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包用品网

社旗县山陕会馆:天下第一会馆的深度解析

08-20

社旗县山陕会馆:天下第一会馆的深度解析

社旗镇原名赊旗店,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商业古镇。据有关资料记载:该镇初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清代康乾年间最为繁盛,历史上与景德镇、佛山镇、朱仙镇齐名,为中州四大名镇之一。民间有“天下店数赊店”之称。该镇凭借地处中原腹地、坐扼南北通衢的水陆交通优势,在中国古代茶叶贸易中占据枢纽地位,成为万里茶道的中转站和九省商品集散中心。南船北马,总集百货,尤多秦晋盐茶大贾,全国13个省的商人在此经商,仅各省商人建的同乡会馆就有:山陕会馆、湖北会馆、江西会馆、广东会馆、福建会馆等十余个。1989年7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我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

如今,赊店镇的瓷器街上,依然坐落着“天下第一馆”、中国最早的税务机构、“华中第一镖局”、中原地区第一家票号等众多的“老字号”。200多年来,这些客商崇尚“义中取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商埠文化。另外,古城内还保存有完整的明清时代的城墙、码头、街道、店铺、民居,独具特色,城内的72条街道、36条胡同,对称布局,基本保持了原始商业店铺的风貌,生动展现了明清商埠文化的特质,是研究明清商业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山陕会馆

位于古城中心的“山陕会馆”原名山陕同乡会馆,又名山陕庙、关公祠,曾称鼎元社,是座巍峨壮观,金碧辉煌的宫殿式古建筑群,系清代山西、陕西旅居赊旗镇的富商大贾接客迎仕、联谊集会和焚香祭奠的场所,因养有监管僧道亦称山陕庙。正殿供奉关羽坐像,所以会馆的绝大部分对联、门榻、匾额都是颂扬关羽的功德,故又称关公祠,道光年间称鼎元社,民国十二年改称山陕会馆。

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落成,共经六帝136年。占地面积12885.29平方米,建筑面积6235.196平方米。主体建筑自南而北沿中轴线有琉璃照壁、悬鉴楼、大拜殿和春秋楼,左右陪衬建筑相互对称,自南至北有:东西辕门、东西马厩、钟鼓二楼、东西廊房和大拜殿两侧的药王、马王两座配殿。建筑布局形成前、中、后三进院落,布局严谨合理,殿堂楼阁疏密有间,北高南低,鳞次栉比,气势雄浑,相映生辉。各类建筑物共152间,室内外全用青白色大理石铺砌,建筑物采用石雕、木刻、火铸或陶瓷塑精美图案作装饰。总之,会馆的总体设计追求诗情画意,陈设装饰极尽富贵华丽。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琉璃照壁,是仿照北京故宫九龙壁建起的,单檐硬山顶,是用1000多块彩釉大方砖砌造起来的。壁的两面饰有精巧剔透的“鹤立青莲”、“五龙捧圣”、“凤穿牡丹”;“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四狮斗宝”、“狮麒争斗”,以及姿态各异的九条龙和福、禄、寿等图案。照壁正中横书“义冠古今”。两侧竖写两副对联“浩气已吞吴并魏,庥光常阴晋与秦”,“经壁辉光媲美富,羹墙瞻仰对英灵”。表达了山西、陕西人对关羽这个同乡仰慕追念之情。字迹采用金黄色古写隶体,显得庄严肃穆生辉。

照壁陪衬建筑有相互对称的东辕门、西辕门、东马厩、西马厩环抱成会馆前院。院中立有白玉雕狮一对。狮前立铁旗杆,铁旗杆高18米,重5万余斤,青石须弥座,束腰部雕天马、麒麟、狮子、异兽图,须弥座上立铁狮,旗杆穿狮而过。旗杆上有大、中、小三个云斗,每个云斗上有四个风铎,云斗间行龙缠绕,顶部原各站一只展翅欲飞的凤鸟,抗日战争时期,东边的一只被日本飞机炸掉。铁旗杆铸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据传为分节拥土铸造而成。辕门东西相对,筑于高大砖券拱门上,为单檐歇山顶。下有砖护栏围绕,高12.37米,正中分别嵌石刻“阅其履”、“升自阶”匾额。

