆体有一佛龛,佛龛中为释迦牟尼像,形态自然、铸造艺术精湛。下部四方体有雄狮托起整个塔体。这是藏传佛教佛塔的典型样式。
在金塔的左右放置一对象牙和一对青铜雕龙,与故宫、避暑山庄等处皇帝宝座前放置的青铜龙形制一样,说明这对物品应是圆明园正大光明殿皇帝宝座前的摆放之物。
金塔前有一对鎏金编钟和一只景泰蓝麒麟。这两枚镏金编钟是圆明园仅有的一套十六枚镏金编钟中的两枚。可惜其他十四枚不知散失何处。
这只景泰蓝麒麟躯体浑圆,头部栩栩如生,长长的双耳、短短的四肢、形态可爱。受到当时欧也妮王后的青睐。在她原来的土伊勒里王宫房室中就曾摆放过这只麒麟。
在该馆天花板上挂着一只巨大的景泰蓝吊灯,下方是一只巨大的兽足兽纽景泰蓝方盒。据分析这应是九州清晏殿内放置冰块和水果用的器物。在该馆橱柜间置放着巨大的景泰蓝五供,现存国内这样大的景泰蓝已很少,应是乾隆年间的艺术珍品,这五供中间是香炉,两边对称摆放的是烛台和花瓶。这五供都有环形图,颜色有玉蓝、黄绿、翠绿、玛瑙红和明黄色等等。
该馆内有几只花梨木玻璃柜橱和角柜,里面摆放着从圆明园抢来的各种青铜、玉器等艺术珍品。摆放位置没有分类,杂乱无章。只是根据空间大小按器物体量来摆放。这些艺术品可分几大类:1青铜器;2玉器;3瓷器;4漆器;5金银制品;6珐琅(景泰蓝);7珠宝或小件物品。
1.青铜器。其中有一只熏香炉和一只青铜鼎。这只青铜鼎铸造精密,样子坚稳,并配有朴素的装饰。鼎体浑圆且深,向上收口,两侧对称设耳,鼎体上部有扁平浮雕。一对龙的图案有些变化形成一道突出的棱,形成饕餮纹。
2.玉器。当中有玉壶、玉碗、玉鼎、玉洗、玉塑、玉插屏等,这些玉器选料精,做工细,堪称玉器中的精品。有些玉插屏上刻有金饰皇帝御制诗。还有乾隆《御制八征耄念之宝记》碧玉册,雕刻的文字为征瑞书写;有的玉洗、玉盒等还带有景点名称,如汇芳书院、耕云堂等。有一只玉洗,玉料本身就很难得,加上精湛的雕工,应是玉器中的上上品。这只玉洗带有琥珀色,刻着花纹,呈椭圆形。四个半裸男孩正想爬上笔洗的边沿,他们的头圆圆的,又光又亮,小小的眼睛透过眼皮露出狡黠的目光。胖乎乎的身体呈现着勃勃生机。这只玉洗与故宫博物院藏品中一只儿戏笔架似乎是一套文房用品中的两件。应是摆放在圆明园中某个较大的书房中的物品,如勤政亲贤或含经堂等。另有一只白玉笔架雕刻的人物和树干流水等形象生动,所表现的内容意境深远。
3.瓷器。是该馆藏品中最多的一类。有碗、罐、壶、瓶、盘、瓷塑等。有一只茶釉龙耳罐,造型优美,釉色纯正,可称是同类瓷器的珍品。有只青花大碗,线条柔和,碗体厚实,声音洪亮(据法国基表国家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让·保罗·戴罗什所述)。环形底部未加装饰,图案有明有暗,青花有许多小的氢化点,略有外浸与釉色混为一体。内壁为枝干图案,外壁为叶饰,枝桠上花果相间,每个枝桠各不相同各成一束。叶饰更为精妙,以不断的流水纹包起整个外壁。外壁主体绘有六朵荷花,还有花苞和荷叶作为陪衬。这只青花碗如果是成化年间的作品,其艺术价值就更高了,只是没见到实物无法分析确定。
瓷器中还有两只康熙年间的五彩大盘,摆放在该馆的桌子上。两只五彩盘尺寸较大,上面的图案取材于水浒或三国故事,人物、战马、景物等都非常生动,图案布局也相当别致,这两只盘应是康熙年间的精品。
