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具包用品网

象州:米饼唤起乡愁壮欢,骆越故都纳禄古村尊师重教

08-20

CCTV-10

2019.8.20 20:50 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广西卷 象州篇

“州西五里有象山,州以山名也。象山形似象,又时有云气结为象形。”

——《郡县释名》

据明代古籍《郡县释名》记载,象州境内有象山,气候湿润多雨,山顶常被飘渺的云雾笼罩。每当遇到高山的冷空气时,云团常常会凝聚成大象的形状,象州因此得名。

“象,古名郡,跨三邑之封,当牂牱龙江之沿流,封疆不啻千里。”

——宋·《舆地纪胜》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随即开始了对岭南百越部族的征伐。经过长达7年的苦战,终于在公元前214年统一百越全境。

隋文帝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隋朝正式设置象州。

运江古镇 商贸名埠

历史上的运江,是象州当地一处重要的水陆转运航道。从盛唐时代直至二十世纪中叶长达1300多年间,运江曾经舟船如织。运江古镇曾被誉为“柳江名埠”。

象州位于桂柳运河水系的西端,商船上抵湘黔,下通两广,造就了运江航运的千年繁盛。

清乾隆二十二年,即公元1575年,朝廷钦定广州为中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成帮结队的粤东商人溯西江、柳江而上,前往广西采购原木、药材、粮食和果品,大量货物经象州的码头中转运往广州。

现在运江古镇已被当地政府列入文物保护规划,停靠在古镇的渡船渐渐多了起来,经常有操着各地口音的游客徜徉于商业老街。

壮欢千回百转

在壮歌的四种歌体之中,“壮欢”流传最为广泛。

随着中国逐渐形成统一的格局,岭南地区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交往日益密切,“三国”、“梁祝”、“秦香莲”等故事被改编为壮欢曲目传唱至今。

  • 中唐时期,象州壮欢正式形成,并在清末达到鼎盛,不仅涌现出众多壮欢艺人,而且壮族百姓聚居的乡村,几乎人人都会唱壮欢。

  • 83岁的覃班信老人出身壮欢世家,2013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部门授予“广西壮欢歌王”的称号。在他心目中,壮欢涵盖了当地的传奇、风俗、礼仪、生产等方方面面,用歌声记载了象州的历史。

2010年,象州壮欢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覃班信被评选为壮欢代表性传承人。

米饼唤起乡愁

米饼在象州又被称为春饼,是逢年过节时家家必备的小吃。

将象州糯米蒸熟晾干,然后下锅炒。炒米磨成米粉,然后把油和蔗糖一起熬煮成糖油,再用花生、芝麻等拌成馅料,制作米饼的食材就齐备了。有时,米饼还可以加入肉馅,味道或甜或咸,吃法也有蒸烤煎炸多种方式,每人都能按照自己的口味各取所好。

源自民间的米饼,让每一个象州人从中品咂出对家乡水土的回味。这种回味并非昂贵和奢侈,却能够引发亲人对游子的思念,更会唤起远行游子思归的乡愁。

纳禄古村尊师重教 文脉传承

纳禄古村的民居群落,建成于明朝年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现存24座院落,69间房屋。村中的三条街巷将古建筑群分为六个片区,每四座四合院构成一个片区。这种建筑格局,既把古民居群合为一体,体现出中国聚族而居的传统风俗,便于族人之间的联系,也兼顾到各家各户的独立性。

数百年来,纳禄的村民始终恪守着严格的族规,要求族人举止端正、言行有礼,严禁偷盗赌博、虐待父母。世代沿袭的家风,来自于纳禄古村尊师重教的传统。

2013年,纳禄古村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为象州乃至广西地区标志性文化古建群落。

如今,象州已经成为全自治区三大砂糖橘主产区之一,为改变以往田边地头的粗放销售方式,当地建立起砂糖橘集散中心,将信息、交易、仓储和运输集于一体,让象州的砂糖橘更加便捷地走出家门。

每年十二月份,是象州砂糖橘的采摘时节,带热了当地的旅游观光。连荫成片的橘林漫山红遍,果香四溢,伴随着狮龙劲舞、山歌对唱、竹影摇曳,为冬日的象州带来了如火如荼的生机,直观地诠释了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相辅相成、双赢共进的和谐发展之美。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中国影像方志

《象州篇》

播出时间:8月20日 20:50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田楚韵 胡悦 李牧宸(实习)

垂钓

宠物美容师招聘