悬鉴楼,又名“八卦楼”,是会馆的戏楼,兴建于嘉庆元年(1786年),竣工于道光元年(1821年),历时25年。为三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楼内竖24根合抱大柱,下有三层柱础,上层多为鼓形,下层为正方形鼓座,四面雕刻麒麟、狮子、牛、马等图案。楼北面为戏台,上挂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浩生社立“悬鉴楼”匾额。“悬鉴”两字系山西明末书法家傅青主所写。“楼”字系清末叶县举人许靖所写。两侧石柱上分别刻“还将旧事重新演,聊借俳优作古人”,“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今亦犹昔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无差”对联。舞台屏上悬挂“既和且平”匾额。戏台上下布满木、石雕刻图案,其内容多以古代传统戏曲有关。

相对称坐落于悬鉴楼两侧还有钟楼和鼓楼,钟楼内悬大钟一口,钟高5尺,重2千余斤,人称聚将钟,亦称“金钟报晓”,鼓楼在西侧,内悬挂更鼓一面。

穿过戏楼进入万人庭院,即会馆的中心大院。院内全部用一尺见方的青石铺地,中铺甬道,甬道两边系条石,有柱洞可以搭棚,甬道左右庭院及两厢分别为男女观众场地,院内可容万人看戏,故又称万人庭院,庭院后方立石牌坊,坐落于大拜殿前3米高的月台上,其分左中右三座。

中间一座为三间四柱式,须弥座方校,柱的两侧附以抱鼓石,中柱两侧鼓面刻:“俞伯牙爱琴”、“孟浩然爱梅”、“林和靖爱鹤”、“周敦颐爱莲”、“米元章爱石”、“嵇康爱竹”、“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八爱图。中坊上雕福、禄、寿三星。匾书“孟氏难言这浩然”,相传是社旗拨贡张玉炎撰写。配坊左上刻“杜甫吟诗”,右上雕“李白骑鲸”,中坊背面上刻“五福图”,匾书:“履中蹈和优入圣域”。

大拜殿,是会馆的主体建筑,由大殿和拜殿两部分组成。殿前两侧立两块石室式单据歇山顶式石雕,单檐硬山顶,左侧刻“十八学士登瀛洲”。故事出于《新唐书·诸亮传》,唐太宗李世民为网罗人才开“文学馆”,以杜如晦等十八人为学士,分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讨论典籍,号十八学士。图中有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宇等不畏艰险,骑马沿崎岖小路登上为天下人慕向的瀛洲。

右侧刻“渔、樵、耕、读”图,下刻一河流,内行小舟,舟上老翁弯腰作打鱼状,山腰处一人担柴若在行走,再上一人一牛,似去耕田,河对岸一人在屋内读书,故为渔、樵、耕、读图。图中山水、树木、飞禽、走兽、房屋采用汪浅浮雕、深浮雕、透雕、线雕等多种石作方法,使十八学士及渔樵耕读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大拜殿兴建于同治八年(1869处),竣工于光绪二十年(1892年),为会馆主体建筑部分。它连同石牌坊、东西腰楼、东西廊房、蒉鼓二楼、东西辕门及琉璃照壁,历时二十五年,耗费白银87788两,当时可买大米950万斤,约合五万八千农民一年口粮。

马王殿、药王殿陪衬在大拜殿两侧,东为药王殿,西为马王殿。

在距大拜殿约50米的北面。原有早期兴建的春秋楼。楼中塑有关羽夜读《春秋》的泥像,楼因此而得名。咸丰七年(1857年),捻军抵赊旗镇时,由于遇到富商豪绅的踞楼抵抗,春秋楼被捻军焚毁,现仅存月台遗址。