瓷器中大部分为康熙五彩和乾隆粉彩,其中一只乾隆粉彩镂空六方瓶格外引人注目。另一只千花壶更是罕有,一只壶体上绘有各种花卉图案,变化无穷,且排列错落有致。梅花、菊花、荷花、牡丹等绘满壶体。虽然这些花卉连在一起,但由于釉色的明暗使这些花卉无不毕肖。另外该馆内还有许多瓷塑,其中有八仙人物等。
4.漆制品虽不多,但不乏精品。其中一只红漆盒,雕刻得相当精细。图案为百子游戏图,通体百子神态不一,建筑、花木、石头等线条柔和,形象生动。整体布局协调有致,相互呼应,在极小的空间内讲述了太多的故事。这百子中有的游戏,有的跳舞唱歌,有的在捉迷藏。这个漆盒说明当时艺匠的工艺水平很高。
5.金银制品中最引人注目有一对金罐和一只金曼扎。这一对金罐通体如意花纹闪闪发光。其中一只罐耳已掉。这对金罐说明当时圆明园内的摆设是多么奢华。另有资料表明这对金罐不是军队送给拿破仑三世或王后的,而是欧也妮王后到别的博物馆看到后要来的,维奥莱勒迪克在一份文件中说:“有几样来自夏宫(圆明园),但不是中国远征军司令将军搜集的物品被国王取走,其中主要有两个大金罐,制作精湛,价值25000法郎。”
金曼扎为黄金制造,镶有珍珠、绿松石和红宝石。曼扎和坛城一样是藏传佛教的寺庙摆设品。这只曼扎中央凸起的部分为须弥山,四周为婆罗门教的四大部洲。
6.小件景泰蓝制品比较多,有盆、瓶、罐等,其中一对景泰蓝壶上的图案据分析是郎世宁所绘的仕女图。
7.珠宝及小件玉器等主要摆放在厅中的玻璃桌柜中。其中一串大念珠还有一个故事。一般朝珠是108颗,可这串珠子是154颗,这是孟托邦将军将一串皇帝的朝珠和两串皇后的挂珠串在一起献给欧也妮王后。但没想到她并不高兴,因为她早已风闻这些远征中国的军官们个个口袋装满了金银珠宝,欧也妮王后埋怨只给她这样的礼物。于是孟托邦决定另送给她三车礼品(总共送她有七车)。小件的文物还有翡翠、玛瑙、珊瑚、水晶、文竹、黄杨木、象牙器、雕漆等。
欧也妮王后送给拿破仑三世的清朝皇帝的军刀、盔甲等现在法国军事博物馆内展出。
另外,圆明园建筑内有大量的墙画、窗画、门画,这是故宫内少有的。据史料载,九州清晏清晖阁挂圆明园全图,长春园茜园挂长春园全图。各殿堂内墙上均有大小不等通景画,门上有虎、美人等画。如“同乐园新改楼下南墙上原贴通景画颜色脱落,着于士烈找補见新”。“思永斋西间楼梯上拉门一道,面东着王致诚画美人”。
乾隆二十九年(1764)三月十五日,太监胡士杰到如意馆传旨:“慎修思永前殿后层明间罩内西墙,着方琮画山水。蓬岛瑶台三卷房明间南墙画绢画通景画,内安铜门一分。秀木佳荫楠木插屏,用绢画夏秋景山水二幅,俱著方琮画。钦此。”
二 圆明园文物流散经过与范围
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时抢走了绝大部分文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物通过各种拍卖会等途径散失到世界各地。圆明园被毁时,其周围的平民、土匪也借机拣拾、偷掠了一部分文物。虽经清政府收剿了一部分,但相当数量的文物仍散失到民间。1900年以来,特别是1911年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被废,清王朝消亡之后,圆明园的石雕文物开始大量散失。散失的范围大概为北京、保定、南京、苏州等地。
