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包用品网

超过9000万中国人热衷于垂钓,钓鱼与捕鱼的界限你了解吗?

03-17

超过9000万中国人热衷于垂钓,钓鱼与捕鱼的界限你了解吗?

近日,市民朱女士向“北京交通广播”微信公众号反映,昌平区沙河水库和周边河道虽然竖立着多个“严禁捕鱼”的公告牌,但仍有不少市民来此钓鱼,岸边河滩上也因此留下了不少生活垃圾。她担心这样既污染环境,同时也打扰鸟类的栖息空间。那么,钓鱼和捕鱼,垂钓和生态保护之间的边界究竟该如何区分呢?

休闲娱乐也要尊重大自然.mp36:27
来自北京交通广播

市民:沙河水库有人钓鱼担忧破坏生态

3月15日上午,记者和朱女士驾车沿沙河水库、北沙河、南沙河和温榆河的部分河段往返走了约12公里。当天虽然风力达到五至七级,但依然不乏前来钓鱼的市民。

市民:主要是在那个南沙河、北沙河的河道里边,现在也有很多(钓鱼的人)。

市民:沙河库区我是见过有人钓的,在大坝上你都可以看到。

市民:在家没事,来这儿玩会。

南沙河边钓鱼市民/记者拍摄

水库区和沿线河道岸边间隔设置了十多块公告牌,写着“河道管理范围内严禁从事露营野炊、烧烤、放生、捕鱼、打捞鱼虫、踩踏花草、破坏植被、乱扔垃圾等活动,违者将依法惩处”。但沙河水库以东的温榆河段堤坝上的铁栅栏已经被局部破坏,有市民骑摩托车、电动车从缺口下到河岸边钓鱼、兜风,南沙河坝坡上的矮砖墙也有一些被扒开方便进入的豁口。

市民:夏天的时候这边草挺高的,虽然旁边有禁止捕鱼的牌子,但是他把那个栏杆破坏那么多就是方便带着渔具下去 。

温榆河岸边铁栏杆被破坏/记者拍摄

近年来,随着昌平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提升,不少珍稀生物前来栖息。采访当天沙河水库水面上有鸭子、海鸥,还有十多只白天鹅。岸边的观鸟爱好者们非常欣慰,同时也对钓鱼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表示担忧。

市民:这是鸬鹚、那是海鸥,这都是吃鱼的,(我觉得)在这里边钓鱼肯定是不行,要不鸟都没得吃了。

市民:沙河水库我在这拍过大概30多种鸟了。

市民:人一多肯定打搅它的清静,尤其有的野生的鸟类,你离近了它就跑了。

市民:天鹅对水质要求比较高,大家都应该维护这个环境。刚才我看到这两个人背上背着前边一条鱼,后边一条鱼,好像这鱼得有10多斤,我不知道他是钓的还是捞的,但我觉得这种行为不太赞同。

沙河水库水面有白天鹅到访/记者拍摄

调查:标识不统一究竟听哪个?

另外记者和朱女士在现场看到,在沙河闸不同位置的三处限高杆上明确挂着“库区严禁烧烤、钓鱼、游泳、滑冰”的标语,但其中两处的“钓鱼”二字又被涂掉了。这不禁让人疑惑,沙河水库和周边河道究竟禁钓吗?朱女士说:

朱女士:你标识又不统一,那你没涂是什么意思?那我就认为你这段水域就是不允许钓鱼,但是实际上我在那个大坝下面我是见到过钓鱼的,我甚至有一次我见到有人拿网捕鱼。

沙河水库库区提示标语不统一/记者拍摄

带着朱女士的疑问,记者以市民身份电话咨询了昌平区水务局,工作人员答复:

昌平区水务局工作人员:这个我可以明确答复您,因为咱们这沙河水库和温榆河湿地公园咱们这是开放性水域,是允许咱们市民去亲水游玩的,所以您钓鱼是没有问题的,水库里也可以。就是咱们市民在这儿钓鱼的时候别发生那种不文明的行为,比如说乱扔垃圾或者破坏生态、驱赶鸟类啊。我们从来都没有写过严禁钓鱼(牌子),也许是我们工作的疏忽吧,我可以跟他们反映一下。

解释:各种钓鱼工具哪种可以用?