社旗山陕会馆始建至今200多年,历经风雨沧桑,其间曾遭受过捻军、土匪及国民党军队的大肆破坏,日寇飞机的狂轰乱炸。因此,会馆在很大程度上失去它原有的风貌。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这座文化艺术宝库的保护工作。1963年,会馆被纳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重点单位,1988年1月13日被晋升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进行了全面整修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山陕会馆”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参观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全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郑孝攀、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土元、吕济民等对会馆的建筑艺术赞不绝口、单土元老院长参观后挥笔题写了:“辉煌壮丽,天下第一”。吕济民题词是:“艺术辉煌,绝无仅有”,老专家罗哲文、郑孝攀题写了“高楼杰阁巧夺天工,精雕细琢锦绣装成,会输匠艺,壮哉斯馆''等题,给会馆的建筑艺术以极高的评价。

社旗山陕会馆建筑于中国古建筑艺术臻于完美的最后一个高潮期,加之寓居赊店的山、陕二省商贾“盖压三江”的比富心理,以其雄厚的财力对会馆建筑倾力投入,从而使社旗山陕会馆建筑之时得以“运巨材于楚北,访名匠于天下”,其用材之优,延聘工匠之多,为斯时斯地建筑工程之冠。各地的能工巧匠汇聚于此,各展“绝活”,使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装饰艺术达到了其时的巅峰状态。同时,赊店地处南北文化相互交流、影响的交冲要地,其建筑工艺兼收南北建筑文化之长,融北方古建筑雄浑壮观之气势和南方古建筑严谨柔美之风格于一体,成为一处风标独树的古建筑典范之作。

火神庙

位于河南省社旗县社旗镇中心的火神庙,是座建筑宏伟、壮观的古建筑群。

据《创建火神庙碑记》记载,火神庙始建于清雍正二年(公元1725年),至雍正六年(公元l729年)竣工,历时四年。其始建年代晚于关帝庙(清康熙年间)而早于山陕会馆。由此可知,其时赊店已较为繁盛。相继建起了老庙(明崇祯年间)、小关帝庙、大关帝庙和火神庙四座庙宇。因镇内当时制造烟花爆竹的“炮房”较多,加之镇内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并有不少草房,易发火灾,为了祈求火神保佑平安无灾,为此由镇内“炮房”行业牵头,集资兴建此火神庙,也作为“炮业”行会的会馆。

火神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有关火神,多种古籍皆有记载。火神之说起源有四:一曰祝融;一曰炎帝;一曰回禄;一曰王灵官。火神庙即为敬奉火神之庙宇。

火神庙整体建筑原有宫、阁、祠、殿共计79间。东半部为主庙建筑,西半部为道房建筑。仅庙宇建筑群呈长方形,东西宽34米,南北长85米,占地面积2890平方米。其建筑格局沿中轴线自南向北有山门、戏楼、木牌楼(道光元年添建)、大拜殿、大座殿,拜殿和座殿前后左右对应建有配殿四座(12间),戏楼前两侧相配建筑有东西钟、鼓楼及配殿、廊房等。西侧为道房院,计有典雅错落之房舍29间及一座大花园,为管理庙院之道士居所及会馆聚会之所。

戏楼三面有三幅对联分别为:

“对月清歌不亚广陵之曲;当花妙舞何殊西子之姿。”

“其中大观那得头头都是也,此间细领究之着着皆真耳。”

“剧戏当场假笑啼中真面观,解人寓意外留连处内心知。”

此三联堪称为戏楼妙对,并且也较好地体现了清代早期戏楼三面看戏的特色。

尤其是与戏楼相对之六柱单门洞式木牌楼,结构独特,木石雕刻装饰精美,为我国牌楼建筑之精品。

1928年,冯玉祥在豫执政时,曾通令河南各县兴办国民学校。当时赊旗镇由南阳县委任彭嘉驹为校长,教员魏镜堂等人动员人们把火神庙裡火神泥胎及其他几十尊泥塑神像全部拉倒,办起了学堂。逐步拆掉了道房,东西廊房,东西配殿、东西钟鼓二楼等庙房建筑,原有建筑仅存山门、戏楼、木牌楼、卷棚拜殿。