(一)圆明园文物被劫毁经过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法国军队最先到达圆明园。在圆明园大宫门遇到任亮等技勇的微弱抵抗后,进入圆明园。他们被宫殿中的陈设震慑住了,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精美的宝物。开始他们只是偷偷摸摸拿几件易藏的物品,后来在英军进园之后就开始大肆掠夺起来。
法军占领圆明园后,英军的步兵大队还在北京德胜门近郊。10月7日上午,英军司令格兰特立即派一名旅长和几个军官外加一名翻译(斯温霍),带着一名被抓来的太监,到圆明园法国军营去“访问”。法军司令孟托邦把他们领入圆明园内,孟托邦对英国军官说明他曾严禁部队进入墙垣以内,“决定在英军未到达以前不进行抢劫,以便大家机会均等。”在一个大殿里,几个英国军官看见“御座的地板上摆满了天朝皇帝精选的古董珍品,但已命定作为赠送给两个更值得尊敬的君主的礼品。”孟托邦用手指着这些古董珍品说:“我把这些最华美精选的东西挑了一点,准备在大英女王和法国皇上之间加以摊分。”“在过道右边是皇帝的两间起居室。这两间屋子有一道重门和一个挂帘。墙壁上有一个锦帐隔开铺满丝褥的壁龛作为龙床。御枕下有一块绸手帕,上面用朱笔写着各式各样有关外夷的事情。1858年的《英国条约》连同它的封套放在一张桌上,大量的朱笔批示被堆积起来。这些屋子到处都摆设着古玩,法国军官对他们喜好的东西开始动手攫取。金表和小件的珍贵物品被这些先生们以骇人的速度攫取,很快就消失在他们很大容量的口袋中去”。
10月7日下午一时,英国公使额尔金和英军司令格兰特骑马来到了圆明园,法军司令孟托邦到门外迎接。只见“法国军官不断地在出出进进,进去的空着两手,出来的满载抢掠到的各式各样的东西。许多人穿着华美刺绣的妇女袍褂,差不多所有的人都戴着漂亮的中国红缨帽来代替法国的军帽”。当驻扎在大宫门外的一个团部军营敲着法军集合鼓时,却无人理睬,只有不到10个人前来集合,“其余的毫无疑问是在圆明园内进行抢劫”,这些珍宝很快就成为他们抢掠的对象。接着,额尔金、格兰特与法军司令孟托邦开了一个很长时间的分赃会议,最后决定两军各派委员三人,合议瓜分园中的宝物。他们决定把圆明园中的宝物分为两类:一为贵重宝物(如金银珠玉等);一为美术宝物(如名人书画雕绣等)。还议定各军所获宝物,择至宝贵者,各献于其君主(即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和法皇拿破仑三世),余悉计值均分。还规定“合意适情的物件,作为两国军队的奖品,当他们选择完毕,其余的物件,可以归虏获者据为私有”。开过分赃会议以后,英法侵略军再也抵抗不住圆明园中珍宝的吸引力了,10月7日下午,开始进行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大抢劫,英法侵略军像恶狼般地吞噬着园中的无数金银珠宝和精妙绝伦的文化艺术珍品,充分暴露出这伙丧失人性的帝国主义强盗的贪婪本性。
抢劫后,英国侵略军为警告清政府,居然下令烧毁圆明园。三千骑兵在园中纵火,“顷刻工夫,几十处地方,都冒出一缕一缕的浓烟密雾来……不久这一缕一缕的烟,聚成一团一团的烟,又集合为弥天乌黑的一大团。万万千千的火焰,往外爆发出来,烟青云黑,遮天蔽日。所有庙宇、宫殿、古代的建筑,举国仰为神圣庄严之物和其中历代收藏,富有皇家风味精美华丽,足资纪念的物品,都被一齐付之一炬化为灰尽了。当我们回来的时候,芬纳带着一两队骑兵,绕行一周,将我们所忽略过去的那些外面的建筑,也都一齐架火燃烧。