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包用品网

钓鱼:如何正确选择饵料?掌握这两个关键,理解四个要素,轻松降低用饵难度

01-13

钓鱼:如何正确选择饵料?掌握这两个关键,理解四个要素,轻松降低用饵难度

饵料作为垂钓过程中直接与鱼接触的部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正因如此,钓鱼人在饵料上花费的精力、时间也是最多的,尽管如此,仍有不少钓友在饵料选择、使用中存在各种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野钓经验,通过对饵料、鱼间的关系,及饵料选用中的几个细节问题的描述,尽量对初学钓鱼者对饵料有更多、更深入的认识。

饵料选用、使用中的两个重点

目前,市场上的饵料琳琅满目,质量参差不齐,而钓鱼人垂钓过程中水情、鱼情复杂、多变,鱼口较好的饵料,时常有停口、无口的情况,总遗憾缺少一款效果极佳的“神饵”。可肯定额回答这种饵料是不存在的,钓鱼人应对饵料有正确的认识。

以鱼为中心

与人的饮食偏好不同,鱼既有素食、杂食,还有肉食,食性差别明显,且均有各自的觅食特点。饵料的制作,由人制作,除去少数专业的饲料、饵料专家,具有相对丰富的科学研究方法、技术手段,会通过一系列严谨的流程,测试饵料不同水域环境下,鱼的吃饵状态,数据完善,可信程度高;而绝大多数的业务爱好者,凭借钓鱼热情,结合多年经验,也会炮制出具有一定效果的饵料,至于是否有广谱性、持久性,还有待考验。

饵料以鱼为中心,不仅体现在上述饵料制作的科学性、严谨性上,还应抛出对鱼饵认识的惯性思维。有钓友每次购买或使用饵料之前,总是闻一闻,如果鱼口不佳,还要埋怨一句“为何这么香的饵也不吃”。人喜欢的味道,鱼不一定喜欢;鱼感兴趣的食物,人可能嗤之以鼻,所以以人的视角,看待饵料的好与坏,本身就是存在问题,更应从鱼的角度出发。

饵料无神饵

饵料的确有配方,也确实有效果佳的钓饵,但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不可能适合所有的水域,入水鱼就吃。这其中涉及到的因素众多,比如水质,不同地方、不同环境下的河流,水质差别线组,有的钙镁离子多,有的其他微量物质多,鱼在不同的水体环境下,呼吸、觅食、逗留、栖息,长期接触这种物质,逐渐会形成各自的食性特征。并且同一款饵料入水后,在与不同的微量物质混合下,饵料效果的发挥也有差距,所以一款饵料都有它的局限性,所谓的神饵至始至终是钓鱼人的一个奢求。

影响饵料选择的4个因素

上文从两个方面描述了钓鱼人选用饵料的两个重点、认识,那么具体到实际的应用,仍有不少细节值得注意,具体如下。

1、鱼种不同饵料差距明显

如前文所说,鱼有素食、有杂食,还有肉食的,这与鱼的品种有关,具体则涉及到鱼的体质构造,这不是本文的重点。像鲶鱼、黑鱼专吞食在水里活跃的小麦穗、白条等,正是因此,钓友通常钩刺小鱼脊背,同时保持小鱼的活性,利用不断挣扎的小鱼挑逗鲶鱼,激发它的捕食欲望,让其吞食。

而像鲫鱼、鲤鱼同属杂食性鱼,面饵、红虫、蚯蚓、植物碎屑等都是它们共同的食物。但细细研究仍有不少的区别,比如鲫鱼喜欢香腥,而鲤鱼喜欢甜味;鲫鱼嘴小,对饵料的适口性要求更大一些,而鲤鱼嘴唇厚大,有拱食的特点,尤其是对嫩玉米尤其感兴趣。钓鱼人遇到小鱼闹窝时,常用钩挂嫩玉米,即避免小鱼闹,有能等鲤鱼咬钩。

2、水温对饵料选择的影响

影响鱼食性的因素众多,而水温是最为显著的。整体而言,水温通过两方面对鱼的食性产生影响:首先,水温影响鱼的活性,冬季水温逐渐降低,鱼的活性受到抑制,觅食欲望不强烈,比如鲫鱼此时为维持必要的新陈代谢,对高蛋白、腥味浓厚的饵料、荤饵感兴趣,但机体不适、动作缓慢,所以对饵料的适口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味型也更精细。

其次,夏季水温高,水体里有大量食物,比如植物根茎、碎屑、浮游生物、软体小虫等等,此时的鱼不缺乏食物,对饵料变得挑剔。虽然活性高,但对饵料的味型格外敏感。比如冬季喜欢腥味的鲫鱼,夏季则偏好香腥,其中香味为主,腥味为辅。

3、鱼的食性偏好对饵料选择的影响

鱼在长期食用一种饵料后,有形成食物依赖的可能,并随时间的增长,不断强化这种依赖。农村的养鱼塘,塘主为了方便,通常会向塘中投放一种颗粒饵料。而鱼塘中的鱼群密度高,又缺少其他食物来源,颗粒饲料成了几乎唯一的食物,且争相食之。久而久之,对这种食物的味型,形成偏好,乃至依赖。当钓鱼人在这类鱼塘垂钓时,有经验的则会向饵料中加入适量原颗粒饲料,甚至直接用颗粒饲料作钓饵垂钓。

当然,鱼的这种食物癖习也能改变,通常需要向窝点连续多日投掷食物,不断的相同的气味刺激鱼,鱼的食性偏好会逐渐的被重新塑造,渐渐接受新的饵料、食物。

4、水体环境对饵料的影响

这与上文的鱼的食性偏好有一定的联系,但区别也比较明显。水体分肥水与瘦水,比如肥水是由于水体中因含有大量的有机、腐烂、发酵的食物,乃至水草碎屑等,在这种环境中活跃的鱼,不缺食物,通常个头肥大。与鱼的癖习形成的环境不同,食物单一,而肥水食物丰富,味型多样。也正因如此,肥水里的鱼通常会对素味饵料或本味饵料,兴趣浓厚,就像人经常吃一种食物,总想换个口味。

如果遇到瘦水塘,则恰好相反,这里的鱼长期除去饥饿状态,体质偏瘦,对含高蛋白、气味浓厚、刺激的饵料敏锐,钓鱼人也会对饵料做出调整。

写在后面

本文从钓鱼人对饵料使用过程中的两个重点认识深入,对4个细节问题做了详细介绍、说明。可见饵料的选择、使用是极其复杂的,它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且水体环境、外界因素的改变,也会导致饵料效果不同程度的弱化。笔者认为,钓鱼人选择饵料以鱼为中心,以外界环境、条件为基础,随变化而调整,总会有一款饵料正合鱼口的。

原创:野钓分享

虎皮鹦鹉怕冷吗

仓鼠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