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包用品网

深圳桔钓沙:东方乌托邦的曙光

12-11

深圳桔钓沙:东方乌托邦的曙光

日下飒飒,日上三竿。秋末里,广东的日光是隔了几层素纱照下来的,不晃眼却感知的非常清楚。海边的城市多有一个特性,无论炎热的紫外线有多恶狠狠,走街串巷的风永远是凉的。这一点在开着窗的车子里尤为明显。

被吹得很高的落叶挣扎着落在不急不缓的巴士车顶,远山上呼哧呼哧的风车孤高的站成雪白的云。1983年之后对深圳影响最深的台风“山竹”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半月,但它造成的损失范围几乎容纳了深圳市所有的海滩。首当其冲的大小梅沙陷入长久的封闭期,通往桔钓沙的车也变成了“小猫两三只”,让路途的漫长被拉扯成安静的默片。

这没什么不好。

大多数人被一张风景照吸引,多半是它独身一人的时候。喧闹是声名在外的景区最大的敌人。在和标志性风景合影时,所有的别人都是镜头里的“闲杂人等”。

在这个意义里,孤寂是风景最美的姿态。

01

未到桔钓沙,先闻七娘山

在深圳南澳街道,东为大亚湾,西为大鹏湾,沿途分布着水头沙、东西涌、桔钓沙。杨梅坑等多处海湾,是深圳市“东部大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认为是原始的最后一块净土,这也意味着通往哪一处海域的路都不算便宜,导航在巴士的选择方面无法提供足够准确的帮助,独独好在一路秀色。

长约千米的桔钓沙三面青山,其背靠的便是在深圳山脉高度仅次于梧桐山的七娘山。七娘山为人称道的丰美多在云海的澎湃。七峰林立,阴雨长逐,与海湾融为一体恰似“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在未被封山前,山腰为云所淹,林涛阵阵如雷雨,水汽爬坡化作瀑布云,其景扑朔,如“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正因如此,七娘山曾被封山数年,如今初解禁不久,一遇雷雨便再次禁止游人进入,使得虽依山傍海,却是赏海难见山,听上去就是有缘才能一见的美。

七娘山

据相关资料记载,七娘山是华南沿海地区“燕山运动”中形成的一个典型的火山岩喷发地。侏罗纪化石群和“海蚀穴”、“海蚀凹槽”等典型的滨海地貌使它具备了丰富的地理景观,加之潮热湿润的岭南气候降下丰沛的雨水,山中阴凉所拉起的瞬息万变的山雾迷障,也让这里滋长出“真空假有互不相碍”的诸多传闻:神仙的故事有七仙女游名山大川,观山如鹏中踞海,留恋不去。天帝震怒,遣兵捉拿,仙女不从,便将其变作七山,后称为七娘山。

神女化山化水的典故在中国故事里并不鲜见,传闻中的另一个更有些意思:“行行十三塔,塔塔十三行,均在旗影下”。这是指明朝大臣李万荣在被朝廷下令追捕后,逃至七娘山。他在山中积粮屯兵,驻山成盗,十步一楼,五步一岗,以此侵占金银。当地官员受命而派兵围攻,李万荣遂令手下把抢来的大笔金银埋藏起来,并于石碑上留下谜语,能破解其谜者便可寻至藏宝地。

这使我想起电视剧《少年包青天》里关于阴阳山洞里的天芒结尾章:风声鹤唳,人心摇动,额挂半月的包拯请太祖黄袍,于太祖庙前公审当朝皇帝赵祯,威武声中是冷眼旁观的乱臣和群情骚动的黎民。重臣官袍摇,他掷地有声层层破局,十字钥匙打开宝盒的最终结果却是,空。

《少年包青天》剧照

如若一日,当真有人读懂了李万荣,也不知结果是如此般天光一梦还是心愿得偿。但传说勿论真假,七娘山中的宝藏有或无与因七仙女落地而得名一样,是无需追究的沧笙踏歌、一枕黄粱。

在广阔的过去里,七娘山与其下的桔钓沙都是难觅人踪之地,反倒保留了原始的风貌留待今日的饱览。

02

最澄净的沙,最接近的天堂

在深圳诸多海滩中,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南澳街道的桔钓沙并非较出名的一个。大梅沙饱含原始风光的人类遗迹、杨梅坑的甜蜜动人与玫瑰海岸的浪漫将它淹没在重重海岸里。但它本身似乎也并不愿成为光彩夺目的众人焦点,用三面青山裹住了自己清泉般的世界。