我们回到圆明园之后,才知道第六十队的来福枪士兵和旁遮普士兵,已经将他们的时间,利用得极其巧妙。所焚烧的区域,宽阔而且遥远。现在所仅存的,只有那座正大光明殿,以迄大宫门中间所有的建筑,尚屹然存在,未付焚如。因为里面住着军队,故迟迟有待。时已三点,我们应须整队开回北京,乃发布命令一并焚毁。刹那之间就找到了燃火的材料,有几个手脚伶俐的来福枪队队员,立刻动手放火,遂将这座正大光明殿,熊熊地燃烧起来。庄严华贵之区,且曾为高贵朝觐之殿,经此吞灭一切的火焰,都化为云烟了。屋顶在火焰中已经燃烧一些时候,不久就要倒塌,一百码外,就可以感觉到那种炎热,扑通的响,震心骇目,屋顶倒塌下来了。于是园门和那些小屋也一个不留,真是惊心动魄。这所算作世界最宏伟美丽的宫殿的圆明园,绝不留下一点痕迹。至是我们已经完毕这件大工作,便再回到北京去”。
(二)各国藏圆明园文物
英法侵略军洗劫圆明园珍宝之后,就开始变卖。英军回国途中在香港就进行了拍卖,变卖了一些文物。他们回到国内又举行多次拍卖。通过多年这样的拍卖会,圆明园的文物已流散到世界各地。但大部分文物还是存于英法两国。
1.英国藏圆明园文物
当过光绪皇帝英语教师的张德彝(1847—1918),曾任清朝驻不列颠、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公使。他于1866年,作为中国第一位赴欧旅游团成员出国游历,回国后写了日记体游记《航海述奇》一书。他在书中说,同治五年 (1866) 四月其本人出国游历英国伦敦。初四的早晨,一位姓突的朋友来拜会他,约他出去游玩。他们坐车走了十多里路,来到一个地方,室内非常宽阔洁净,看见货架“上下罗列者,皆中国圆明园失去之物,置此赁卖”。仔细一看,发现有皇帝穿的“龙袍、貂褂、朝珠、太后朝珠、珠翠、玉石、古玩、诸般画轴、神像、金鸡。中天马、银鼠等衣,皆御用之物”。
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坐落在伦敦城西北布卢册伯里区,始建于18世纪中期,于1759年正式开放。其中东方艺术馆中除少量是中亚、南亚和日本的文物外,大部分是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可以说应有尽有,为数达两万件之多。1860年圆明园劫毁后,英军所劫走的圆明园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一部分被拍卖了。献给维多利亚女王的一部分圆明园文物存放在大英博物馆,一部分圆明园拍卖品也收进了该博物馆。
收藏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的主要圆明园艺术品有:
(1)我国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绘制的宣扬宫廷妇女们道德规范的《女史箴图卷》,它是我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品,1860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去,现在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2)当年和珅窃取圆明园中的一个长3尺、高2尺的白玉马,和珅被抄家时抄出,置于圆明园中。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走,也收藏在伦敦大英博物馆。