1982年将火神庙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河南省文物局拔款5万元,县拔款3万元,修复了火神庙“山门”和“戏楼”。1999年,省文物局又拔款l2万元,对木牌楼进行了翻修。现在所保留下来的几处主体古建筑,其风格面貌如初。虽历经近三百年的风雨战火,如今仍不失古代建筑艺术之丽姿风采。纵观该庙整个建筑,其突出特点是古朴雄伟,工艺精湛,特别是木牌楼,建筑风格独特,气势磅礴,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火神庙建筑原来遍布全国各地,但保存至今的甚少,河南仅存商丘与赊店两处火神庙,而赊店火神庙特别是木牌楼相对而言建筑工艺最为独特,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人文旅游资源,堪称中州名胜。

瓷器博物馆

自会馆向南,有一条长约300余米,古香古色的街道,形成于清顺治及康熙初年,距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当地人称“明清商业一条街”。当年,以经销瓷器为主,又叫瓷器街。此街以中心街口为界,分为南、北瓷器街。瓷器街历经沧桑,命途多舛。清末民初曾遭杆匪、兵祸及日寇轰炸破坏,社旗建县后,为拓宽街道,又将临街五尺前檐全部拆除。庆幸的是,近几年,当地政府筹巨资对瓷器街进行了修缮,如今,街道路面青石铺就,两旁的店铺,青砖灰瓦,重檐走脊。大户门楼雕梁画柱,富丽堂皇,一进多级的穿堂阁楼,布局巧妙、精致、典雅,别具一格。

2013年6月 ,在这条瓷器街上,建起了一座蔚为壮观的瓷器博物馆。以此见证,赊店镇作为“清代全国中华瓷器交易胜地”。

该馆以展示“中国陶瓷艺术”为主要内容,具有“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的功能,也是对瓷器街及赊店商业文化的最好诠释。

在清康熙年间,瓷器街占据“水旱码头”的有利条件,四方瓷器云集而来,互通有无。鼎盛时,有六十多家瓷器店铺,广集华夏定、钧、耀州、磁州、龙泉、景德镇六大窑系产品。从生活用品碗、盆、盘、碟到宫殿富宅厅堂的古玩摆设,样样俱全。整个街道瓷山瓷海,琳琅满目,叫人直觉恍如仙境。店内五彩缤纷,流光溢彩,令人眼花缭乱。从早到晚,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客来客往,络绎不绝,可称之谓其时中华有名的“瓷都”之一。根据《鄢陵文献志》记载:该县“瓷器自南阳舍(赊)旗店来”,鄢陵属开封府,在河南东部,由此可知赊旗输入的瓷器至少会转运河南的大部分地区。而全国以瓷器命名的街道,最古老的就是赊店的瓷器街,从这个意义上讲,瓷器街是中国第一街。

而在北瓷器街口西50米,有一个约1500平方米的瓷器坑。想当年,商家深谙“瓷器一破,不值半个,瓷口起毛,不值分毫”的行规,又很讲究诚信,把不合格或残损的瓷器扔进该坑,集年累月,形成了瓷器坑。时光飞逝,朝代更迭。岁月流转到2006年,当地政府建会馆广场,对瓷器坑进行了发掘,出土的多为明、清时期的盘、碗、罐等青花瓷器碎片。

馆内藏品系统地反映了陶瓷发展演进的轨迹,各类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陶瓷制品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常年陈列的千余件陶瓷产品,展示了当今灿烂的陶瓷文化和巧夺天工的制陶艺术。全馆分设了入口序厅、陶瓷简史、陶瓷工艺、陶瓷种类、官窑精品、民窑遗珍、名匠陶官、瓷器人生、建筑陶瓷等九个展厅。以资料为主陈列了本县区域内出土的各种陶瓷珍品,展现了制陶先民的聪明才智。陈列在精品馆的不同门类、不同品种的珍品,是中华陶瓷文化的缩影和见证。历史的沉淀和当代的名匠名师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的画,让我们来领略先人的智慧、大师的风采、名人的佳作和瞻望中华陶瓷的未来。

广盛镖局

在赊店古镇的中轴线瓷器街上,相距山陕会馆不远,保存着清代全国十大镖局之一、“华中第一镖局”广盛镖局的旧址。有五间门头,中为高大门楼,门前树一高高的旗杆,上悬有“广盛镖”字样的镖旗,内为一进三的大院落,是赊店著名的旅游景观。