是的,比起通常意义上翻江倒海喜怒无常的茫无边际,桔钓沙的水更似从峰峦间隙中流下来的一道清泉水。碧波微漾、清澈剔透,错觉还混合着鸟椽落在水中石头的轻鸣将海的厚重悉数抵消。单薄的水浪娇弱的泛起来,纱一般的抖开,偶尔抖远偶尔抖近,若即若离的让被沾湿的沙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太阳晒干,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涨落。这样的感观里,兴许是被青山减弱了来自深海的风喝,它乖巧的如同一只毛茸茸的珍珠熊,有湿漉漉的青色眼睛和一身雪白绵软的皮毛。

图丨不困

水滴是它的眼睛,沙滩是它的皮毛。在深圳的诸多海岸中,桔钓沙的沙质最为细腻,银光闪烁,细软如绵,被称为“银滩”。在很多被开放的海滩,工作人员需经常筛沙子来保持提供给游人的洁净细腻,但桔钓沙的优势让它只需被除去灰白的珊瑚礁和少数的碎石。

这里几乎无人,从铝制的台阶上下去,眼前的一幕该如何形容?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比起简单的沙滩两字,它更贴近一夜霜雪后被细细的雪花覆盖起来的一镰银月。抓起一把于掌心,从指缝间滑落如时光沙漏。

大凡为人所期的海滩,水秀风轻无龙也灵。人们将假期付诸,希冀着从水泥森林里脱逃的一天半日里遗忘烦恼。在众口难调的万千理由中,海滩非常吸引人的一点是:它酷似人类幻想尽头处的“乌托邦”与“桃花源”。

青山如卫,远离城郭,路途中高高的椰林与低矮想的灌木丛交相空出一条沿海路,如果换成车马或远足,是否就等同到访了桃花源?

“我并不梦想/装饰一句诗行/要接近上帝和天堂/莫过于瓦尔登湖/我居住的地方”。

在寻找“桃花源”方面,东西方有着相同的梦想。美国作者梭罗在瓦尔登湖旁脱离人类社会与大自然达成融洽,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也曾在《消失的地平线》描写了深藏在幽灵般的高山和富饶的“蓝月亮”峡谷里的田园式庭院的“香格里拉”。他们使得瓦尔登湖和香格里拉成为被人们蜂拥而至的旅行圣地,哪怕每一位到达最终乐园的主角都经历过一段充满荆棘的适应期。

但好在现代人所给出的时间不过是只能占据一两个片段的缝隙。也许是人世间的烦恼永无止境,素日里的快乐不足以调剂,便寻觅一个能装载灵魂的地方小憩片刻。

03

冒险家的课业

从另一侧进入桔钓沙需要经过很长的木麻黄林。其实桔钓沙开发的地域并不大,刻着“桔沙望月”的石堆是除了人工建造的台阶外唯一的装饰。踩水而行,步落银滩,海水如虹带,身后留下一连串脚印与珊瑚礁相伴。在深圳,桔钓沙因水秀沙净而脱颖而出,然而身为深圳八景之一的“桔沙望月”才是野营者的心上人。

图丨不困

月色宛转,银光溢海,山影婆娑,星夜琳琅,神秘又莫测。

海洋蛊人心魂的魅力也正在此。在人类的语言中经常会提及一句在大海面前会变得渺小。宽大于己身亿倍的物体确实现于眼前之时,思想会超脱视野无法到达的远方去跟上好奇心的步伐。在中国满篇虚虚实实的航海事迹里,有两个最让人耳熟能详的人物,一个是替秦始皇寻长生不老药的徐福,另一个则是扬我国威七下西洋的郑和。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重陆轻海的国度,但未知是最可怕也最亲密的敌人,拿着苹果诱惑夏娃的蛇与没有尽头的海洋情境,在催生遥不可及的幻想方面有着深谙人类本性的异曲同工之妙。

同出发时隐藏诸多的目的一样,他二人的结局亦是考古史上的迷,但说到根底,左右却不过归国与离去两种方向。有一个关于郑和并未回归陆地的猜想:年迈体弱,风高浪急,回头是怀抱着此生荣耀与航海诀别的,所剩无多的孤苦余生,前方是幽蓝沉寂、前途未卜充满诱惑的海洋冒险,你会选哪一个?

这是考古学家与历史学家的课业,在这样诱人的方向前,桔钓沙承载的是另一段与大海互动的体验。

图丨不困

数不清的洁白帆船乘风破浪是桔钓沙的常态,这里曾作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比赛场地,从2009年以后的很长时间内进行了封闭得以保留住其天然。原为深圳海上运动基地的新体育海洋运动中心就建在桔钓沙入口一侧,为赛场上的勇士提供训练的场地,也为业余者满足接触海洋念头提供一个方向。

万帆齐发,百舸争流,七娘山上云雾缭绕,桔钓沙里美不胜收。

-还可以看-

宠物猫网站

宠物坟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