另外该馆内还有圆明园中原藏商周著名的青铜器、历代的陶瓷器、玉如意、时钟、金塔、金钟、玉磬等宫廷陈设品。还有清代的瓷器、漆器、玉器、牙雕、景泰蓝、珊瑚、琥珀、玛瑙、水晶、宝石、朝珠、木雕等精美艺术品。目前我们对大英博物馆中的圆明园文物了解得很少,有待进一步去考察。
收藏于英国伦敦维多利亚——艾伯特博物馆内的圆明园主要艺术品有:《皇帝在万寿山下接见夷人》。这是一幅玻璃画,画中的皇帝很可能是嘉庆皇帝。玻璃画绘画艺术大约是在18世纪中叶,由欧洲引进中国的,这种绘画技巧与颜色的运用,与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虽然完全不同,但在运用西方透视画法的同时,并没有放弃中国美学的精妙、细微。这幅画很可能是郎世宁的中国学生所作。
2. 法国各博物馆藏圆明园文物
清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中记述说,光绪十六年(1890),闰二月三十日,饭后去参观巴黎东方博物院。他发现在中国展室中“有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曰‘圆明园印’,白玉方印,稍小”。光绪三十年 (1904),改良派领袖康有为,游欧洲十一国。写了著名的《意大利游记》和《法兰西游记》。光绪三十一年 (1905)七月二十二日,康有为开始游览法国巴黎,其中有关圆明园流散文物他这样写道:光绪三十一年 (1905) 七月二十二日游法国欹规味博物院。此院一千七百年路易十四所开。来游此乎,则伤心处矣。郜鼎入于鲁庙,大吕移于齐台;中国内府图器珍物在此无数,而玉玺甚多,则庚子之祸也。呜呼!观内府玉印晶印无数,其属于臣下者不可胜录,今但摘御玺录于下:“太上皇帝归政”,碧玉鼍纽长半寸篆文;“太上皇帝归政仍训政”,碧玉鼍纽长半寸篆文;“得遂伤心”,椭圆长寸篆文。“太上皇帝归政仍训政”玉印一盒,凡三印。其一文曰:“得遂初心”,盖高宗授位睿皇后之印也。吾睹此伤痛。归政仍训政之事,在当日为创制古今未有之盛事;不意今日取法,为篡废之奸谋。以此之故,数千年之珍宝,乃至祖宗之传授玉玺,皆不保而流于敌国。此物之在此,为此故也。中国几亡,黄种几灭绝,为此故也。吁!“乾隆御笔”,白玉方玺高广二寸二龙争珠纽雕镂极精;“八征耄念之宝”,青白玉方玺高广二寸篆广。呜呼!高庙雄才大略,每日必作四千言。想下此印时,鞭笞一世,君权之尊,专制之威,于是为极,并世无同尊者,遂以结中国一统帝者之局。岂意不及百年,此玺流落于此。昔在北京睹御书无数,皆盖此玺文,而未得见,又岂意今日摩挲之!岂止金铜仙人辞汉之歌而已耶?
高庙有诗曰:“八旬天子古六帝,四代曾孙予一人。”福寿至隆,结大地大帝之局。此后地球合一,亦必无此尊崇。此时中国闭关熙熙,自乐自大;岂知尔时法革命大起,华盛顿忽兴,华忒之机器大行,大地大通,而大变在日用此宝时耶!祸福无端,消息盈虚,与时偕行,岂可以目前定之哉?故君子不自满假,居安思危,处常思变也。
“保合太合”,碧玉玺方二寸半鼍纽篆文;
“听平视察”,碧玉玺方寸龙云纽篆文(此批覆刑部奏疏之玺也);
此二玺玉皆最美,他玺不及,非盛时安得有此耶?觚哉觚哉!