明清时期,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赊店逐渐成为了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吸引了全国十三个省的商人来此开店经商,乾嘉年间达到鼎盛,但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政治腐败,盗匪横行,商人们的外在运作迫切需要一种武装力量的保护,于是,镖局作为一种保险业就应运而生了。广盛镖局是由山西祁县人戴二闾于1802年所创,他也是戴氏心意拳开山宗师戴隆邦的二子。

整个镖局分前院、后院、侧跨院和练武场四部分,基本上都保持着当年的原貌。内设有帐房、议事厅、洽谈室、接待室等多个办公场所,各个区域分工明确。

洽谈室就是镖局洽谈业务的地方,一般由镖头、账房先生与货主坐下来共同磋商。洽谈的内容一般是何时出发,大致多长时间可以到达,如果失镖该如何赔偿,广盛镖局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一旦丢镖,镖局要全部赔偿雇主的经济损失。在洽谈中,最重要的就是酬金的结算问题。一般来说,酬金是按所保镖物的价值大小而定。如保金银镖,一般酬金为镖物价值的4~5%,每保千两白银行1000里路,补贴酬金50两;货物镖用银两折合计算;人身镖则以所保人物的职位高低、财产多寡为依据。如果行镖非常顺利,东家还要再赠予一些碎银子作为感谢。

对面的接待室是与广盛镖局有业务往来的客户或客人居住和休息的地方。广盛镖局开业后,生意非常好。赊店经济的繁荣给镖局带来了可观的业务量,而镖局也作为一种武装押运团体,在冷兵器时代成为维护客商利益、保证商路畅通的重要力量,为推动清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且当年广盛镖局的走镖路线有两种,一种是水路,另一种是旱路,必须经赊旗这个水旱码头。北上为旱路,从赊店到山东、山西、陕西、河北、天津和北京等地,主要把在此经商的商人们赚到的银两送回老家;南下为水路,水路则直达江苏、湖北等地,从赊旗码头乘船沿唐河南下跨汉水入长江,主要运送丝绸和茶叶。也可以看出当时广盛镖局的业务非常广,走全国十三个省的镖。

而广盛镖局只开到1855年,这其中也有个人因素,因为镖头戴二闾当时年事已高,思乡心切,老人都有种思想叶落归根,所以戴二闾就早早的撤业回家了,他回到家乡后,乔致庸还请他作了护院。另外还有一些客观因素,热兵器时代代替了冷兵器时代,随着洋枪洋炮的出现,十八般武器没有用武之地了;还有铁路、公路的修建,交通更加便利了,各种因素导致了镖局这种费用高、风险大、速度慢的人力押镖形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200多年过去了,广盛镖局的设施依旧,门前的镖旗仍在猎猎作响,但曾经碾过漫漫故道的镖车,却一直静静地停在那儿,旁观世事变迁。

蔚盛长票号

1823年,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日升昌票号,在山西平遥西大街上开办。时间不长,日升昌的分号就发展到35处之多,遍布全国商埠重镇。

1826年,在赊店镇最繁华的瓷器街路西,蔚盛长票号开张营业,这是中原地区第一家票号。随后,赊店相继开设了七八家票号分号。它总面积800多平方米,门面房是柜房,对外营业,向里走头进院里设信房、账房、学徒房等;二进院里设大掌柜房、二掌柜房、三掌柜房;三进院里有厨房、公议厅街设施。

蔚盛长票号沿袭山西总号设置,设大掌柜、二掌柜、三掌柜各1人。票号要害部门“账房”,设账房主管1人,司账2~5人,分管会计、出纳之事。票号还设负责文件的文牍先生1人,誊写信件录信员2人,负责上市接洽、办理存放款等业务的正、副跑街1~3人,还有负责管理门市部的坐堂掌柜1人,学徒若干。

蔚盛长的汇票,说白了就是他们自制的一张纸片,这张纸可能价值千金,也可能价值万金。怎样防止被造假仿冒盗用呢?这就需要用防假密押了。“正心细看的确 诚意免致后患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品节祥明 德性坚定”,这正是蔚盛长用过的一套密押。“正心细看的确诚意免致后患”,这12字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后面从岱到鸟30个字,代表每月初一到三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诗,代表“从壹到拾”10个大写数字;“品节祥明”代表“十百千万”等数字单位。“德性坚定”则代表两钱分厘。