另外,记者观察发现,虽然当天现场钓鱼的市民中多数都是使用鱼竿垂钓,但有一位市民使用了一根鱼线上挂了五个鱼钩的“串钩”,还在水里发现了废弃的“地笼”,岸边有疑似用过的废弃“迷魂阵”等渔具,常来附近遛弯的市民表示也见过有人使用“锚鱼钩”。

市民:那种带钩子的,带大钩子的,它扔到水里就往回拽,夏天锚上来的鱼都能锚二十多斤。

水里有废弃“地笼”/记者拍摄

昌平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即便在非禁钓区,会造成某些破坏或毁灭渔业资源的渔具也是依法禁止使用的。

昌平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工作人员:七种渔具是禁止使用的,张网、拖网、河湖延绳钓(包括空钩延绳钓)、地笼、迷魂阵、鱼晾、鱼叉。如果您要用那些禁用渔具,就是严格意义上讲可能会变成刑事案件。(发现有人使用此类渔具)这个可以到当地水务部门举报。

北京市禁用渔具/来自北京市人民政府官网

另外,南沙河岸边的浅滩已经有不少空矿泉水瓶、蚯蚓盒、鱼饵和食品的包装袋。记者将环境卫生问题反映给了属地昌平区沙河镇河长办,工作人员表示:

昌平区沙河镇河长办工作人员:安排我们沙河镇的队伍把南沙河这块现场再走一遍,把该捡的垃圾全都捡了。

沙河水库及沿线河道中的垃圾/记者拍摄

专家:休闲娱乐垂钓也应尊重大自然

中国休闲垂钓协会会长魏宝振指出,钓鱼的确是捕鱼的一种形式,但不以渔获为目的的娱乐性垂钓不在现有法律禁止范围之内。

魏宝振:钓是捕捞的一种方式方法,这个是不用争论的。我们现在的捕鱼,除了用网具有很多都是钓的,带鱼、鱿鱼也都是钓的。目前我们国家明确的钓鱼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没有,但是我们的渔业法当中在司法解释当中有一句话就是娱乐性垂钓不以渔获为目的的,目前还不在渔业资源管控的指标范围当中,就是娱乐性垂钓是允许的。

不过,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文汇认为,无序的娱乐性垂钓的确会给环境带来影响,同时还可能潜藏安全隐患。

陈文汇:垂钓的量比较小,那么对水体水质的影响比较弱,如果是大量的垂钓方式,包括诱饵、环境垃圾,有可能对地区的水体本身带来影响。北京市有17种保护的鱼类,真的是有可能被你钓上,那是违法的。自发的无序的垂钓行为,由于条件设施的限制,有可能带来公共安全问题,比如落水溺水。像北欧和美国它是要发垂钓许可证的,规定了相应的河段和区位,钓鱼的大小、种类。

垂钓和保护生态的“边界感”如何拿捏?中国休闲垂钓协会会长魏宝振指出,垂钓者不背离修身养性、亲近自然的初衷,才不会让“娱乐性垂钓”变味儿。同时,即便是娱乐性垂钓,市民也要增强饵料使用、鱼的种类等垂钓知识的积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魏宝振:娱乐性垂钓它不是你钓多少鱼,而是你享受这个过程,但是我们现在有些钓友钓鱼的目的偏离了娱乐性垂钓,追求渔获为目的,钓了鱼去卖、不管大小钓上来都要带走,这种垂钓方式我们是不提倡的,有度的带走渔获,真正享受垂钓的娱乐过程,使资源有生息的机会。使用健康的、符合国家标准的饵料,废弃物在人离开水域的时候带走。现在有专业的一些APP,钓到鱼以后我们拍一张照片一比对,就知道你这条鱼叫什么名字,是不是属于野生动物保护,钓友要进一步地提高辨识能力,钓到保护动物自觉要把它放生。

同时魏宝振表示,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既要留足空间,也要立法进行规范化管理。

魏宝振:生产性垂钓它已经受渔业法管理,娱乐性垂钓正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所以执法确实有难度。目前,(据协会统计)每年主动钓三次以上的人口在9,000万到一个亿,娱乐性垂钓应该尽早立法,也给管理部门(监管和执法)明晰的办法。


记者:李天一

编辑:苏宁

主编:朱凌翔

风水鱼

草鱼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