“自强不息”,白玉玺方二寸鼍纽篆文;
“犹日孜孜”,青白玉方玺高广二寸篆广;
“春火长烟”,汉玉印壶芦样长二寸篆文;
“圆明春山”,绿白玉玺方广寸半篆文;
圆明园毁于庚申之役,是役法国与焉,此玺或庚申流落。嗟乎!京邑两失,淋铃再听,而不之戒,岂非安其危而利其灾耶?苟不若此,国安得亡,睹玺凄然。记十年前曾游圆明园,虽蔓草断砾,荒凉满目,而寿山福海,尚有无数殿亭,有白头宫监守之,竟日仅能游其一角。有白石楼一座三层,玲珑门户,刻划花卉,并是欧式,盖圣祖所创,当时南怀仁、汤若望之流所日侍处也。圣祖疏通知远,早创此式,以广鲁天下。孔子之为明堂制也,上圆下方,三十六牖,七十二户,皆为今欧美之先河。惜后世不善读书,误守屋卑污方之旧,而今为欧人所轻也。
乾那花利博物院,此院一千八百七十九年开,亦伤心地也,院为圆式。内府珍器,陈列满数架,凡百馀品,皆人间未见之瑰宝,精光射溢,刻籀精工。有碧晶整块,大五六寸。一白玉大瓶,高尺许。一白玉山,亦高尺许,所刻峰峦楼阁人物精甚。其五色玉盘、玉池、玉屏、玉磬、玉罗汉、玉香椽,皆精绝,亦多有刻字者。玉瓶凡十一,大小不一,皆华妙。有玉刻绮春园记十简,面底皆刻龙,精绝。一白玉羊大三寸许,尤华妙。如意亦百数,以红玉镶碧玉及白玉者佳;有一纯白玉者,至清华矣。其他水晶如意、磁如意,亦极清妙。其铜铁如意尤多,不可数。其刻漆、堆蓝、雕金之屏盘杯盂百器甚多,皆非常之宝也。其御制磁有字者甚多。有御书“印心石屋”墨宝六幅,金纸《印心石屋图》三幅,亦刻龙,斋戒龙牌一。封妃嫔宝牒一。其他晶石漆瓶盘、人物无数。皆中国积年积世之精华,一旦流出,可痛甚哉!
收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内的圆明园的主要艺术珍品有:
(1)由中国宫廷画师沈源和唐岱共同绘制的绢本《圆明园四十景图》。
(2)宫廷画师沈源和孙祜刻版的木刻本《圆明园四十景图》。
(3)伊兰泰制作的海晏堂等西洋楼铜版画20幅。
(4)《圆明园菊花迷宫图》。
(5)郎世宁绘制的宣扬乾隆皇帝武功的《格登鄂拉斫营》版画。
收藏于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内的圆明园主要艺术品有:
(1)郎世宁绘制的《乾隆肖像》。肖像是乾隆皇帝41岁时的坐像,身边站立两位大臣。这幅画是郎世宁用中国毛笔绘制的,这是欧洲与中国绘画技艺互相结合的作品。画家在脸部只用极轻的阴影,却抓住了乾隆的神韵,乾隆身边的大臣也极有威仪。
(2)《乾隆百花瓷瓶》。此瓶造型精美,画法上乘。瓶为陀螺状,瓶上的花卉图案种类各异,可谓绚丽多彩、万紫千红。在绘制花卉时大量使用珐琅彩中的粉红色和洋彩,使各种色彩互相融合,既接近油画又接近于水彩画,非常美观,是乾隆时代的艺术珍品。
收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内的圆明园主要艺术品有:
郎世宁绘制的《乾隆帝后和十一位妃子肖像》。画中青年时代的乾隆皇帝英姿焕发,栩栩如生。这幅画乾隆一生中只看过3次:即刚绘制成的时候,70岁的时候,以及他退位的时候。
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法国侵略者将一部分圆明园珍贵文物献给王室,后被各博物馆收藏。但大部分圆明园珍贵文物被个人收藏,有些文物后来在各种拍卖会上拍卖,有些文物至今仍在个人手中。
海晏堂是西洋楼景区最大的一处园林景观。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基本建成。海晏堂正楼朝西,门前左右有弧形叠落式石阶数十级,环抱楼下喷水池。池东高耸一尊巨形石雕贝壳形蕃花,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我国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青铜雕像。每个时辰由相应的生肖依次喷水,正午时分一起喷水,俗称“水力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十二生肖兽头青铜雕像在国外发现七枚,即鼠、牛、虎、兔、马、猴和猪。其中牛、虎、马、猴和猪在几次拍卖会上出现,80年代台湾企业家蔡辰男在苏富比拍卖会上购回牛、虎、马、猴头,猪头被美国一家博物馆购买。而有确切消息证明,鼠和兔头青铜雕像在法国巴黎某个人手中收藏。鼠头和兔头青铜雕像高50公分,雕刻精细,为清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中国保利集团于2000年5月从香港苏富比和嘉士德拍卖会高价购回牛、虎、猴青铜兽头,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一级文物。
3. 美国各博物馆藏圆明园文物