如果“正月十五存银一万两白银”,汇票用密押应写为“正秀会明德”。且密押不定期更换。据史料记载,蔚盛长营业整90年期间,没发生过一起被冒领现象。除了密押,还有背书,另外还有防伪章以及原始的水印技术,这些100年前的技术防伪手段,有些至今还在银行业务中使用。

随着蔚盛长票号的兴起,为客商押送银两为主业的广盛镖局,生意则日趋式微。1855年,广盛镖局正式歇业。到了民国初年,随着赊店商业的没落,票号生意也日渐萧条。到了民国初年,这座曾有过13万人口的商业重镇,只剩下不足1万人。1916年,票号正式停业。

蔚盛长票号最初资本12万两,后来发展到16万两,至民国歇业时有资本24万两。

现在的蔚盛长票号,是有房舍36间的一进三院落。门店前的一副楹联让人思忖万千:“能济急时需有备果然无患,诚为聚时道积少自可成多。”

厘金局

赊店厘金局设于古镇南瓷器街中段路西,有房舍29间,建筑面积380平方米。厘金局由正院、陪院、侧院组成。步入院内,只见厘金局内曾设置的文牍片、会计处、庶务处、书记处、稽查处、监印处、开票处、队长巡士处的住房,虽经百年风雨沧桑,仍基本上保持原样。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清政府为扩充镇压太平天国军费而在赊店设了厘金局,这是中国最早的税务机构。统管南阳、方城、唐河、桐柏、泌阳五县的厘金征收。

赊旗店厘金局虽偏居一镇,却是一座高于南阳府衙的道台衙门,衙门正堂门道两侧分别陈列肃静、回避及钦赐职衔等仪仗牌,以显示衙门的威严。赊旗店厘金局的第一任委员桑宝,祖籍是湖北襄阳,与赊旗店一水相连,他善于训鸟,而咸丰皇帝爱好养鸟,桑宝就被推荐给皇帝,深得宠爱,在他晚年时,一次回家探亲,发现赊店经济繁荣,正巧赶上河南巡抚英桂奏请在赊旗店创办厘金局,他当时思乡心切,就主动请缨,皇帝念他劳苦功高,下旨封桑宝为三品道台衔,一般厘金局为从三品或正四品,桑宝也算低职高配了,从此赊旗店厘金局的历任委员均为三品道台衔。当时卖官很风行,捐一个三品道台衔需花费白银12000两,相当于300多万人民币。

然而,征收厘金只是暂时缓解了经济危机,厘金局苛征厘金,超过了商户承受的限度,第二年也就是1859年,商民暴动,怒烧厘金局,但朝廷并未采取残酷镇压的办法,而是用安抚办法对厘金征收制度进行改革,采用“包税制”,以山陕会馆为总代理向各商户征收,定额向省局交厘金,盈余部分逐年累积,用于山陕会馆的建设。在民国初年(1912年)赊旗店厘金局改称为“南沘方统税征收局”,由山西望族宋万清任局长,主持工作。

1931年1月1日,国民政府取消了厘金制度,改征统税和营业税,赊店厘金局也被撤销,完成了它78年的使命。

新中国成立后,厘金局所在地曾作为赊店镇的镇政府所在地。2005年10月,社旗县投资200万元对其进行修缮。2006年初,修葺一新的厘金局对外开放。

现在的厘金局,占地3000多平方米,临街为一排十三间高大楼房,中间为衙门正门,依稀可见“奉旨抽厘”四个大字。正门后院落重重,一进五的院落直达北瓷器街后侧。步入院内,其稽查处、开票处等基本上保持原样。因其历史价值,赊店厘金局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会馆