清末,改良派另一名领袖梁启超于光绪十九年 (1893) 五月初七日,前往美国纽约博物院参观,他惊讶地发现这里贮藏的“中国宫内器物最多”。他认为其中大约有一半是圆明园的珍品;而另一半是美国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时,从北京皇宫中掠来的。这些艺术珍品中有咸丰皇帝所用的怀表,据说是俄罗斯皇室赠送的。“其雕镂之精巧,殆无伦比。表大不过径寸,其外壳椠两裸体美人倚肩于瀑布之上,两鸟浴于瀑布之下。表机动则瀑布飞沫,诚奇工也。”除此之外,还有“雕玉物品、雕金物品、古近瓷器几数百事,并庋一龛,不遑枚举。”
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的圆明园主要艺术品有:
《康熙玉如意》。由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尺寸为18.00×5.00×2.38英寸,颜色是白中透绿,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铭文有“御制”两个大字。下部的铭文是:“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展品目录显示:这件精美的玉如意是被英法联军抢来以后,在巴黎拍卖会上买来的。
收藏在明尼阿波利斯澳克艺术中心的圆明园主要艺术品有:
巨型的《乾隆大玉山》一座。长38.125英寸,高22.5英寸,重640磅。这是一块含有绿色和白色的玉石,能放射清冷的灰绿色光泽,被雕刻成一座高峰深谷的玉山。山岩下露出亭台和住宅,小路和下面的山脊上有几组浮雕人物,房前有一个百合花环绕的池塘。在山上一座峭壁的宽阔平滑的表面上,刻有乾隆皇帝御笔临摹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涂以红色。此件作品完成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这座精美的玉雕艺术品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一个。
另外,西欧各国也都有一些圆明园的文物。日本也有圆明园文物。总之,圆明园中的珍贵文物,被英法联军抢劫流失到国外的数目相当庞大,以上列举的只是沧海一粟而已。我们希望这些西方“文明国家”的政治家们会翻然悔悟,把他们祖先以非法手段在历次侵华战争中抢劫去的中国艺术珍品,无条件地交还给中国。
三 圆明园文物回归的意义
圆明园是东方文化集大成者,是中国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为了让世人充分了解这一点,我们有必要将一切可能回归的文物收集到圆明园中来。其重要意义有:
1.充分展示中国文化,特别是圆明园特有的皇家园林文化内涵。
虽然现存有几座皇家园林,但由于圆明园是当时清代几位皇帝长期园居理政的皇家园林,其地位、规模、文化内涵等都是其它皇家园林所无法代替的。因圆明园被毁,为后人留下许多迷案与遗憾,需要我们今后不断地揭示其内涵,让中外游客更加完整地了解这座史无前例的皇家园林。
2.为研究圆明园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园林、古建、陈设、手工制做工艺等)提供实物依据。
圆明园是清朝皇帝长期园居理政之处,这一特色是故宫和其它皇家园林所无法代替的。特别是乾隆还在园内建了一处西洋楼景区,这更是其最具特色之处。有关其各方面的研究,中外学者始终没有中断过。如果将所有可能回归的文物收回,对学术研究会有较大促进作用。
3.加强圆明园遗址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
圆明园遗址现存最多为半废的山和水,石刻文物所剩无几(当然,金、玉等常规所指的文物就更是凤毛麟角了)。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功能,让中外游客在辉煌历史与残酷现实的对比中感受到强烈的震撼,有必要将所有可能回归的文物收回。游人在精美的文物与遗址的对比当中,自然会有一些体会,爱国主义热忱会油然而生。
4.有利于文物的保护和展示,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现圆明园的石刻文物多存放于非正规文物保护单位的院落之中,这对文物保护十分不利,观赏这些文物的人也为少数。为了较好地保护和展示这些文物,应该将这些文物放回原位,让更多的人看到它,使其体现出最大的文化价值,并使其得到应有的保护,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比如,中国对外友协院内有一对铜狮。据该单位保卫处讲,中国对外友协前身是意大利驻中国领事馆,1900年前后从西山某地(有人说是从圆明园)运回这一对铜狮。因当时摆放铜狮时基座不牢,致使铜狮出现裂缝。这一对铜狮为嘉庆年制,有年款且特点明显。嘉庆年在西山除建设绮春园外没有什么大的园林建设。绮春园宫门于嘉庆年建成,故这对铜狮似应为绮春园门口的铜狮。如果圆明园宫门复建完成,将这对铜狮摆放在门前将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另外,文津街国家图书馆门前的石狮就在城市道路旁,来往车辆的废气等对其损坏很大。如果将其物归原主,摆放在新修复的长春园宫门前,又能保护文物,又有利于文化展示。
5.为圆明园遗址将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打下良好基础。
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尽最大可能整修好遗址,保留一个完整的圆明园遗址。那些圆明园石刻文物是圆明园遗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该让它们回到原位。在不久的将来,经过我们的努力,圆明园将以其极具历史沧桑感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完整遗址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也就为圆明园遗址争取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打下良好基础。
四 圆明园文物回归的途径与方法
圆明园管理处已经组织团队到美国考察圆明园文物,收获较大。但大量圆明园流散文物在欧洲英、法等国。所以需国人继续努力,调研圆明园流散文物,争取圆明园流散文物早日回归。笔者现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1.由有关部门牵头(最好是国家文物局或中外友协),将散失在外国的圆明园文物资料搜集齐全。或某个单位赞助资金,国家文化部对外文化交流中心与各国博物馆联系。将这些资料收集齐全,为将来有一天文物回归做准备。
2.被英法侵略者掠走的圆明园文物,根据有关国际法规现很难收回。但我们要不断地呼吁,并同相关的国家协商,在适当的时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各国出台相关法律,将各国非法所得文物归还原国家。到那时,我国将陆续收回圆明园文物。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一些有识之士和海外爱国侨胞共同努力,促进圆明园文物的早日回归。
3.散失在国内的圆明园文物,由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下文,将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圆明园。比如,北京大学、达园、国家图书馆等单位的圆明园文物,可按原样复制,在其位摆放复制品,将原物送回圆明园并在原址展示。
4.现圆明园管理处就文物回归通过网络和各种新闻媒介向社会呼吁,圆明园文物的回归有了一定的收获,但成效不大。希望社会各界积极推动圆明园文物的回归,期待着圆明园流散文物早日大规模的回归。
5.拥有圆明园流散文物者,应本着保护文化遗产这一崇高精神,自觉将文物送回圆明园遗址。
圆明园流散文物是特殊的艺术品,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这些文物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任何文字所难表述的。圆明园历经几百年的沧桑历史,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强盛走向衰亡,而今又走向希望的历史见证,圆明园流散文物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真诚地希望全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让圆明园流散文物早日回归故土,在原址展示其风貌。让我们本着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这一精神去努力,为保护、整修、利用好圆明园遗址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书写更加辉煌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