各地商人为了联络乡谊,供祭乡神,保护本地商贾利益,凝聚区域商业竞争优势,纷纷建起了大小不等、形式不一的同乡会馆。这些会馆有些以所供乡神立庙为名,如山陕会馆供奉关公,为此又名关公祠、山陕庙;湖北船帮会馆供奉大王(河神),为此又名大王庙;江西船帮会馆供奉杨四将军,为此又名杨四将军庙。而有些省域的商人在此相对较少,则以其地商人所经营之茶楼、酒肆或大商号为其同乡会议之地,如福建会馆、安徽会馆、湖南会馆、广东会馆等。这些会馆因时代变迁已大都不存,除山陕会馆外,南方会馆唯有福建会馆仍基本保存完好。

福建会馆会馆位于全镇地势最高点南瓷器街南端,坐西向东,始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是由福建茶叶商贾集资修建的一座供奉妈祖的封闭式古典建筑,也是赊店古镇仅存的具有闽南风格的清代院落,整个建筑布局呈“日”字型,寓示着“蒸蒸日上,日日高升”。

清统一中国后,为防止倭寇入侵实行海禁政策,聪明的商人便开辟了另一条国际大商道“万里茶道”,它可以与丝绸之路相媲美。从福建武夷山采购乌龙茶,从湖南、湖北采购花茶和绿茶,沿长江走水路将茶叶运送到汉口集中,又沿汉水经唐白河运送到我们赊店,当时赊店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人们称这里是“拉不完的赊旗店”,到了赊店换成骡马走旱路一直运到山西将茶叶分类,再到张家口换成骆驼,一直北上运到内蒙、外蒙及俄罗斯的圣彼得堡进行交易,全长5150公里,所以称为万里茶道。马克思曾说过:“中国的茶叶改变了整个欧洲。”当时这条路90%运的都是茶,有青砖(黑茶),绿砖(绿茶)和米砖(红茶),因为我国西北地区及俄罗斯人的食物以奶制品和肉为主,喝茶可以助消化。据史料记载,道光年间每年运到俄国的茶叶有700多万斤,可以换800多万卢布。

山陕会馆敬奉的主神是武财神关公,而福建会馆敬奉的主神是妈祖,她是人们心目中的海神。右陪有爱国忠臣比干,人们也称他为文财神,左陪“茶圣”陆羽,他用27年时间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这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渊源、生产技术以及茶艺的茶学专著,可以说是茶叶的百科全说。

福建会馆不但是同乡会聚之场所,而且集茶楼、饭庄、旅馆为一体,使会馆与经营场所合为一体,可谓独树一帜。馆内装饰典雅,设备齐全,宿舍舒适,包办宴席,洽谈会商,饮茶弹唱,招待周到,为此经常顾客盈门,高朋满座,声誉远扬。后虽历经战乱匪祸,会馆受到一定破坏,复修后已不似当年豪华,但建筑格局基本保存完好,其古色古香的风韵仍昭示着当年福建会馆的繁华景象,不失为中州一绝。

长约300余米的瓷器街,聚集了众多“老字号”商家,除了镖文化、税务金融管理文化、建筑文化等外,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诚信文化。

“赊酒赊旗不赊义,食蔬食鱼不食言”,诚信是赊店兴盛的基石。

蔚盛长票号严守承诺,靠信誉取胜。清咸丰七年,捻军攻破赊店,许多商家拿银票拥向蔚盛长票号要求兑现,蔚盛长克服重重困难调集资金兑付,其诚信被当地商人广为传颂。另外,蔚盛长所折射出的创业精神,仍为今日生意人所推崇。

广盛镖局之所以威名远震,除了镖师的武功高强外,也与他们的操守有关。诚信敬业,忠于职守,执勤勿惰,护镖争先。这是广盛镖局的清规戒律。 “大智大勇威震四方,立信立义诺重千金”、“仁义为本神武为恃,信誉是守鸿业是途”。广盛镖局内的两副楹联印证了其倡导的“忠义诚信”,镖行天下的理念。

“义中取利”是山陕会馆倡导的商业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会馆的碑刻、楹联等都蕴涵着“诚信为本”的内容。山陕会馆现存碑刻9块,其中记述商业道德规则的就有3块。“一座山陕会馆,半部商业历史”。赊店山陕会馆以其丰厚的商业文化内涵,成为商会文化之祖脉、重义守信之典范。

斑彩石

青田石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